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书生:详解国家文化数字化的“施工图”

前沿观点
海峡文创
海峡文创
Nov 18, 2021 4:17:15 PM
[ 海峡文创导读 ] 根据国家文化大数据标准的界定,所谓文化体验网关,就是部署于文化体验设施内(包括文化教育机构和公共场所),为文化体验设施内各类文化装备和文化体验服务运营支撑系统提供存储能力、计算能力和国家文化专网接入能力的信息基础设施系统,可根据处理能力以单独的设备、设备集群或边缘云的形式存在。文化数字内容可通过文化体验网关导入互联网,但是文化体验网关需保障互联网内容不进入需求端(包括线上终端)。

【专家视点】

文化数字化“施工图”

文/高书生

( 中央宣传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副主任、一级巡视员)

 

一位哲人说过,在岸上是学不会游泳的。文化数字化也好,文化大数据也罢,都是新生事物,画“路线图”,搞“沙盘推演”,也都是必要的,但不能只在“纸上谈兵”,要付诸实施,离不开“施工图”。

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属于典型的“大兵团作战”,涉及200万个文化法人单位、200万文化个体户、2000万文化从业人员,涉及文化文物、新闻出版、电影、广播电视、网络文化等宣传文化各领域,将影响数十亿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所以,“施工图”是多维度的、立体化的,空间上并存、时间上继起。

一、装一体机

“作战”要有“武器”,这些年宣传文化机构都积攒了不少“子弹”(数据),但苦于没有“枪”。今年10月,在中国(南京)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展览交易会上,江苏有线大数据公司展出了“国家文化大数据一体化机柜”(见下图),内置底层关联集成系统,可存储700TB数据(9000部4K高清视频、2000万张4K高清图片)。

对于宣传文化机构而言,购置安装上了“一体化机柜”,就相当于配备了“武器”,就可以导入已保存的数据(“子弹”)。更为重要的是,“一体化机柜”配置了专门“接口”,即国家文化专网“接口”,一旦开通,宣传文化机构就迈进了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的“大门”,开启数字化征程。

有了“一体化机柜”,贯通宣传文化机构数据中心的目标,就可以轻轻松松实现,督查目标实现进度也就有了量化指标。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文化法人单位数是最终目标值,规模以上文化服务业企业数就是初始目标值。

二、接通专网

专网即国家文化专网,是依托现有的有线电视网络、广电5G网络和互联互通平台而形成的,不是重复建设。

网络、硬件都是现成的,关键是怎样形成国家文化专网?有些人心里打鼓:投入一定会很大。

标识解析是国家文化专网最重要的功能,该项功能包括相互连接的两部分:一是底层关联集成系统,即“一体化机柜”已经内置的底层关联服务引擎和应用软件;二是文化数据标识服务系统,即在有线电视网络部署的提供标识编码的注册登记和解析服务的技术系统。

只要各省级广电网络公司一次性装配上文化数据标识服务系统,国家文化专网就开通了,广电网络公司也就拥有了一项新业务——国家文化专网接入服务,相对于互联网接入服务。今年北京歌华有线为中国数字文化集团公司提供了该项服务,每年收取服务费6万元。2019年,北京地区文化服务业企业4088家,仅此一项收入每年2.4亿元。据此推算,全国文化服务业企业31486家,每户企业服务费标准按6万元估算,一年服务费约18.9亿元。

文化数据标识服务系统在省一级广电网络公司装配,是一次性的,江苏有线的投入大约200多万元。如果按北京歌华有线每户每年收取6万元测算,只要为40户左右宣传文化机构接通专网,收取一年的服务费就可以收回投资。

三、转型升级

一台机器,一张专网,就把宣传文化机构的数据中心贯通了,“数据孤岛”也被打通,宣传文化机构从此也结束了只投入(采集数据、建媒资库或数据库)少产出(数据库自建自用、使用率不高)以及数据库重复建设的历史。

加快转型升级,跨越“数字鸿沟”,这是当下宣传文化机构必须正视和面对的难题。接入国家文化专网,一条转型升级新路径就呈现在各类宣传文化机构面前,无论是文化文物、新闻出版、电影行业的机构,还是广播电视、网络文化行业的机构,均可以基于国家文化专网,建设具有行业特征的数字化文化生产线。

2015年以来,宣传文化机构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先是报刊社广告收入“断崖式下滑”,继而是广电网络用户成规模流失,再就是电视台广告收入的锐减。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使电影、演艺等线下活动瞬间中断。

