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中开局的2020年,文化市场进入“低谷期”,文化产业面临巨大压力,中小微文化企业的经营压力尤甚。受疫情影响的文化行业,急需金融的输血以复苏。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中央和各省市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帮助企业纾困、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文化产业的影响。接下来,这里将分析部分省市针对文化(或者文化旅游)企业的专项政策措施,以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共克时艰。
压力山大,各地这样帮助文化企业冲出“低谷”!
困难中开局的2020年,文化市场进入“低谷期”,文化产业面临巨大压力,中小微文化企业的经营压力尤甚。
受疫情影响的文化行业,急需金融的输血以复苏。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中央和各省市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帮助企业纾困、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文化产业的影响。3月20日,上海银行、上海精文投资有限公司与上海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管理中心共同推出“文创保”专项贷款产品,首期规模10亿,着眼于解决文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全面助力中小微文创企业抗击疫情、健康发展。这也是上海在出台支持疫情期间文创企业的“20”条之后,又一项纾解小微文创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完善文化金融服务体系的新举措。
不独上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发布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对疫情影响支持企业发展金融扶持政策涉文化和旅游企业措施汇总表》,28个省、市、自治区均出台了涉及文化企业的金融扶持政策,引发文化企业高度关注。下面,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为您逐一盘点和解读这些金融扶持措施。
出台专项文化扶持政策
据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不完全统计,除了涉及文化产业的相关政策外,北京、河北、山西、吉林、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12个省、市、自治区还出台了针对文化(或者文化旅游)企业的专项政策措施,以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共克时艰。
△全国部分地区出台
针对文化企业的专项政策措施
在这些专项政策中,各地对文化产业领域的金融扶持措施作了进一步补充完善,另一方面也对文化行业的经营模式、财务特点、资产特点、人力资源结构等因素进行了针对性、专属性、地域性的政策设计。
比如,在政策框架上,北京、上海两地在文化产业政策上相对细化、全面,其中又以影视业为重点;而四川则更偏重于旅游业。
在金融扶持措施上,北京提出持续加大对文化企业的信贷投放,辖区内银行2020年文化企业贷款同比增长不低于15%,有贷款余额的户数同比增长不低于15%。上海明确重点支持领域,提出支持金融机构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核心,全面落实国家及本市出台的金融扶持政策,联动上海市文创特色支行、市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等金融机构,力争加大对文旅、演出、影视、会展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及中小微文化企业的信贷投放。
重点扶持中小微企业
小微文化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受到这次疫情产生的影响和冲击更严重。因此,扶持中小微企业是此次文化产业扶持政策的一大“关键词”,也是当前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点之一。
从文旅部官网发布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对疫情影响支持企业发展金融扶持政策涉文化和旅游企业措施汇总表》来看,为了应对疫情,28个省、市、自治区纷纷出台了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尤其加大了对中小微文化企业复工复产的支持力度和金融扶持举措,全力以赴保障中小微企业资金链不断,对于少裁员或不裁员的中小微企业予以政策补贴,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一方面,各地政策要求对中小微文化企业做到“不雪上加霜”。
截止2020年3月13日,在28个省、市、自治区中,其中有27个地区均明确提出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货方面的银行贷款支持措施,占比约96.43%;有26个地区提出贷款延期或者续期方面的支持举措,约占92.86%。
其中,降低企业贷款利息成本是扶持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山西、内蒙古、吉林、上海、江苏、浙江等20个(约占71.43%)地区加大了对中小微企业相关方面的帮扶力度,包括下调贷款利率、贴息、减免罚息等具体举措。
△全国部分地区
降低企业贷款利息成本的具体举措
值得一提的是,在各地区给出的贷款利率水平下浮标准中,“10%”成为了一个重要门槛。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文化企业(主要是指受疫情影响较大、有发展前景但暂时受困的中小企业),大部分的省、市、自治区的举措为在原有贷款利率水平基础下浮10%左右。此外,各地还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提出了具体数额降低标准。比如,福建提出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比去年同期降低1个百分点左右,江苏、浙江、安徽、四川、山东、江西、河南等地提出2020年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降低0.5个百分点左右。
