他69岁,坚持一件事48年,晚年还建了博物馆!

工艺美术
海峡文创
海峡文创
Apr 18, 2019 10:47:13 AM
[ 海峡文创导读 ] 七旬老人为何留恋布市?频频买布回家的他,是出于什么目的?

  七旬老人为何留恋布市?

  频频买布回家的他,

  是出于什么目的?

  家中200多匹布料堆积成山,

  是收集成癖,

  还是有不为人知的原因?

  让我们一起走进传统手艺:

  上党堆锦。

1.gif

  爱布成痴的老人叫凃必成,

  上党堆锦这门手艺做了48年,

  见证了它的辉煌、没落、发展。

  上党堆锦,是山西长治特有的传统手工艺品,因长治的旧称上党而得名,是一门有着立体国画美誉的手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

  1915年,李模、李时忠、李时庸父子三人制作的《春夏秋冬》四条屏,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夺得银奖,惊艳世界。收藏上党堆锦在当时一度成为达官贵人、商贾富豪的时尚。

  比起其他手艺的“穿金戴银”,

  上党堆锦的原料实在过于朴素:

  铅笔、剪刀、纸板、

  棉花、颜料、丝绸,

  便是它的素材。

  当然,最重要的是匠人的心与手。

6.gif

  与其他人总训斥徒弟没耐心不同,

  凃必成看开很多。

  这是一门要求慢工出细活的手艺,

  在这个快餐时代显得格格不入。

  完成的作品很惊艳,

  可过程非常枯燥。

  让这些毛躁的年轻人安静坐下来,

  太难了。

7.gif

  身边的人来来去去,

  换了一批又一批。

  他的大徒弟郭丽梅,

  19岁就跟随师傅学艺,

  呆了整整15年。

  至今她都记得十多年前的一天早上:

  11个徒弟,走了7个。

8.jpg

  凃必成对那些徒弟很宽容,

  人各有志,他理解。

  谁都有放弃的权利,

  唯独他没有。

  作为一个老匠人,

  传承已经成为责任。

  把一门手艺灭绝在自己手里,

  对匠人来说是奇耻大辱。

9.jpg

  上党堆锦的复杂,

  不在材料,在工艺。

  繁复的构造,叠加的部件,

  要求匠人从一开始,

  脑海里就有明确的设计思路。

10.gif

  画图稿,

  是最基础和重要的一步。

  凃必成这次要做的是一幅寿桃图。

11.gif

  画完设计图后,

  先用复写纸将图稿描到白板纸上,

  再沿着线将纸板裁剪成若干部分,

  按照类型分组。

12.jpg

  桃叶看上去,

  应该是薄而有韧性,

  不能用白纸板,

  要用牛皮纸。

  所以要重绘在牛皮纸上裁剪。

13.jpg

  裁剪好的叶子和花,

  要放适量棉花,

  增加立体感。

  棉花被称为堆锦的骨架,

  是丝绸面料下的主要填充物,

  松软程度直接决定视觉效果。

14.gif

  用素绸把棉花和纸板包起来,

  将多余的棉絮叠入绸缎和卡纸中,

  再用白乳胶粘贴。

  这时候都是手上的本事,

  要非常平整,无一丝皱痕,

  更不能有毛絮。

15.gif

  其实传统里用的是浆糊,

  但容易生虫,把布料咬坏。

  所以上党堆锦留存下来,

  年代久远的作品非常少,

  即使是不远的晚清作品,

  都被咬的支离破碎。

16.jpg

  他一直在尝试各种代替品,

  四处拜访懂化工的人请教。

  因为年纪大眼神不好,

  用电脑查资料的时候,

  还要举着一个放大镜。

  每次新诞生一种胶水,

  他都要去尝试。

  直到发现白乳胶效果最好。

17.jpg

  桃子的制作有所不同,

  要用海绵做填充。

  海绵质地柔软有弹性,

  能简单地撑起造型。

  堆锦最重要的是立体效果,

  所以不同部件的叠加是必不可少的,

  贴飞边的目的就在此。

18.gif

  将贴好飞边的桃子,

  全部粘到海绵上。

  把海绵剪成平整的桃形。

  再用绸缎糊好即可。

19.jpg

  他在自家的“布庄”中,

  挑出最满意的白色绸缎,

  将所有零件包裹起来,

  准备着色。

  做这件寿桃图,

  只需要用红黄绿三种颜色,

  白色用来调节颜色深浅。

22.gif

  上面提到堆锦又称为“立体国画”,

  所以原来用的颜料,

  和画国画的一样,

  但是着色性并不好。

  凃必成一改传统,

  用丙烯颜料替代,

  解决了掉色和着色的问题。

23.gif

  其实在堆锦界,

  他一直以创新闻名。

  他很清楚任何手艺都要创新,

  不管多老的手艺也要与时俱进,

  没有创新,没有市场,也没有活路。

  这个理念在他整个手艺生涯都得到贯彻。

24.gif

  他这些年的作品,

  生动体现着一位匠人的成长历程。

  最开始只是单纯的继承传统,

  简单堆积,有立体感,

  人物粗糙,并不华丽。

25.jpg

  后来试着加入不同布样,

  将服饰变得丰富多彩,

  开始追求更多的细节。

  人物的头发不再是一团,

  而是将黑绸撕开,

  一根根做上去。

  如今他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画脸,

  又在想办法将面部变得立体。

  这才有了下面的作品,

  他最自豪的巅峰之作。

  从皇帝的眼睫毛和胡须,

  到龙袍上的金龙龙鳞,

  他尽力完善每一个细节。

  创新,才能生生不息。

  将上好色的零件,

  按图纸组合,

  摆放粘贴到底板上,

  便大功告成。

30.jpg31.jpg

  和这门手艺相处一辈子的凃必成,晚年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建造了一个上党堆锦博物馆,既是摆放他作品的地方,也是他的新工作室。

  土建刚完成,其余设备都没有进来,他已经迫不及待搬到这里办公。这是他一辈子最大的心愿。

32.jpg

  他的想法很简单,

  博物馆早日落成,

  再多带几个好徒弟出来,

  给后人多留点东西。

  对得起这门手艺,

  对得起匠人这个称呼,

  足矣来源|文创福建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SCCTT海峡文创智库网的内容所有权归属原作者。SCCTT海峡文创智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SCCTT海峡文创智库对观点赞同或支持。部分经网络转载内容,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删除。

参与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400个字符

关闭

海峡畅想

1,103篇文章  |  2,459次浏览

  • 精彩推荐
  • 广告6
  • 广告7
  • 广告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