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卜希霆:中国沉浸产业的创新洞察与未来想象

高端声音
海峡文创
海峡文创
Oct 23, 2024 5:15:39 PM
[ 海峡文创导读 ] 2024文化和科技融合生态汇作为全国范围内率先响应并深入实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行业盛会,将于10月23-24日盛大开幕。

 

文化和科技融合生态汇不仅聚焦文化科技融合的新生态、新业态,更邀请了国内外100+行业头部大咖共同探讨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新趋势、新业态、新机遇。为此,组委会特别推出嘉宾专访系列,通过深度对话行业大咖,透析产业发展趋势,为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的未来探索提供参考。以下是对卜希霆先生的采访内容。

△卜希霆

沉浸城市智库、沉浸艺术典藏博物馆(筹)发起人

 

卜希霆,沉浸城市智库发起人,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沉浸式文旅产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副理事长,中国文化馆协会沉浸式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城奖-文旅好品牌”案例征集大赛终审评委,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项目评委。倡导成立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新型城镇化研究中心。出版《网罗城镇:未来城市的想象力》《中国美丽乡村案例研究》《丝路重生:“一带一路”文化遗产的创意营造》等著作;起草并制定《品牌价值评价农产品》国家标准;参与起草《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规划(2016—2020年)》《雄安新区起步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规划》等国家及地方政策、法规。

对卜希霆先生的采访内容

Q1: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发展新型文化业态”。作为新型文化业态最主要的落地场景之一,您认为当下国内的文旅沉浸式业态创新处于怎样的一个发展阶段?

卜希霆:文旅沉浸式业态具有文化和科技高度融合、知识与技术密集应用、模式创新、流量传播以及高附加值等核心特质。其核心驱动是沉浸式交互体验,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投影、智能交互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内容创意的深度融合,创造出高吸引力、沉浸感、交互性的体验感知。

当前,沉浸式文旅体验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全球经济下行的背景下,我国文旅沉浸式业态却逆势上扬,加速业态创新,稳步发展,并且正在成为推动城市更新、旧城改造、景区提升、乡村振兴、消费升级和夜间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文旅高质量发展的趋势指向。

随着文化科技融合加速,沉浸式体验也在不断升级,虚实融合的沉浸式文旅正在全方位改变着中国文旅的传统风貌。尤其是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游戏化“玩法”、智能化“算法”“说走就走”的“活法”,“体验经济”正在改变并颠覆着传统的文旅消费模式与习惯。越来越多的城市正通过打造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形成差异化、品质化、多元化的文旅消费新体验,满足主客一体的全域、全时、全年龄段的沉浸式文旅消费新需求。

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新模式,涌现出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沉浸式项目。这些项目不仅丰富了文化旅游的感知方式,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多元化、智能化、具身化的沉浸体验。然而,我们也应注意到,尽管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内容创作、技术创新以及运营模式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Q2:沉浸产业的跨界融合成为时下热点,比如沉浸式演艺、夜游等。基于您的研究,请分享几个成功的跨界体验案例。

卜希霆:近年来,令人耳目一新的跨界体验案例层出不穷。

陕文投新近推出的《赳赳大秦》这部以秦文化为主题的沉浸式演艺项目,是西安最新的文旅地标演艺。

它的演出剧场是全球首个行进式高科技剧院、亚洲最大的室内沉浸式剧场,剧场的设计使得观众可以随着剧情的发展在建筑空间内变速移动,这种行进式的坐席体验是全球首创。观众身在容纳1500人的观演坐席平台,伴随剧情发展穿梭移动,体验360°六幕变幻空间及全隐蔽式动态舞台机械,形成独特的观演体验。

该项目汇集了国内外顶级艺术家和创作团队,吸引了国际舞台美术大师乔治·西平、美国百老汇托尼奖最佳灯光设计获得者唐纳德·霍德尔等国际领先团队的参与共创。

作为新时代文旅融合发展的开创性演出,该项演艺不仅为观众提供了高水平的舞台艺术享受,同时也深化了人们对西安文化底蕴的理解,激发了对历史文化的探索兴趣。

《赳赳大秦》通过其创新的剧场设计、沉浸式的观演形式、国际顶尖的创作团队以及深度融合的历史文化表达和科技应用,成为了沉浸式演艺项目的标杆,为观众提供了一次震撼心灵的视觉文化盛宴。

