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和天猫联合发布的《新文创消费趋势报告》显示,目前全球的博物馆正出现“集体上网潮”,仅在淘宝天猫逛博物馆旗舰店的累计访问量就达到16亿人次,是全国博物馆接待人次的1.5倍。与电商平台的携手,推动博物馆文创产品加速俘获年轻粉丝,更带动历史文化传承。
奋起直追 中国博物馆掀起文创热
作为一个现代概念,围绕历史文化IP的开发和授权,在国外已经形成一条成熟的产业链,丰富的历史文化IP开发已经成为博物馆运营收入中重要的一环。数据显示,仅在2015年,大英博物馆的艺术衍生品营业收入已经达到年均2亿美元。
▲ 大英博物馆推出的部分文创产品 图片来源:大英博物馆天猫旗舰店
相形之下,中国的这项事业尚在起步阶段,百废待兴,赶了晚集的博物馆文创产业仍在奋起直追中。
近年来,为了支持博物馆文创事业,国家文物局等部门费尽心思。据不完全统计,2014-2018年,至少9份支持博物馆文创发展的政策文件相继发布。
政策的扶持带来了博物馆文创的大发展,在天猫平台上有最直观的反映:
博物馆文创产品在两年内翻了三倍,康熙、乾隆、江南四大才子等博物馆文化ip在平台上的周边产品正以几何级数量增长,成为历史文化新的网红,借助互联网平台,中外博物馆网红们的距离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拉近。
从2010年故宫上淘宝开店,直至2019年在天猫开出第六家店。故宫的互联网十年成为中国博物馆文创演进史中最具代表性的缩影。
从正儿八经售卖周边到成为卖萌好手,故宫一直玩得很认真。
早在2010年10月,故宫淘宝就已经上线售卖周边产品。但在一开始,这些周边产品与旅游景点的纪念品无异,价格高昂、质量一般、新意不大。
2013年,我国台北故宫率先推出“朕知道了”纸胶带,销量超过18万卷,开起了博物馆文创的篇章。几乎是同一时期,故宫淘宝也以颠覆性的“卖萌”姿态出现在大众面前之后,从此,故宫正式开启了超级IP之旅。
在故宫淘宝店里,乾隆皇帝比剪刀手的表情包、写着“朕真的不知道怎么疼你”的折扇、印着“朕不能看透”的桑蚕丝眼罩,“奉旨旅行”行李牌。这样的商品在店铺里比比皆是,新奇中透着俏皮。
▲ 印着“朕不能看透”的桑蚕丝眼罩 图片来源:故宫淘宝
这种转变首先来自于观念上的革新。正是在这一年,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提出了“文化产品不仅要有文化,更要有创意的观点”。“从需求出发”去开发商品,他说:“我们觉得,博物馆不应该冷酷,不该把过去的文物冷冻在这里,否则,文化就会变得固化甚至僵化了”。
对于一直生存在体制内的博物馆来说,这可谓观念的巨大革新。一时间,故宫模式成为博物馆纷纷效仿的文创模式,一大批博物馆纷纷上线“卖萌”。
以馆藏文物“唐粉彩仕女俑”为原型,运用中国水墨手法设计,陕西历史博物馆推出的“唐妞”系列形象憨厚可爱;同样借鉴唐代仕女形象,文博节目《国家宝藏》推出的“大唐女团”手办也妙趣横生,自拍、购物、打拳,古代人物仿佛融入现代社会。
▲ 唐妞系列文创产品 图片来源:陕西历史博物馆天猫旗舰店
全球博物馆争相“触电”
中国线上博物馆文创市场每年增长超100%
从《新文创消费趋势报告》中了解到,目前,已有24家全球知名博物馆入驻天猫平台,其中有不少外国博物馆的面孔。
英国大英博物馆是第一个进驻天猫的海外博物馆,仅仅16天,在天猫首发的所有商品就全部售罄。
在大英博物馆旗舰店中,销量最高的是带有馆藏元素的文件夹,售价6元一枚。不到百元的纸莎草文献帆布袋月销量也接近千件。
“中经文化产业”还了解到,位列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的俄罗斯冬宫博物馆、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荷兰梵高博物馆、RMN法国国家博物馆联盟等一连串名声响当当的博物馆也即将入驻天猫。
中外博物馆竞相牵手电商平台,背后是中国的线上博物馆文创市场每年以超过100%的增速高速成长的现状。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仅在淘宝天猫逛博物馆旗舰店的累计访问量就达到16亿人次,是全国博物馆接待人次的1.5倍,其中有1亿用户是“90后”;过去两年,仅淘宝天猫平台的文创产品规模就涨了3倍,博物馆自营店的交易规模更是两年涨了6倍。
2019年成博物馆跨界爆发年
比起博物馆的自营文创产品,年轻人更喜爱博物馆与其他品牌的跨界产品。《新文创消费趋势报告》显示,跨界衍生品在整体文创产品市场份额高达72%,也就是说,博物馆跨界衍生品的规模是博物馆自营产品的3倍。
今年以来,故宫口红、江南四大才子春茶、中国探月计划棒棒糖3款跨界产品,成为网友抢购的“爆款”。其中,江南四大才子春茶是苏州博物馆和茶品牌的跨界合作,中国探月计划棒棒糖则是中国探月和棒棒糖品牌的跨界合作,上线当天就卖出10万份。
谁能想到,探月这样原先是资深航天迷关心的事儿,被做成棒棒糖后,成为了年轻姑娘和孩子们的心头好。而在此之前,中国探月的衍生品多以邮票、金币等纪念品为主。
“棒棒糖的一小步,探月的一大步。”探月项目负责人在事后这样感慨。
博物馆文创产业还需进一步推进
发布会上,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表示,文创产品是博物馆的符号,文创产品和互联网的结合,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得以传承,并让海外消费者也开始青睐中国的文创产品,这也是中国文化自信的表现之一。
这位研究员表示,未来博物馆文创产业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推进:
一是完善博物馆创意产业生态圈,推动更多的博物馆开展文创产品开发,同更多的商业品牌开展跨界合作,从而推出更丰富的文创产品供给。
二是做好市场,培育更多的产品受众,尤其是要吸引更多男性用户。
三是博物馆机构要深耕市场,要根据自身特点,充分挖掘文化遗产价值,探索差异化文创产品开发模式。
在产品设计、营销推广、服务等多个消费者触点加大博物馆文化内涵的透出,通过VR/AR等新一代技术加持,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文化体验,
同时,升级供应链能力,为博物馆文创个性化产品的C2B定制提供可能。
▲ 婚礼文创产品展示 中国经济网记者魏金金/摄
《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总编辑、故宫文具董事长王翔宇则表示, “我逛博物馆,一定要考察它的文创商店,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开发的很多文创产品中看不中用,跟我们的生活离得太远。”他建议,开发博物馆文创产品时,不妨将更多思路放在日常使用的器物上,带动文化传承,提高审美情趣。来源|综合《北京日报》、央广网、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官方微信等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SCCTT海峡文创智库网的内容所有权归属原作者。SCCTT海峡文创智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SCCTT海峡文创智库对观点赞同或支持。部分经网络转载内容,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删除。
参与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4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