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春节、元宵节、国庆节等重大节假日,全国各地城市的街道、景区的夜间景观照明及灯光秀开始丰富起来。近日故宫的“紫禁城上元之夜”活动引发持续关注和抢票热潮说明了灯光秀、灯光展等夜间文创模式的社会经济效益开始凸显。夜景文创正在促进着城市文化旅游、城市形象、文化经济的新融合,当前各地政府开始重视城市的夜景照明规划,这也必将对中国未来文化产业及夜间经济形成重要影响。
正文共计4200字 | 预计阅读11分钟
近日,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次夜间开放举办的“紫禁城上元之夜”活动成为全国网友关注焦点,“秒没”的抢票活动让人们对故宫的夜间灯会充满期盼。600年的故宫首次夜间开放对接了元宵赏灯的古老文化传统,唤醒公众对传统节日、传统文化的互动的兴趣,也拓宽了人们文化消费的时空轴。
作为世界上参观人数最多的博物馆,故宫的开放面积由过去的30%增加到80%,年参观人次突破1700万大关。本次点亮故宫从技术方面,以LED灯为主光源“点亮紫禁城”,解决了故宫的亮度问题和“光线超标”的原则。“紫禁城上元之夜”活动的举办,为故宫未来“晚间开放”的常态化,缓解旅游旺季白天的客流量压力,让人们发现夜间的故宫文化之美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对于传统的景观照明亮化、灯光秀,“紫禁城上元之夜”是我国夜景文创开启2.0时代的标志,它势必通过时空轴的拓宽对我国夜景文创、夜间经济、城市照明规划、城市形象和城市活力带来深刻变革和影响。
文化精神:民俗传统&城市光影
灯会兴于唐,盛于宋,明朝时达到顶峰。明朝的北京灯会已演变成市场行为。2008年6月7日,多地合并申报的灯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张灯结彩的习俗,在时代发展下从深宫禁苑、宗教场所走向民间大众。
夜晚是白天的延伸,对一座城市来说,夜晚与民俗传统结合蕴藏着巨大的生产力和文化影响力。光具有聚焦的效果,光作为“意见领袖”,能够突出表现城市文化的核心。将民俗传统打造成城市光影,不仅能够展示城市文化,更能延伸城市文化的时空感。
其实,民俗文化的精神一直在时代中传承,并与城市建筑相结合,形成新的城市光影符号。在今年春晚深圳分会场上,充满未来感的主舞台与舞台后方的43栋楼宇灯光秀融为一体,把现场春晚的小舞台融入了深圳这座城市的大舞台。
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塔为以360度投影灯光表演为人们送上新春的祝福。具有中国元素代表的青花、剪纸、国画、宫灯、年画等,与现代的视觉艺术结合起来,民俗文化在与科技、城市、旅游的融合中呈现出新的创意。
在2019年“西安年•最中国”活动中,推出天耀之音、天蓬降福、极夜明宫三大主题版块,以光影世界的方式全方位展示着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新形象,吸引着游客前来旅游观看。
西安的浐灞水韵光影秀中,建筑体以牡丹、山水国画等为变奏图案,国际感与中国风交融。
浐灞2号桥,在灞河中央以360个摇摆数控喷泉,如孔雀开屏绽放在水面上,城市的传统文化元素以光影的形式展现于城市建筑中。
顶层设计:夜间经济 & 夜景规划
在运用民俗节日点亮城市的背后,是夜间经济和城市景观照明规划升级的现实需求。
夜间经济是基于时段性和空间转向重组的经济形态,指的是从当日下午6点到次日凌晨6点所发生的第三产业方面的活动,其业态融合了文化体验、购物餐饮、文化旅游、演艺娱乐等。在理论界,NASA夜间灯光图常常被用来判断城市的经济效益,夜间灯光照明较亮的城市往往GDP都较高。夜景经济成为英国伦敦的第五大产业,并为伦敦提供了130万个工作岗位和达660亿英镑的年收入。
在“千禧一代”消费群体逐渐成型以及城市化率提高的今天,消费需求的多元化,消费时间的延伸为夜间经济和夜间文创提供了文化消费市场。根据我国此前一项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当前城市人群中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商场每天18时至22时的销售额占比超过全天销售额的50%。培育有影响力的特色夜生活街区和大型文化娱乐中心区,扩大夜间消费、丰富夜生活、繁荣夜经济成为消费升级的新方式。
夜间经济和夜景规划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2015年起,首尔市政府在汝矣岛汉江公园、盘浦汉江公园、东大门、清溪川等地举办“夜猫子夜市”。通过延伸消费时间、融合多种消费业态,美食、购物与汉江和清溪川景区融合,夜间文化活动受到民众和游客的喜爱。据统计,2018年,“夜猫子夜市”共计接待近430万人次,共有317组商家参与其中,总销售额达117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000余万)。
当前,我国的夜景经济和夜间文创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我国城市夜间经济主要集中在出行、美食、生鲜、和电影业等相关行业。许多城市的夜间消费场所主要是以“点”状的形式散落在城市,尚未产生夜间经济的集聚效应。如何把城市中的夜景“点”整合成具有文化创意的的夜景文创“带”和“片区”,需要通过政府的规划并开发更多的消费形式、消费场所和消费产品。
因此,灯光秀、景观照明等不仅是政府对城市形象、聚焦历史文化遗产、在重大文化活动节点表达城市文化的方式,更是连接夜间经济带和片区的光源支撑。
2010年,杭州启动了拓展夜间经济、打造“夜杭州”品牌的系列工程;2017年10月31日,南京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力争夜间经济试点区域新增经营收入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4%左右的目标,将“夜金陵”打造成全国知名的夜间经济品牌;