EDCC艺云数字艺术中心联袂敦煌画院共同推出的数字艺术展《敦煌超宇宙》项目,通过AIGC、8K超高清显示、交互传感、VR、裸眼3D等前沿技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出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该项目通过艺术化复刻洞窟艺术创作过程,通过动画、全息数字影像和高精度胶片,全方位展现敦煌石窟的空间感和艺术品味。不仅展示了敦煌艺术的数字化成果,还通过数字互动的方式,让观众可以具身体验敦煌千年的文化之美。

《敦煌超宇宙》项目的焕新,展示了如何通过跨界融合和创新技术,将传统文化以全新的形式呈现给现代观众,为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由上海沉浸机遇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打造的,基于同名热门电视剧IP的沉浸式体验项目《苍兰诀》全感VR剧场,是中国式VR大空间创新应用典范。

该项目结合了最新的VR技术和实景互动,通过LBMAR技术、光线追踪、声学矩阵、动作捕捉、场景定位、动感装备和体验拟真等技术,营造出全方位的感官体验。

项目深度还原了《苍兰诀》中的经典场景和人物,将原著的娱乐性和视觉冲击通过VR技术得到极大提升,观众不再是旁观者,而是故事的参与者。项目采用了全新的手势交互方式,摒弃了传统设备的束缚,使游客能够轻松“一秒入戏”,增加体验的趣味性和重复游玩价值。

项目利用VR全感技术,调动玩家的五感六觉,让玩家在实景空间中充分代入剧情,体验从视觉到触觉的全方位感官刺激。

《苍兰诀》全感VR剧场的成功将推动更多中国IP走向世界,通过这种创新的体验形式,向全球传播中国文化和故事。

由耀有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浙江天台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联手打造的大型行浸式夜游项目《心归天台》,以天台山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为背景,运用了激光水幕、视角特效、歌舞表演、游船伴游、科技化秀场等多种形式,将天台山的自然美景与历史文化故事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视听盛宴。

游客乘坐游船,沿着始丰湖3.5公里的夜游主线,体验50分钟的沉浸式演出,通过移步换景的方式,让游客仿佛穿越时空,进入历史画卷中。该项目聚焦“诗画、山水、佛道、名人”四大文化主题,通过8个篇章展现了天台山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让游客在游览中感受到天台山的文化魅力。

《心归天台》项目为天台山的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创新的夜游形式,吸引了大量游客,提升了旅游体验的质量和深度,激活了当地的夜经济,为天台山的文旅及相关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这些代表案例积极融入VR、AR、全息投影等高科技手段,结合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为观众提供了全新的沉浸式体验,通过行浸式体验、实景演出或者具身参与等形式,改变了传统的观赏模式,使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文化氛围,感知文化传承,将文化元素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提升了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当前,我国文旅沉浸式业态创新发展有了长足进步,但也存在分布不平衡、产品同质化、“炫技”有余、文化价值不足等问题。

发展沉浸式文旅不能“一哄而起,一哄而上”。若只一味“炫技”,过度迷恋于“光影变幻”,忽略内容挖掘,缺少文化与故事沉浸,势必导致行业无效内卷,从而无法行稳致远。

因此,我国沉浸式文旅高质量发展应以文化IP的挖掘、体验和价值转化为核心,防止单纯秀科技而忽略文化内涵。应充分运用沉浸式业态的环境要素和技术要素形成优质内容,久久为功,挖掘可持续的商业价值,在精准文旅消费供给的前提下,根据不同游客的个性需求,提供特色化和多元化的体验,增加项目的吸引力和复游率。

同时,政府主管部门应与时俱进,积极制定相应的指导细则,从思想导向、创作内涵、审批监管、模式创新等方面作出引导规范,推出高水平体验项目,避免跟风炒作和低水平重复发展。

Q3:考虑到中国各地区文化消费习惯存在较大差异,对于沉浸产业而言,如何根据市场环境制定合适的定位与发展策略?

