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屋脊”的西藏美景,你还好吗?

文旅休闲
海峡文创
海峡文创
Oct 30, 2019 10:22:27 AM
[ 海峡文创导读 ]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青藏高原,都是一块相对孤立的高地。

  在过去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

  青藏高原

  都是一块相对孤立的高地

  它的孤立

  来自山脉的阻挡

  南有喜马拉雅巍巍伫立

  东有横断山脉层层阻隔

  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

  又给高原加上一层屏障

        建议横屏观看

       (昆仑山与喀喇昆仑山,摄影师@向文军)▼

1.jpg

  人烟寥寥,地广人稀

  这也让西藏的自然风光

  其原始、极其纯净(布达拉宫,摄影师@小风)▼

2.jpg

  什么也阻挠不了

  人们朝圣的心情

  在掌握了高科技的近代

  为了一睹西藏的风采

  现代人打通了

  6条驾车线路

  修建了5座机场

  还有1条铁路

  条条大路通西藏

  每一条路都风光如画

  (玉龙雪山,摄影师@文军)▼

3.jpg

  徒步的滇藏线

  是一条至美之路

  由南向北,眼之所见

  随海拔随气候的不同而丰富多彩

  此刻!从香格里拉开始说起(建议横屏观看,香格里拉是典型的高寒山地,摄影师@崔永江)▼

4.jpg

  这里四面环水

  平缓的坝区积水

  容易形成草甸、湿地(建议横屏观看,香格里拉纳帕海,摄影师@胡寒)▼

5.jpg

  路上的独克宗古城

  是中国保存最完好

  最大的藏族民居群

  至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独克宗古城,平均海拔3400米,摄影师@刘珠明)▼

6.jpg

  继续前行

  是蜿蜒的澜沧江峡谷(澜沧江峡谷,海拔2000-2300多米,摄影师@李晓棠)▼

7.jpg

  在这里

  当地人仍然使用古法制盐

  3000多块古盐田分布其上距今有1300多年(狼爪建议横屏观看,盐井乡,海拔2000-2300多米,摄影师@姜曦)▼

8.jpg

  而这奇特景象的成因

  远在2亿多年前的

  三叠纪时期那时远古的海洋退离此地遗留下含盐的地层

  后来沧海变桑田

  远方的雨水渗入地下溶解了大量盐分偶然在盐井乡重见天日(盐井乡,海拔2000-2300多米,摄影师@姜曦)▼

9.jpg

  最奇特的是这段路上

  在北端能看到横断山中部突出的达美拥雪山

  在南端能看到著名的梅里雪山(梅里雪山,最高海拔6740米,摄影师@小蜗牛(张佰强))▼

10.jpg

  这里高低起伏如同过山车

  在峡谷间穿行土地的褐红色令人惊奇(澜沧江大峡谷,摄影师@胡澍)▼

11.jpg

  跨过奔腾的澜沧江谷底

  就是著名的“怒江72拐”这是“行路难”的代表(怒江72拐,摄影师@张扬的小强)▼

13.jpg

  翻过海拔3900米的八宿县城

  然乌湖跃然眼前

  这里是高原冰川堰塞湖群海拔3850米碧水蓝天,清澈见底周围遍布冰川(然乌湖,摄影师@李珩)▼

14.jpg

  米堆冰川是其中著名的一个

  它由两条冰瀑布汇流而成每条冰瀑布高800多米

  宽1000多米(西藏波密县米堆冰川,主峰海拔6800米,冰川下段穿行于针阔叶混交林带,摄影师@贾纪谦)▼

15.jpg

  然而冰川的前沿

  却是一派江南景色满眼是怒放的野桃花

  让人很难相信这里是海拔3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建议横图观看,波密的桃花沟,摄影师@赵必然)▼

16.jpg

  翻过色季拉山口

  一路下坡就可抵达我们最终的目的地林芝

  沿途两旁的柏杨装点道路“世界柏树王”也在其中(秋季的国道318,摄影师@张扬的小强)▼

17.jpg 18.jpg

       滇藏线的道路

  把中国西部诸省

  最奇伟瑰怪的景观地带

  串联在一起

  铺展出险峻高原上

  一幅连绵不绝的山水长卷

  滇藏线的风光丽景

  不过是青藏高原种种

  的冰山一角

  然而

  户外与城市不同这里很少有垃圾箱

  游客们往往也想不到

  自己随手这一扔会怎么样

  吃过的泡面盒子

  喝净的红牛罐子

  直接扔到了路边土地上(#不塑之客#在滇藏线附近拍摄回来的实况,图片源自@狼爪)▼

  更有国内外无数登山爱好者

  带着熊熊的征服欲前来

  但无论成功或失败

  只见那一山的垃圾默默无言(2019年2月14日,拾荒者收集在拉萨城郊山坡上的塑料瓶,看起来晒得都褪色,应该有段时间了,摄影师@李珩)▼

  这些垃圾难以自然降解

  只能由当地人

  一步一步爬上山,一筐一筐背下来

  一些被捡回来的路边垃圾甚至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前往云南梅里雪山缅茨姆峰下面的雨崩村路上,补给站把游客吃过的泡面桶叠成围栏挡风和装饰,也算废物利用,摄影师@王寰)▼

  即使将高山上的垃圾

  转移下来没有管理承接的话

  垃圾也只会就近倾倒在

  河滩或草丛中污染山脚下的水源(波密水流当中的垃圾,摄影师@崔永江)▼

  垃圾露天堆放

  没有任何防护措施

  动物很容易在垃圾堆里觅食

  造成极大的二次环境污染(2019年3月28日,在垃圾中觅食的牦牛,摄影师@李珩)▼

  旅游是旅游

  自然是自然希

  望带走的是美景和回忆

  别给大自然留下了伤痕来源|星球研究所 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SCCTT海峡文创智库网的内容所有权归属原作者。SCCTT海峡文创智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SCCTT海峡文创智库对观点赞同或支持。部分经网络转载内容,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删除。

参与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400个字符

关闭

海峡畅想

1,103篇文章  |  4,002次浏览

  • 精彩推荐
  • 广告6
  • 广告7
  • 广告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