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科技” 是市场投资下一个风口?

产业研究
海峡文创
海峡文创
Nov 15, 2019 9:38:44 AM
[ 海峡文创导读 ] 在关于“艺术+科技”相关活动密集举行的近日,“艺术+科技”再次成为讨论焦点。

  在关于“艺术+科技”相关活动密集举行的近日,“艺术+科技”再次成为讨论焦点。如今,“艺术+科技”日益成为市场投资新风口,带来一个问题:艺术与科技可以如何融合呢?这里,梳理了几种“艺术+科技”融合的路径。

1.jpg

  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捷克玻璃雕刻师伊日·特萨在捷克国家馆里展示高超的技艺。伊日·特萨在创作中运用现代技术——熔接,融入新颖的想法,以其高超的工艺和艺术才华,获得多项国际奖项。 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在艺术界,刚刚过去的一周里,“科技艺术”占领了热门话题榜。11月2日,“科技艺术四十年:从林茨到深圳”开幕,另一边,第五届艺术与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11月15日,中央美术学院2019第三届EAST-科技艺术季又将重启……如此频密的活动之下,“科技艺术”再次成为焦点。

  就在去年,一幅由AI绘制的肖像画《埃德蒙·贝拉米》在佳士得以43.25万美元的高价成交,引发种种热议。伴随“数字革命”在过去40年的兴起,巧妙的工具和技术早已渗透到绘画、雕塑、装置、行为、影像等各个艺术范畴。

  这一系列变革,让“艺术+科技”成为市场投资新风口。如今,艺术与科技可以如何融合呢?

  区块链为艺术品溯源保真

  我们先从最近很火的区块链入手。区块链怎么和艺术结合呢?智能化艺术溯源是重要的一方面。据“中经文化产业”了解,智能化艺术溯源其实是将艺术品进行艺术溯源的数据整理,通过数据溯源的一个数据整理让它具有不可篡改的文字信息,这些文字信息存入一个智能信息仓库,使得产品、数据和互联网在完整的空间形成一个闭环。

  不过,对于当下火热的市场,业内专家指出,区块链并非是万能的。“区块链为艺术界带来的能量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值得高度肯定。但区块链和真伪没有关系这个观点,我觉得是完全错误的。艺术品的真伪决定艺术品的命运,也是艺术界最致命的一个重点。艺术真伪不是技术能够解决的,我们承认区块链在艺术产业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是需要认识到区块链并非万能的。”广东省文史馆信息化研究院副院长黎展华说。

  “数字技术包括区块链技术,但不仅是区块链技术,只希望用区块链技术来解决艺术品的真伪问题是不现实的。”广东省信息数据专家韩晓媛指出,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消费领域和工业领域的大规模发展,从而形成了消费互联网以及工业互联网,在未来一段时间,需要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打造文化艺术互联网,让艺术走进大众生活,实现艺术大众化、日常化。

  人工智能降低艺术门槛

  艺术品常常是稀缺的,因为具有高湛技艺的艺术家很稀缺,创作灵感也不是常有的。物以稀为贵,一直以来,艺术品的价格也让普通民众望而却步。

  不过,在人工智能、互联网、5G等科技的助力下,艺术正逐渐拉近大众,不再那么“曲高和寡”。

  如今,人工智能与文创结合,正在创造出全新的艺术产品。

  在2019年博鳌文创论坛暨文创博览会上,全球人工智能文创大赛(GAAC)发起人、亿评科技CEO孔中展示了GAAC主题曲《青春回忆》,由中国平安AI作曲,淡泊自然如清泉流过心底,无人能够辨识出是AI的手笔。

  道子系统对中国画关键技术进行数学化和算法化,通过大量学习国画名家的作品,可以创作出极具风格的国画产品,系统创作出的水墨画,俨然有大师气质。

  在雕塑创作过程中引进3D打印技术,可以大大缩减雕塑的创作时间,也可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在雕塑的创作构思阶段,可以利用3D打印技术的快捷再现功能,获取详细的物象造型资料,省却一些写生活动。