卜希霆: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在中国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和地域特色化的趋势,这些项目通过结合当地文化和现代科技,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体验,同时也促进了地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在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地,由于拥有较为成熟的市场基础和技术支持,因此更多关注于高端定制化服务以及前沿技术的应用探索;

对于二三线城市来说,则更注重挖掘本地特色资源,利用低成本优势开发适合大众消费的产品和服务。此外,加强区域间交流合作也是促进整个行业均衡发展的关键所在。

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在中国的发展,需要充分考虑地域文化差异和市场需求,以实现各区域的协调发展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促进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因地制宜协调发展。

△南京不仅是曹雪芹的诞生地,也是孕育《红楼梦》的摇篮。南京市文旅局、南京市文投集团和文都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充分挖掘《红楼梦》文化,联合打造推出《大梦·红楼》沉浸式展演空间。该项目以国际化、数字化、艺术化方式,是全国首个红楼梦主题的全场域行进式近景沉浸体验项目。通过沉浸式空间叙事的创作手法,带领观众以第一人称视角入梦,进入曹雪芹笔下的太虚幻境,走过一场60分钟的大梦之旅,共同完成梦的织造。

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资源,通过深度挖掘这些文化资源,结合现代科技如AR、VR、全息投影等,可以创造出独特的沉浸式体验。在不同的地区,根据当地的文化消费习惯和市场需求,开发个性化和多元化的体验项目,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深入了解本土文化的机会与场景。

当今时代,夜间经济已成为城市文旅高质量发展的着力方向。发展地方文旅夜游的形式丰富多样,但并不是任一的文旅夜游形式都适配所有地方。

发展夜间经济需要结合当地的环境和文化特色,找到当地不可替代的特色内容并加以发扬,其创意营造要回归本身价值,在融入更多新科技的同时,更要注重挖掘其自身优势和文化内涵,并做到灵活变通,不断扩大,形成产业主线,使景区的内容更加丰富有趣,耐人寻味,个性化突出,避免各景区体验内容同质化。

同时,要各地通过跨界融合和协同创新,提供从IP开发、创意与空间设计、软硬件系统集成、投融资与运营管理的沉浸式产业全链条服务。

面向历史文化街区复兴、城市公共空间活化、景区升级与产业提升、城市消费和夜间经济激活等,构建线上线下协同的文旅消费产业新生态,要聚焦全景沉浸式表达,通过数字创意、展览展示、演艺生产等多领域合作发力,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当地特色文化 。由此不断促进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在中国各地区的平衡布局与发展,在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同时,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创新与升级。

Q4:随着中国沉浸产业快速发展,如何进一步推动其国际化进程,提高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

卜希霆: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积极推广本土优秀作品走向世界舞台,可以有效提升我国沉浸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

近些年,中国沉浸式文旅企业在推进本土沉浸式文旅业态实践的同时,也不断尝试沉浸式文旅走出去工程。

王潮歌团队在海外推出的首个“又见”系列项目《又见马六甲》,通过高科技手段和丰富的文化元素,展现了马六甲独特的历史和文化。

该项目不仅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效益,也成为中马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王潮歌导演注重将当地文化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通过创新的表演形式,传递出社会真实的系列作品,让马六甲再次成为国际焦点。

山水盛典董事长梅帅元在越南导演的《会安记忆》项目,将中国山水实景演出的理念带到了越南会安,通过跨国合作,展现了越南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会安记忆》的成功,展示了中国文化企业在国际合作中的创新能力和文化自信,同时也为越南的文化旅游带来了新的活力。

自贡灯彩集团在英国朗利特庄园举办的《罗尔德·达尔的奇妙世界》灯光节,展示了中国非遗传统手工艺与海外文化的完美结合,得到了当地游客的高度赞誉。

在英国的灯光艺术节上,中国企业汉合天辰展示了其在4D灯光秀领域的专业能力,通过建筑投影技术,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为观众带来了震撼的视听体验。特别是在英国伦敦重现了历史上著名的水晶宫,利用3D Mapping技术,将历史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为观众提供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展现了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沉浸式文旅体验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渐成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关键途径。尤其是沉浸式文旅项目通过结合AR、VR、全息投影等技术,将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全新的形式呈现给全球观众。这种结合不仅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沉浸感,而且推动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创新与升级,有助于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

Q5:今年成立的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沉浸式文旅产业专业委员会,在推动业态创新和行业发展方面有哪些具体计划?