另一方面,各地政策要求为中小微文化企业“雪中送炭”。
疫情期间,人员稳定对于中小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各地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少裁员或不裁员的中小微企业政策补贴,支持企业用人稳岗。比如,在北京,承租市属国有文化企业房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中小微企业,按照政府要求坚持营业或依照防疫规定关闭停业且不裁员、少裁员的,免收2月份房租;承租用于办公用房的,给予2月份租金50%的减免。在陕西,对在疫情防控期间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文化企业,失业保险费返还比例由上年度实际缴费的50%提高到60%。
纵观各地政策,共性之处在于,它们共同指向了当下中小微文化企业的燃眉之急:一方面减轻成本压力,另一方面增加资金支持。很多具体措施很接地气,也明确了支持额度和扶持时间,关照了微观主体的基本诉求。
激发担保融资活跃度
“融资难、融资贵”,是长期以来制约民营经济和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疫情当前,众多地区通过多重措施激发企业担保贷款融资的积极性,降低担保贷款难度、激发担保融资活跃度。
据统计发现,在28个省市出台的金融扶持举措中, 有21个地区提出了担保贷款融资支持相关举措,具体包括取消反担保、取消再担保、提供担保贷款、担保费补助、减免担保费用、担保费用宽限延期、担保贷款利息支持、担保贷款风险补偿等措施。
第一,取消反担保要求,降低担保费率。
所谓“反担保”,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向担保人做出保证或设定物的担保,在担保人因代偿债务人的债务而遭受损失时,债务人向担保人作出清偿,实质就是保障担保人将来承担代偿责任后能实现对债务人的追偿权。在实践中,融资担保公司要求被担保人提供反担保措施是导致一些文化企业尤其是小微文化企业难以获得担保支持的主要瓶颈因素,而过高的担保费率也使得企业融资成本过高,难以负荷。
因此,“取消反担保要求和降低担保费率”也成为了疫情之下各地提及频次较高的金融扶持举措。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内蒙古、广东、海南、天津、贵州、甘肃等地都提出政府性担保机构取消反担保方面的具体举措。北京政府性担保机构对符合条件企业(指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中小微企业)的担保融资降低综合费率0.5个百分点,辽宁、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广东、贵州等地提出政府性担保机构降低担保费率至1%以下的措施。
第二,提高金融服务效率,落实特事特办。
基于疫情下企业需求的急切性,以及提供现场金融服务难度的加大,各地都对金融机构提出了“提高效率、应办快办、特事特办”的政策要求。其中,北京、天津、河北、辽宁、江苏、安徽、江西等15个地区(约占53.57%)出台了提高金融服务便捷性与效率的措施,具体包括简化流程、建立绿色通道、缩短审批时间等,服务内容则包括保险理陪、信贷申请、担保贷款审批、资金结算等。
以平台促进文化金融服务
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统计发现,28个省、市、自治区纷纷推出了搭建文化金融平台的创新性举措,基于平台功能促进文化企业展开资本活动,力求尽快恢复市场创新活力,给文化金融活动以更多的发展空间。
比如,北京提出建设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债权债务平台,为参与政府采购和国企采购的中小微企业提供确权融资服务。上海提出搭建文化金融服务平台,主动对接文化企业融资需求,尽快推出“文创保—影视贷”等专项产品,形成“白名单”制。河南则提出依托权益性交易场所建设供应链债权债务平台,为参与政府采购和国企采购的中小微企业提供确权融资服务等。
可以说,这些“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文化金融平台机制,实现了政府、投资机构和文化企业股权融资之间的有效对接。通过政府、金融机构、文旅企业、员工多方主体的共同合力,不仅可以完成政府和金融机构对文化企业的“输血”,也能够挖掘文化企业自身的“造血”潜力,这也是金融支持文旅企业走出困境的重要方法之一。
结语
恩格斯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进步作为补偿的”。此次围绕防控疫情、聚焦文化产业,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非常之策,这是帮助企业纾困的应有之义,也是支持企业发展的顺势之举。大浪淘沙之下,现存的体制机制积弊将被涤除,相信政府部门围绕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诸多文化扶持政策,将为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充分、全面的政策资源保障,同时也将在文化金融领域实现制度性突破。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这些扶持政策这不应只是过渡时期、非常时期的因应之策,而可视为文化金融体系制度性突破的起点。来源|文化产业评论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SCCTT海峡文创智库网的内容所有权归属原作者。SCCTT海峡文创智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SCCTT海峡文创智库对观点赞同或支持。部分经网络转载内容,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删除。
参与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4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