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衍生品,又一个文创“金矿”

文创知识
海峡文创
海峡文创
Oct 10, 2019 9:16:40 AM
[ 海峡文创导读 ] 近日,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衍生品销售额刷新了中国电影衍生品总额新纪录。

  近日,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衍生品销售额刷新了中国电影衍生品总额新纪录。然而,1800万元的销售额不及其票房的零头,更不要说与海外电影衍生品相比。“中经文化产业”发现,电影衍生品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都具有强大的市场潜力。不过,这个巨大的文创“金矿”在中国发展缓慢。原因何在?如何开发?请和“中经文化产业”一起来看看吧。

  2019年暑期档,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国内票房突破49亿元,其目前公开的衍生品销售额超1800万元,刷新了中国电影衍生品总额新纪录。

  不过,相比海外市场,《哪吒》在电影衍生品市场的表现,仍属稚嫩。其实,这也是中国电影衍生品市场情况的一个缩影。

  中国电影衍生品市场现状如何?电影衍生品市场有多大潜力?如何开发这个潜力?

1_01.jpg

  电影衍生品 中国经济网记者邵希炜 摄

  1、哪吒》看中国电影衍生品市场现状

  据“中经文化产业”了解,虽然众筹项目在电影上映前就已经发布,但在《哪吒》票房超过20亿时才有团队真正开始介入做衍生品。这与成熟的电影衍生品市场相比不止慢了半拍。

  美国的电影衍生品的开发规划,通常在制片阶段就会开始。因为手办、玩具等衍生品的开模、工厂流水线快的也要半年,更加简单的软周边的开发也要至少60天的出货时间。

  据了解,截至10月6日,《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国内票房已突破49亿元,但官方衍生品还在众筹当中,其中大部分产品显示还未出货。

  官方微博显示,《哪吒》官方授权的衍生品店铺共有四家,其中有三家在摩点网众筹。

  查阅摩点网可见,与末那工作室合作推出的官方手办目前筹得金额1509万元,电影手办和徽章要2020年4月出货,艺术家合作款手办将于2020年6月出货。与mini doll合作的潮玩周边筹得金额131万元,目前实物已经进入终审阶段。

  与歪瓜出品合作的电影周边众筹已结束,筹得212万元,目前周边正在制作中。此外,《哪吒之魔童降世》还与铜号文化合作推出了帆布包、钥匙扣,预计国庆节后发货。

  由此计算,《哪吒之魔童降世》目前公开的衍生品销售额超1800万元。不过,从众筹的衍生品品类来看,《哪吒》在摩点网的产品主要面向相对核心的动画粉丝,并不包括大众消费品的开发和IP授权。

  此外,盗版问题严重影响了《哪吒》正版衍生品等销售。早在7月31日,光线影业曾发布此电影的版权声明函,呼吁观众抵制盗版、保护原创、尊重创作者的合法权益。然而,目前电商平台上依旧存在不少盗版衍生品售卖商。在电商平台上搜索“哪吒周边”时,出售未经官方授权的哪吒相关产品的商家数不胜数。售卖产品包括公仔、抱枕、海报、t恤等,部分商家的付款人数近千人。

  2、影衍生品市场大的诱人

  电影衍生品市场有多大潜力,或许可以从好莱坞电影学习了解一下。

  好莱坞的电影衍生品产业的成功在业界是众所周知的。从每年的电影产业收入数据可以看到,美国电影票房的收入只占到整个产业的30%以下,而衍生产业占到70%以上。

  这里还有更多足以对中国电影称得上夸张的数据:

  最老的《星战》三部曲(1977-1983)有近18亿美元的票房收入,而其相关的衍生品收入更是高达45亿美元。

  创造了动画票房奇迹的《狮子王》有7.8亿美元票房,衍生品更夸张——20亿美元。

  《冰雪奇缘》这里面有一款艾莎公主裙,这个带来的收入是4.5亿美金。

  迪士尼旗下皮克斯的电影《玩具总动员3》,衍生品授权收入达到了87亿美元,远超票房收入的11亿美元。

  由于国情与文化背景存在差异,国外成功经验很可能会有“水土不服”的现象,那么,在中国电影衍生品有市场吗?