国家文化专网是一张生产型互联网,接入国家文化专网,宣传文化机构如同走进物理空间式的园区,有的机构生产中间产品——文化资源数据,有的机构生产最终产品——文化数字内容,需要什么样的素材,只需发布需求清单,供应商瞬间就来到身边。在国家文化专网,不需要自建平台,也不需要库存,生产供给和需求可以实现动态匹配。

检验宣传文化机构是否完成转型升级,一要看文化产品多大比例出自数字化文化生产线,二要看是否还存在业务机构设置上的“两张皮”。

四、交易变现

这些年,宣传文化机构在互联网“打拼”,吃亏最多的就是自己没有独立的平台。可是,自己建平台,一是投入很大,二是影响有限。

文化人,做内容是一把好手,但搞平台,实在是为难他们。经常遇到不少董事长或总经理,谈起内容“挥斥方遒”,说起技术“沉默寡言”,很多时候场面很尴尬。

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干。前些年,继深圳、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之后,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大量文交所。从一开始,文交所就被定位于要素市场,遗憾的是都不约而同地办成了商品市场,向期货市场(艺术品份额化)狂奔,最后止步于邮币卡。

文交所回归要素市场的初始定位,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基于国家文化专网搭建文化数据服务平台,俗称“数据超市”。文交所只要走进火红的文化生产中,一头连着要素供给方,一头牵住要素需求方,为两者做专业化服务。两头离不开文交所了,说明服务对头了;两头躲着文交所走,说明方向没找对。

各级各类宣传文化机构,不论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还是经营性文化企业,不管是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还是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社、出版社、文艺院团、影视机构、设计公司等文化生产机构,以及文化科研机构、院校等,都可以自由出入“数据超市”,进行文化资源数据交易:有数据的卖数据,需要数据的买数据。文化资源数据变现收入,将成为宣传文化机构新的收入增长点。

更为重要的是,宣传文化机构一旦进入“数据超市”,只需要“开店”即可,无需再为平台奔波,不光节省了投资,而且规避了不熟悉平台运营的“短板”,腾出精力专注于做内容。擅长做内容的不再做不擅长的事,这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每个省(区市)都有文交所,文交所是否加入了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体系建设,应当成为衡量文化数字化进展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

五、传输分发

常常听人说,不管文化数字化,还是文化大数据,广电网络是最大的赢家,甚至有人说拯救了广电网络。

如果按照北京歌华有线接通专网的收费标准估算,每发展1户To B(宣传文化机构)用户,相当于278户To C用户(全国应该是208户)。

文化数字内容分发,也是广电网络的一项新业务。

广电网络过去传输广播电视节目,对象主要是居民家庭。而文化数字内容的分发对象,除了过去的有线电视用户,还包括文化馆(站)、新华书店、剧场、中小学等文化教育机构,也包括商场、机场、车站、旅游景区等公共场所,一大堆新的To B用户。

据统计,2020年,全国共有县(区)级文化馆3000多个,新华书店网点近万个,艺术表演场馆2770个,普通小学15.80万所、初中5.28万所、高中阶段教育学校2.45万所,A级旅游景区13332个(其中5A级302个、4A级4030个、3A级6931个)。

如果国家文化专网同教育专网实现对接,从而进入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等学校(23.53万所),To B用户因此又进一步扩大。

此外,普查数据显示,全国美术馆馆藏品59多万件,藏品图片82万幅。如果广电网络每年从中挑选20幅,通过国家文化专网分发到有线电视用户,每户每年收取服务费100元,仅此一项收入至少在百亿元规模。

广电网络通过国家文化专网对接互联网消费平台和各类文化体验场所,多网多终端分发文化数字内容,只需要增加一套设备——文化体验网关。 

根据国家文化大数据标准的界定,所谓文化体验网关,就是部署于文化体验设施内(包括文化教育机构和公共场所),为文化体验设施内各类文化装备和文化体验服务运营支撑系统提供存储能力、计算能力和国家文化专网接入能力的信息基础设施系统,可根据处理能力以单独的设备、设备集群或边缘云的形式存在。文化数字内容可通过文化体验网关导入互联网,但是文化体验网关需保障互联网内容不进入需求端(包括线上终端)。

衡量文化数字化进展状况,文化体验园(旅游景区)、文化体验馆(学校和商场)、文化体验厅(文化馆、新华书店)等是否装配文化体验网关,多少机构接通了国家文化专网,应当成为重要指标。

来源 | 文创前沿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SCCTT海峡文创智库网的内容所有权归属原作者。SCCTT海峡文创智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SCCTT海峡文创智库对观点赞同或支持。部分经网络转载内容,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删除。

参与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400个字符

关闭

海峡畅想文创集团

491篇文章  |  1,917次浏览

  • 精彩推荐
  • 广告6
  • 广告7
  • 广告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