卜希霆:作为时代发展的风向标,沉浸式文旅也正在形成对各行各业的赋能、转化与焕新,不断拓展新的文旅业态、场景与消费,在文化传承、业态焕新、跨界整合、城乡赋能、活态更新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沉浸式体验已经覆盖了12大细分产业、35类业态,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沉浸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之一。这些活态的、沉浸化的生活体验正是城市新“烟火气”的最佳诠释。

近年来,国家多次出台政策,积极鼓励大力扶持发展沉浸式体验。在利好政策指引下,各类文旅目的地要积极联动行业与市场,主动拥抱新兴技术、新兴业态,通过跨界整合,融合媒介传播、多元艺术表达、沉浸文旅演艺共益共创,搭建沉浸式文旅发展共同体平台。

基于以上背景,2024年7月,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沉浸式文旅产业专业委员会适时成立,专委会的成立旨在推动沉浸式文旅产业的健康发展、加强行业交流与合作,这对于加快建设旅游强国、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这也标志着中国沉浸式文旅业态创新和行业协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专委会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首先,有效推进文化与科技有效融合。在沉浸式文旅的发展中,技术创新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同时也是对于沉浸式文旅业态评估的重要维度之一,同时更是文旅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特质。专委会正在积极贯通沉浸式文旅产业的上中下游,全力推动沉浸式文旅技术的融合创新,重点关注科学技术对文旅行业的智慧化助力作用,通过打造沉浸艺术典藏博物馆等示范项目展示沉浸式体验的可能性,为行业发展提供持续创新动力。

其次,有效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文化和旅游以及不断扩大的文旅“朋友圈”,推动文旅消费形成一个不断革新、不断进化、与时俱进的,具有发展性的可持续系统。在致力于培育新的沉浸式文旅消费业态的同时,通过推进适时成立地方创研基地,专委会助力地方文旅与其他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有效增强企业之间的跨界联动合作,共同创造多元价值,高质量提升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第三,有效增强复合型文旅人才培养。专委会将积极推进沉浸式文旅人才的培养,通过整合资源和提供实践机会,为行业培养一批专业人才,满足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继专委会成员成功承担国家艺术基金沉浸式文旅艺术创意管理人才培训项目之后,专委会通过主承办论坛、交流、沙龙积极培训等形式,聚集多元沉浸力量、整合沉浸文旅资源、营造沉浸人才养成与交流场景,聚合文旅沉浸式业态的众创力与参与感。

第四,积极制定行业标准推进国际交流。专委会将牵头制定沉浸式文旅行业的标准,包括技术标准、服务标准、安全标准等,以规范市场行为,提升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这些标准可以成为国际合作的基础,推动中国沉浸式文旅产品走向世界。引领中国沉浸式文旅项目“走出去”,通过主办或参与国际沉浸艺术展与文化交流活动,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专委会还将积极推进与国际组织和行业协会的合作,共同推动沉浸式文旅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共享资源,共同开发国际市场,提升中国在国际文旅市场的竞争力、影响力与话语权。

当前,中国文旅正全方位破圈、延展与融合,也逐渐形成对各行各业的赋能、转化与焕新。尤其是沉浸式文旅通过空间和场景的重构,实现了文化和旅游更加深度的融合,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更丰富的生命体验,也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提供了更好的体验场景。专委会愿与各界携手并进,共同推动中国沉浸式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来源 | 文化科技融合汇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SCCTT海峡文创智库网的内容所有权归属原作者。SCCTT海峡文创智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SCCTT海峡文创智库对观点赞同或支持。部分经网络转载内容,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删除。

参与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400个字符

关闭

海峡畅想文创集团

586篇文章  |  28次浏览

  • 精彩推荐
  • 广告6
  • 广告7
  • 广告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