2.jpg

  11月3日,参展艺术家与索菲亚机器人对话。 当日,由清华大学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的第五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开幕。本届展览集中呈现了世界各国融合艺术与科学的前沿实践成果,探讨艺术与科学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深度融合、创新协同,永续发展。 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在科技的加持下,音乐创作、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不再那么高难,成本大大降低,未来将更容易获取。

  当然,科技不一定能真正取代人类的艺术创作。以《同桌的你》、《恋恋风尘》、《睡在我上铺的兄弟》闻名的老狼是校园民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AI最终不能取代艺术创作,因为艺术创作的最迷人之处,在于诸多的不确定性,这是AI无法理解的。

  “黑科技”让艺术绽放更绚丽的色彩

  科技给艺术家带来危机,同时也带来了选择和机遇。

  刚刚过去的建国70周年庆典,融入了许多科技力量,使得这场盛会在动人的音乐中灯火辉煌,光芒四射。除了贯穿始终的3290块手持光影屏万无一失外,还有8K+5G远程直播让许多不在现场的人身临其境。

  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北京8分钟惊艳世界。这场名为《2022相约北京》8分钟表演也是前沿科技与艺术融合的经典案例。这场Big Show应用到了不少黑科技,如数字预演系统、光通透率达85%的冰屏,智能机器人搭载冰屏完成舞蹈,激光和AR呈现诸多中国元素等,惊艳世界。

3.jpg

  观众在参观意大利艺术家带来的作品《多重宇宙》。 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日本的TeamLab光影互动展,是现象级沉浸式体验项目,TeamLab“花舞森林”用电脑编程、传感器、投影、灯光、互动动画、音乐效果和玻璃组成一个奇妙空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花分布在不同区域,观众用手触碰后花朵会开始凋谢,人群聚集的地方会百花齐放,这一由电脑程序打造出的梦幻虚拟花海能与观众产生实时互动。

  还有许多艺术家巧妙运用科技创作作品的例子。在科技的加持下,艺术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科技让传统文化中的艺术融入现实

  作为科技力量一支代表的腾讯,过去三年,和故宫博物院共同进行了一系列结合科学与艺术之美的探索,让传统文化以丰富的数字形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双方推出了故宫QQ表情、《奇迹暖暖》的故宫传统服饰主题、以故宫南迁历史为素材的原创漫画《故宫回声》、“玩转故宫”地图导览小程序、天天P图——“故宫国宝唇彩”换妆和《古画会唱歌》音乐专辑等十多个项目,让年轻人之间流行起了“国潮”。

4.jpg

  去年底今年初,甘肃敦煌研究院与腾讯公司联手推出新年献礼——敦煌诗巾,敦煌研究院向腾讯开放100个壁画、藻井、雕像等资源,腾讯的程序员做成自动拼接式的小程序,上线之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有200多万人次参与设计,形成了10余万件可以商业化的创意作品。

  在这些作品上,我们可以看到Gucci风格的三兔共耳、波普风格的囚鸟、青花瓷风格的飞天等,都很漂亮,很像大牌设计师做出来的。

  这些丝巾过去都只能出自专业的时尚设计师之手,现在却由普通老百姓轻松制作。作品素材是现成的,并不需要普通消费者对技术有多了解、对敦煌文化有多了解,自己来拼、在手机上操作就可以,而且用不了多少时间。

  除了腾讯,还有许多企业或者机构也走在探寻科技和艺术融合的路上。正如数字时代区块链科技(广州)有限公司总经理郑阳劲在近日举行的艺术品数字经济产业化高峰论坛上所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5G这些新兴“科技+艺术”融合,是未来艺术市场的风口。来源|中经文化产业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SCCTT海峡文创智库网的内容所有权归属原作者。SCCTT海峡文创智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SCCTT海峡文创智库对观点赞同或支持。部分经网络转载内容,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删除。

参与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400个字符

关闭

海峡畅想

1,103篇文章  |  2,712次浏览

  • 精彩推荐
  • 广告6
  • 广告7
  • 广告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