  每秒售出66件,这是迪士尼相关负责人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新文旅·新消费电影产业赋能新蓝海”金爵论坛上透露的中国市场销售数据。这个大家耳熟能详的迪士尼,将电影衍生品从玩具拓展到服饰、配件、文具、包袋及生活用品方方面面,不但在美国本土,在中国也收获了大大的一个电影衍生品市场。

  不仅如此,“中经文化产业”发现,电影衍生品除了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还会反哺电影IP。好电影为观众制造回忆,优质衍生品则能让角色在观众心中保持常青。《玩具总动员》《星球大战》《变形金刚》等知名电影系列的时间跨度短则10余年,多的超过20年,而推陈出新的产品却让故事永葆活力,一定程度上也对这些系列电影的票房也做出了贡献。

2.jpg

  电影院购票 中国经济网资料图 邵希炜 摄

  3、国电影衍生品市场为何发展缓慢?

  据“中经文化产业”了解,目前国内衍生品市场发展缓慢,主要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观念问题,即出品方并不注重衍生品的开发,对国内大部分电影团队而言,都不能保证自己在上映之后的票房是否能够及格,通过衍生品辅助来带动电影热度以达到赚取票房的目的是比较常见的做法,而并没有对电影本身的IP价值和后续开发有更多的思考。

  二是设计问题,由于票房压力的存在,几乎没有出品方愿意在电影取得一定成绩之前就开始筹备电影周边的设计,这也导致了最终决定出品电影衍生品时,给予设计师以及生产方的时间不足,并没有办法保质保量地进行衍生品生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电影衍生品的贩卖与口碑。

  三是授权问题,相比起普通商品,电影衍生品是基于电影IP而生,在整个设计、开发、生产、销售环节都有着更为复杂的过程,授权行为也涉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以及各家影视企业的利益,如何平衡其中的关系也是一门艺术,另外,对于电影IP这类知识产权的保护,防止盗版周边横行也亟待需要监管机构在立法、执法上予以标准。

  4、业化有利于中国电影衍生品开发

  “电影衍生品市场尚未打开,追根溯源,可归结于国内电影产业链整体不够完善。”这是得到业内公认的看法。

  与国外形成统一的产业链不同,我国的衍生品市场上游的内容提供方,中游的出品商、加工商,下游的出售平台尚未形成统一的链条。而在好莱坞,衍生品及版权开发已经是一部电影的完整生态链的一部分。

  从我国电影产业链来看,目前电影衍生品设计、生产依然是电影上映后的一个环节,通常电影只有卖座才会考虑设计电影衍生品。而且,基于目前电影衍生品在电影产业链中的位置,其本身的价值容易被忽视。即使电影大热,电影衍生品也很有可能错过市场黄金期。

  有分析人士指出,对于电影衍生品市场而言,稳定的IP输出、高水平工业设计制作、有效监管和成熟的消费市场缺一不可,且产业链上的各个从业者均需承担一定风险。

  有专家建议,“专业的衍生品公司的出现也尤为关键,能够整合片方和各种线下资源来做电影衍生品的公司,这样的公司成员组成一定是包括懂电影的专业人才、懂衍生品的专业人才、懂设计的专业人才,才能推动国产电影衍生品迈上新的台阶。”

  5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开发衍生品?

  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开发衍生品?从海外成功的开发经验看来,以下几类电影比较适合开发衍生品:

  首先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动画电影,比如《狮子王》,

  第二类是科幻类影片,比如《星球大战》,

  第三类是与科幻类影片相关,但不是严格的科幻类影片,即超级英雄类影片,比如漫威、DC的系列作品,蝙蝠侠、美国队长等超级英雄的IP。

  这几类电影中的元素、素材都是创造性的,不是现实生活中有的,所以必须获得授权才可以生产制造衍生品,不然就是侵权。

  如今,我国电影产业不断发展,适合衍生品开发的优质电影内容越来越多,比如《流浪地球》中的运载车、《哪吒》、《大鱼海棠》等。随着优质国语影片不断产出、大众对电影文化的需求不断增长以及对衍生品市场兴趣的逐步增加,如果能将衍生品开发与电影创作、发行相结合建立全产业链,中国电影衍生品产业有望迎来大发展。

3.jpg

  青岛东方影都 中国经济网资料图 宋雅静 摄

  此外,旅游也是电影拍摄所带来的衍生品。文化旅游是近年来频频提到的热词,也是中国电影产业链不断延展的必达之处。

  《流浪地球》拍摄地青岛东方影都是一个鲜活的例子。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电影取得热烈反响后,青岛东方影都吸引到了慕名而来的游客,也成了全国科幻电影争相前往的摄制中心。来源|中经文化产业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SCCTT海峡文创智库网的内容所有权归属原作者。SCCTT海峡文创智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SCCTT海峡文创智库对观点赞同或支持。部分经网络转载内容,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删除。

参与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400个字符

关闭

海峡畅想

1,103篇文章  |  3,246次浏览

  • 精彩推荐
  • 广告6
  • 广告7
  • 广告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