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必须格外重视发展文化产业

最新动态
海峡文创
海峡文创
Sep 21, 2020 4:19:19 PM
[ 海峡文创导读 ]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湖南考察,先后来到郴州、长沙等地,深入农村、企业、产业园、学校等,就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谋划“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调研

9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沙市考察调研。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以数字视频创意为龙头,汇集了各类文创企业3000多家。习近平来到产业园,考察园区开展企业党建和内容生产、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习近平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要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守正创新,大力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确保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专门视察文化产业园区,高度评价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再次强调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这150字的内容,可谓字字珠玑,有深刻的内涵和明确的导向,是未来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指针。

下个月将在北京召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重点研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问题并提出建议。为了开好这次全会,党中央坚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用各种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以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分析大趋势,研究大战略,协调大政策,推进大项目。

这段时间,习近平总书记也亲自到一些地方进行了调研,并相继主持召开了企业家座谈会、党外人士座谈会、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科学家座谈会、基层代表座谈会,听取大家对“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这次文化产业能纳入习近平总书记的视察范围,表明文化产业已进入高层决策视野,将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担当更重要的责任,这符合文化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也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逻辑。习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现在文化和技术深入结合,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从业人员也在不断增长,这既是一个迅速发展的产业,也是一个巨大的人才蓄水池,必须格外重视。“文化产业新视界”特作独家分析。

1、要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

【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要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编制实施好“十四五”规划,意义重大而深远。而此次文化产业纳入高层调研,表明文化产业必将在“十四五”规划中有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文化产业既是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又是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文化产业增长势头强劲,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上升、促进作用日益凸显。在“十四五”,更要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018年,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8737亿元,比2004年增长10.3倍,2005-2018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9%,高于同期GDP现价年均增速6.9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4年的2.15%、2012年的3.36%提高到2018年的4.30%,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逐年提高。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6624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7.0%,持续保持较快增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持定力,增强信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做好发展改革工作,必须坚持以我为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发展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必须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首先立足、依托国内市场,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因此,要把文化产业放到发展新格局中,促进国内大循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释放潜力巨大的文化消费。从促进大学生灵活就业到返乡农民工就地创业,从铺天盖地的中小文化企业到顶天立地的骨干企业,从非遗扶贫到旅游扶贫,从互联网的内容创作者到平台的文化生态和共享经济,文化产业的发展激发社会创造力,有利于形成创作多样、个性化的文化产品;有利于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促进文化消费升级;有利于带动就业,拉动经济增长。

2、文化和科技融合大有前途

【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

以数字内容为核心的数字文化产业在疫情防控期间异军突起、逆势上扬。云娱乐、云直播、云看展等新业态用户量高涨,各大在线旅游平台纷纷推出云旅游项目,网络动漫、网络音乐、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流量大增,用户规模、日均用户时长节节攀升,一批VR文化旅游产品在网上传播。

文化和科技融合,关键在创新,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激发了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

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的增加值达到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1/3,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数字技术将构建新的产业生态,形成更强大的创新活力,数字经济将引领新一轮经济周期,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新型数字文化产业也将迎来新一化爆发式增长,助力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数字经济新优势。

3、文化产业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守正创新,大力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确保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是习近平总书记一贯强调的内容,从文艺座谈会开始,他在多个场整合指出,文化产业不同于一般产业,具有意识形态和产业双重属性,要有精品意识,创作生产文化产品应突出思想内涵,发挥其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情操的功效,以优秀的文化产品传递向善向上的价值观,更好地引领社会风尚。

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供给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存在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而唯票房、唯发行量、唯收视率、唯流量的问题常有发生。

文化产业是内容产业,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一方面,要深入开展精品创作,建立健全有利于出精品的激励引导机制,引导和推动文化企业自觉肩负起社会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内容为王、质量第一,坚守文化理想,发扬工匠精神,倾心倾力打造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传世之作。

另一方面,要尊重市场机制和市场需求,通过市场准入、资格认定、加强监管等方式,引导文化企业主动适应群众多样化、分众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在选题、表达、对接上下功夫,增强供给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灵活性,用文化精品赢得受众、赢得市场,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来源|文化产业新视界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SCCTT海峡文创智库网的内容所有权归属原作者。SCCTT海峡文创智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SCCTT海峡文创智库对观点赞同或支持。部分经网络转载内容,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删除。

参与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400个字符

关闭

SCCTT海峡文创智库

94篇文章  |  2,397次浏览

  • 精彩推荐
  • 广告6
  • 广告7
  • 广告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