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来了 村活了 业兴了》推广屏南县文创助推乡村振兴机制改革典型经验

文旅休闲
海峡文创
海峡文创
Jun 6, 2019 9:15:48 AM
[ 海峡文创导读 ] 近日,《中国改革报》刊登文章《人来了 村活了 业兴了》,推广屏南县文创助推乡村振兴机制改革典型经验。
1.jpg

  【人来了 村落了 业兴了】

  近日,《中国改革报》刊登文章《人来了 村活了 业兴了》,推广屏南县文创助推乡村振兴机制改革典型经验。

  福建屏南县探索建立乡村振兴新机制

  获评“中国传统村落文创发展示范县”

  2015年以来,福建省屏南县以全国不可多得的高山生态环境与传统村落资源为载体,以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抓手,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带动乡村文化旅游、繁荣农村文化事业、改变村民精神面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文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机制,2017年获评“中国传统村落文创发展示范县”。屏南县传统村落保护和活化利用推动乡村振兴的相关经验做法得到了福建省住建厅、农业厅的高度肯定并向全省推广。

  1、突出党政引领 高效推进文创发展

  加强组织保障。统筹集中县域行政、经济、政策资源,强力保障文创发展。成立了以屏南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长的传统村落文创产业项目指挥部,并抽调精干力量组织推进全县文创工作,构建县、乡、村三级力量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形成“党委政府+艺术家+农民+古村+互联网”的文创发展模式。

  加强资金支持。每年安排专项财政预算资金1000万元,用于文创产业引导、扶持和孵化,推动文创人才和企业集聚。同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先后争取到中央和省传统村落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资金5600万元,为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提供了有力资金保障。

2.jpg

  加强政策扶持。先后出台《屏南县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文艺精品扶持奖励办法》等系列政策,为吸引文创人才、留住人才营造良好政策环境。积极探索乡村项目建设管理机制,县级层面先后出台《屏南县村级小额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试行)》《屏南县村账乡管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等系列措施,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乡村在实践中勇于创新、先行先试,以全程公开透明的方式,采用投工投劳及“工料法”计算工程成本等管理办法,保障项目建设资金安全,同时又推进项目高效建设。

  2、突出活化利用 创新古村保护模式

  坚持古村原有形态保护。秉持“保护风貌、活化利用、有机发展”的理念,以古建筑、古街巷及传统景观风貌为核心资源,结合古村文物保护和老屋修缮工作,认真筛选修复对象,分期分批进行修复利用。

  创新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在融合政府、企业等多方筹资渠道保护古村的基础上,创新“以村委会为中介平台,由村委会分别与屋主和‘新移民’签订租赁合同,‘新村民’出资、村委会代为修缮”的模式,创建老屋“认租15年”等运作机制,吸引外来资金注入,有力破解资金瓶颈,既省去“新移民”修缮过程中的繁琐,解决其驻村创业场所需求,又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村落古建“保”与“用”的难题,使众多闲置、荒废的老屋“变废为宝”,赋予古村新的文化功能和价值。

  注重传统建筑技艺传承。积极培育能工巧匠,先后组织2期共96名农村工匠技能培训班,组建以廊桥建造技艺传承人黄春财等人员为主的屏南地方特色古建筑修缮队伍。在修复过程中,聘请当地传统工匠按照工料法进行施工,以较低的成本实现技艺传承、老屋保护、就业增收和百姓居住条件改善“四赢”。目前,全县累计完成老屋修缮改造300多幢,发展民宿农家乐220多家。

  3、突出环境优化 吸引优秀人才集聚

  优化环境吸引高端人才。屏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高端文创人才的引进培育,注重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一批外来优秀人才深度参与乡村建设。如林正碌团队在双溪安泰艺术城及漈下、龙潭等村落开展“人人都是艺术家”公益教学活动;程美信团队在厦地、双溪开展古村复兴,创办影视摄影教育基地;复旦大学张勇教授团队主持前洋古村修复、文创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创办书院教育实践基地;中国美院陈子劲教授在屏南前汾溪村设立中国美院屏南教学实践基地,开展校地合作;天津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成立“屏南鼎顺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在棠口、降龙等村开展文创工作等,一批古村落呈现出由里及外的复兴态势。

  注重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着力推进乡村环境整治,加快农村改水改厕、垃圾处理及“四好农村路”建设,仅用一年时间就全面完成农村改厕任务;创新农村社会治理,给新入住的“新村民”发放居住证,让他们在屏南有了归属感;积极引进支教人才复办村级小学,全面提升村级医疗服务质量,尽量满足“新村民”的生活必备条件;完善公益教学中心、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咖啡厅、音乐厅、文化服务中心、休闲广场等文化设施,提升传统村落的功能性和宜居度。

  培育“种子”壮大文创队伍。大力实施文创“种子”工程,将文创公益教学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计划,同时对本地农民及返乡驻创并产生带动效应的个人或企业,给予5000元~30,000元开办补助或租金补贴,一些原本被归属为帮扶对象就地转型为农民画家或创客,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和创造者,文化修养和生活信心均有很大提升,村民重拾了自信心。如双溪安泰艺术城,累计培训国内外学员20,000余人,其中培训县域内学员3100多人、贫困户500多人、残疾人150多人。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以来,累计卖出画作1万多幅,总值2000多万元,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突出多元融合 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以传统节日推动文化弘扬。深入挖掘创意、策划组织“双溪元宵灯会节”“龙潭戏曲文化节”“北墘冬至黄酒文化节”等特色民间传统节日民俗文化活动,大力宣传传承屏南的历史、人文、环境、民俗等特色文化,培育和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营造“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处处有精彩”的乡村发展氛围。

  以本土文化带动乡村旅游。因地制宜,创新思路,打造形成休闲农业、文化旅游、旅居养生等新业态,建设药膳小镇、黄酒小镇及文旅小镇等七大特色乡村旅游品牌。其中,北墘、厦地、棠口、漈头、漈下、双溪古镇等6个镇村被列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漈头、小梨洋、北墘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龙潭古村多次亮相央视,蜚声海内外。2018年乡村旅游人数超过300万人次,占全县游客量六成以上,带动周边民宿、餐饮等业态蓬勃发展。

  以文创产业促进乡村兴旺。抢抓省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试点县机遇,稳步推进乡村文化旅游、精准扶贫、农村文化事业、改变村民精神面貌、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等各项工作,打造乡村经济发展新动能,逐步形成了“文创+供给侧改革”“文创+精准扶贫”“文创+全域化旅游”“文创+古村复兴”“文创+传统产业融合”的发展格局,使一批古村重新焕发生机,成为人们向往的宜居宜业宜游胜地。

  以屏南熙岭龙潭为例,这个两年前户籍1400多人但常住人口不足200人的行政村,在引进文创产业后,村里的常住人口已恢复至500多人,回流村民和外来新村民达300多人,一度凋敝的村落在文创引擎下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屏南文创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乡村振兴谁来振兴、如何振兴的难题,实现了“以艺术唤醒乡土、文创激活古村”,为促进传统村落发展提供了一种路径选择,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来源|中国改革报 部分图片来源文创屏南 投资宁德在线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SCCTT海峡文创智库网的内容所有权归属原作者。SCCTT海峡文创智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SCCTT海峡文创智库对观点赞同或支持。部分经网络转载内容,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删除。

参与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400个字符

关闭

海峡畅想

1,103篇文章  |  3,917次浏览

  • 精彩推荐
  • 广告6
  • 广告7
  • 广告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