髯口 又称“口面”、“髭口”,即戏曲人物所用的假胡须,一般用牦牛毛或人发制成,是代表戏曲人物面部的两腮和颏下部分生长的胡须的象征物,主要用于戏曲舞台上的中老年男子。
髯口依其形状、长短、疏密等可分为满髯、三绺髯、扎髯、二涛髯、丑三髯、八字髯、一字髯、吊搭髯、四喜髯、五嘴髯、虬髯、一戳髯、王八髯等。
髯口颜色一般有黑、黪(灰)、白三种,以区别年龄:黑色主要代表中年男性,黪色主要代表中老年男性,白色代表年迈老人。少数形貌怪异或性格暴烈的人物及神怪,也有戴红髯、紫髯、蓝髯及黑红二色髯的。
△ 黪三绺须
髯口功 戏曲表演基本功,即戏曲演员借助舞弄髯口的动作来展示人物的心情的舞台表演技巧,俗称“耍髯口”。
耍髯口的技巧有:搂、撩、挑、推、托 、摊、捋、抄、撕、捻、甩、绕、抖、吹等多种。其中有些是单项动作,有些可以组合一起连贯使用,必须与舞蹈身段密切配合,才能表达人物的思想情绪。
其中,搂髯多用于昂首观望与低头俯视;撩髯多表现思忖和自叹;推髯多反映慨叹;捋髯多展示安闲;抖髯多用于惊怕;吹髯则反映生气等。
举个例子
高仓健 · 京剧《九江口》
武忠 · 晋剧《徐策跑城》
章立新 · 绍剧《秦琼表功》
章立新 · 绍剧《秦琼表功》
王平 · 京剧《定军山》
谢涛 · 晋剧《杀驿》
武忠 · 晋剧《嫁衣案》
武忠 · 晋剧《嫁衣案》
陈少云 · 京剧《清风亭》
王莺 ·新昌调腔《闹九江》
郭泽民 ·蒲剧《徐策跑城》
陈少云 ·京剧《萧何月下追韩信》(来源:中华戏曲)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SCCTT海峡文创智库网的内容所有权归属原作者。SCCTT海峡文创智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SCCTT海峡文创智库对观点赞同或支持。部分经网络转载内容,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删除。
参与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4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