2018年11月1日,天津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着力建设一批夜间经济载体,营造高品质夜间营商消费环境,大幅提升城市开放活跃度,加快形成夜间经济体系”。并计划在2019年底前打造形成6个市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开发特色体验活动,培育多元化夜间消费模式,形成“夜游海河”“夜赏津曲”“夜品津味”“夜购津货”等一系列品牌。
上海市提出要推出4-5个能满足海内外游客多元消费需求的“地标型夜市”;重庆市规划到2020年,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特色夜市品牌;北京市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激发新一轮消费升级潜力,发力夜间经济的一揽子计划,推出重点商圈改造、高品质步行街建设等一系列促销费的措施。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夜间经济已经成为政府关注的热点。
形象传播:夜间形象 & 国家形象
光具有传播信息的属性,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能构结合自然环境等媒介传导国家文化形象。灯光本身不能象征国家形象,但其可以被视为被点亮的文化,有文化内涵的灯光秀和演艺,传达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这也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有效方式。
以杭州G20峰会夜景亮化为标志,我国城市景观照明逐步向艺术性和智慧型过渡,G20峰会在杭州的召开时的文艺演出,以光、电、声、水互相融合,从天鹅湖、水舞到灿烂的烟花以及灯光的变化效果交织出一幅诗画杭州的美丽风景,打造出中国画卷式的视觉盛宴,使这座曾被马可•波罗称誉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的城市,在光影流动中彰显着历史与现代的融合。
钱江新城是G20峰会重点亮化工程之一,它以“城•水•光•影”为灯光秀主题,运用水幕、喷泉、音乐、全彩激光、3D影像、焰火等国际最新的多媒体艺术和技术成果,呈现出水火交融、电光流影、时空穿越的全感官浸入式体验,展现出杭州特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灯光秀作为公共区域的公共文化,在国家外事活动与文化遗产重新构建着城市的形象和文化主题精神。2017年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大主场国际活动,雁栖湖的创意景观照明展示了主场外交的首都城市夜景文化特色,成为服务国家对外交往的首都城市新名片。
在法日建交160周年时,设计师将灯光、声音和视频投影组合在一起,在埃菲尔铁塔也上演了一场独特的灯光秀。整个灯光秀以“自由、美丽、多样”为主题,展示了日本著名画作《The Iris Screen》,传递着国家外事活动中的文化合作。
文化产业:夜景文创 & 文旅融合
新兴文化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使文旅时间产生显著变化,夜间成为最具消费潜力的时段。这是文化旅游消费升级的机遇,也是打造城市文旅名片的新方式。抓住游客心理动因,开发夜游文创产品让游客享受夜间乐趣,营造多维度夜间文化体验空间,创造让游客留宿的场景是延长游客旅游时间,刺激消费的新路径。
灯光是夜间旅游造景的基础手段。立足本土文化,以文化带动活动,以活动带动效益,以效益带动产业,以产业推动文化,可以实现灯光创意活动的可持续性。2018年底,古罗马斗兽场借助现代科技,化身成为具有历史内涵的幕布。设计师借现代数字多媒体技术和舞台表演艺术,创造了观演融合、互动参与、文旅一体的深度旅游体验,构建了独具魅力的夜游场景,并激发人们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责任心。
主题公园在夜间可以提供休闲娱乐的夜游产品以形成夜间文旅品牌。通过情境模拟、游乐观光、主题和风情体验、4D体验等形式,结合灯光效果,以沉浸式互动游玩,可将游客带入身临其境的夜游空间。迪士尼乐园作为全球主题乐园的典范,以灯光秀项目及活动都创造核心情绪“欢乐”的体验。在2017年中国香港迪士尼乐园万圣节活动中,开启了夜色下“迪士尼恶人大出巡2.0”将灯光投射在米奇大街的临街墙上,以浪漫又魔幻的魅影诡趣延长游客消费体验时间。
结语
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夜间购物、餐饮娱乐、旅游消费等消费活动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战略支柱产业。但无论是夜景文创还是夜间经济,都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在夜景文创2.0时代,如何发展夜间经济?国家信息中心产业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聂新伟提出了“引得来、散得开、回得去”原则。
“引得来”是政府部门或市场主体注重培育特色夜间经济业态,形成具有地域知名度的品牌形象,为人流聚集创设愿意来的消费环境。“散的开”就是要求能提供满足多样性消费需求实现的丰富业态和空间布局有序的特色商圈和购物街区,使人能够更好地消费。而“回得去”是需要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能够顺应夜间经济的特点而延长服务时间,或者能够保障消费者以最有效的出行方式回到住所。我们期待夜间经济能发挥更多的社会经济效益。来源|文化产业评论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SCCTT海峡文创智库网的内容所有权归属原作者。SCCTT海峡文创智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SCCTT海峡文创智库对观点赞同或支持。部分经网络转载内容,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删除。
参与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4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