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风采录丨嘎德:只要我懂的一定会教给别人

思想互动
海峡文创
海峡文创
Dec 6, 2018 4:41:18 PM
[ 海峡文创导读 ] 距离西藏昌都市区70多公里的嘎玛乡,是藏东历史最悠久的嘎举派古刹嘎玛寺所在地,也是西藏著名的三大画派之一嘎玛嘎赤画派的发源地。藏族唐卡嘎玛嘎赤画派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嘎德便居住在这里。

嘎德正在创作唐卡

 

原标题:只要我懂的一定会教给别人——记藏族唐卡(嘎玛嘎赤画派)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嘎德

 

距离西藏昌都市区70多公里的嘎玛乡,是藏东历史最悠久的嘎举派古刹嘎玛寺所在地,也是西藏著名的三大画派之一嘎玛嘎赤画派的发源地。藏族唐卡嘎玛嘎赤画派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嘎德便居住在这里。

 

唐卡,被誉为藏文化的百科全书。嘎玛嘎赤画派于16世纪由南卡扎西创立,他曾在南京观赏了汉地画师绘制的《普渡大斋连环长卷》,此后在勉唐派画风基础上吸收了中原汉地的风格,创立了嘎玛嘎赤画派。现年86岁高龄的嘎德,是嘎玛嘎赤画派第十代杰出传人。

 

“舅舅教我画画的比例、尺寸,父亲教我染色、上金粉等高难度技术……”嘎德回忆自己的学艺生涯:5岁便开始学习藏文,7岁学经,9岁开始学习绘制唐卡,14岁时便出师成为了一名唐卡画师。15岁跟着父亲到嘎玛寺画壁画,16岁时在同龄人中第一个获得堪布学位,17岁时受青海的甲波(部落首领)邀请绘制了西藏著名的米拉热巴传说故事——《苦行者》,耗时八九年画成的9幅唐卡受到甲波的高度赞扬。

 

年轻时,嘎德可以在指甲盖大小的平面上画上三尊佛像,现在年纪大了,眼睛不如从前,但绘画技巧越发圆润成熟。嘎德绘制一幅唐卡需要从早到晚画25天,复杂一些的更耗时间,需要45天。“要创作一幅堪称经典的佳作,需要画上三年之久。”嘎德说。

 

嘎德还是一位优秀的老师。嘎玛乡的金工匠人在学习技艺初期,大多师从嘎德,学习事物的基本造型和佛像的尺寸比例,正式弟子就多达200多人。而嘎玛乡被命名为“手工艺之乡”,嘎德的影响力功不可没。

 

嘎德的孙子孙女都在跟随他学画唐卡。孙子丁增平措单是打稿这一步就学了6年多,现在他已是嘎玛嘎赤画派的第十一代传承人。孙女德青玉珍说:“要传承发展好唐卡艺术,传承的方式也应跳出传统的窠臼。在爷爷这里,不限家族姓氏、不分男女老少,任何人都可以拜师求教。”目前,嘎德的学徒已达600多人,不光传艺,还管吃管住,不收一分钱。

 

回忆起曾经的创作时光,嘎德对在青海的八九年记忆犹新。“我经常一个人骑马去寺庙画壁画。”的确,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繁华。在最浮躁不安的青春岁月,嘎德心如止水,日复一日专注于唐卡、壁画创作,这段时光恰恰是他沉淀自我的关键阶段。“我老了,岁数大了。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国家保护好嘎玛嘎赤派唐卡艺术,让它世代传承。”嘎德感叹,由于一些具有较高造诣的唐卡老艺人年事已高,有的已经谢世,加之文字记载较少,所以嘎玛嘎赤派唐卡艺术的继承和保护显得日益紧迫。为了保护和继承这一艺术,除了自己创作唐卡,嘎德还花费了数十年时间总结、提炼了相关的绘画技艺和理论知识。2004年他撰写出版了《佛像底线祖传技法》一书。

 

山谷幽深,正是修行妙处。唐卡的艺术高原之上,一直矗立着这座高峰。嘎德一生远离尘嚣,偏爱在村庄里享受这份清静。除了修行佛法、绘制唐卡,他还喜欢走进深山去采集草药,回家后把它们加工成药粉,为村里的人免费治病。“只要是我懂的,一定会教给别人,不分远近。我看到手艺人吃好穿好就很开心。我一个人过得好不好并不重要,关键是大家都要好。”嘎德说。(来源:中国文化报)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SCCTT海峡文创智库网的内容所有权归属原作者。SCCTT海峡文创智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SCCTT海峡文创智库对观点赞同或支持。部分经网络转载内容,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删除。

参与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400个字符

关闭

海峡畅想

1,103篇文章  |  471次浏览

  • 精彩推荐
  • 广告6
  • 广告7
  • 广告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