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恒:“十五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发展的七个关键挑战和五个重要方向

高端声音
海峡文创
海峡文创
Oct 24, 2024 5:15:51 PM
[ 海峡文创导读 ] 10月11日至12日,2024年全国中青年学者文旅经济研讨会在浙江省德清莫干山成功举办。

 

10月11日至12日,2024年全国中青年学者文旅经济研讨会在浙江省德清莫干山成功举办。本次大会以“启航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邀请来自人工智能领域、人口学领域以及文旅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业内知名企业家与政府一线管理人员共同研讨当前文旅领域的新特点、新机遇与新挑战。会上,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清华大学)首席专家、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杨永恒做主题演讲,本文为根据现场录音整理的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代表:

大家中午好!今天我将围绕“十五五”期间文化旅游发展的思路,给大家做一个初步的分享。前一段时间,受国家有关部门委托,我们做了一个前期研究,现在,我把初步的研究结果还有判断给大家汇报一下。

“十五五”时期

文化旅游发展的环境研判

首先,我们处于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加力期,文化旅游产业需要有新作为。尽管自“十四五”以来,我国面临着疫情的影响,以及国内外形势的复杂变化,但是经济增速依然保持在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前列,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仍然维持在约1/3。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对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然而,我们也需要正视当前经济增速放缓、内需不足和动能转换缓慢等问题,这些问题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

从数据上看,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有希望实现经济翻番。然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从2023年起,我国的GDP增速要达到12.61%。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中国经济在2024年增速5%,今年也在努力达到5%的目标,但后期仍存在较大挑战。这也表明“十五五”时期至关重要,如果在此期间不采取积极措施,到2035年实现基本现代化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因此,这对文化领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化领域需要有新突破。此外,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是党中央的战略部署,这不仅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先导。因此,需要从多方面着力,推动文化建设。

我们团队前段时间就主要的国家文化发展水平做了一个比较。主要从个人、社会和国家层面建立了一个平台体系,对全球大约30个国家做了评价,从国家整体来看分为三个维度,中国现在相对比较强的是国家文化软实力,但与美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国民素质方面,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以及社会文明程度等维度,处于中等水平。此外,我们把文化软实力分了五个维度,中国比较有优势的是文明贡献度,我国历史文明丰富,拥有全世界排名第二的世界文化遗产,排名第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我国在历史文明方面的贡献较为突出,但在其他维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图片来源:新华社)

第二,发展动能转换期,亟待文化和旅游注入新动力。首先,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我国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依靠投资驱动的模式较为困难,难以为继。但在特殊时期,如果经济遇到冲击,我们仍需通过投资来推动。其次,关于出口的形势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消费尤其是高质量、供需匹适的消费将成为维持中国经济增长的最稳定、最持久的动力。当前居民消费比重偏低,这是未来扩内需、稳增长的一个重要发力方向,这其中文化旅游又是重中之重,因此这是下一步的重点。

第三,人口结构深刻变化期,对文化和旅游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一是人口老龄化,二是新生人口成为文化旅游消费主流。这两点使文化旅游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以新生代人口为例,他们对文化的需求同上一代人有较大差距,如何去满足他们的需要,这是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三是人口迁徙,区域城乡人口增减更换。在2021年全国680个城镇有266个城镇出现了人口收缩,这意味着按照行政层级、户籍人口来配置资源的模式需要做调整。如何对资源重新做调整,包括适老化改造、老龄人口的养老问题,如何处理消费数字鸿沟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四是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过渡,全面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文化发展在新形势下的重要使命。

第四,外部环境多变期,给文化和旅游发展带来新挑战。中美战略博弈进入相持阶段,美方或对我国发起全方位规则战,强化对我国科技封锁与竞争,加快重构供应链体系并实施“隔离”和“脱钩断链”,这是现在我国所面临的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地缘政治风险指数最近几年也在攀升。人工智能对文化旅游相关行业,包括艺术设计、娱乐、传媒等,产生巨大影响,这可能会影响到未来我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此外,我们的先进技术如ChatGPT的可获得性,文化旅游领域的产业链安全问题。我们所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仿真、计算等大多数为进口软件,如果美国未来在这方面封锁我们,会对我们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国际人文交流、入境游、文化产品出口等,亟需增加发展韧性。

(外国游客乘机抵达三亚机场图。图片来源:三亚发布)

第五,全球治理秩序重塑期,赋予文化和旅游使命。一是坚持高水平开放,用开放的确定性对冲国际化的不确定性。文化和旅游是对冲国际紧张局势和逆全球化浪潮的润滑剂、压舱石。疫情后,全球旅游业恢复相对较为缓慢,亚洲很多国家,例如新加坡仍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二是如何让文化能够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更好的支撑。

“十五五”时期

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关键挑战

第一,传统文化产品供给越来越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新文化需求。文化消费繁荣的背后仍然有消费降级的隐忧,具体体现为居民消费能力不足与高质量有效供给不足并存。有供给但有消费能力的人需要更高层次的文化旅游供给,有供给但民众消费不起,这是一个结构性矛盾。包括数字技术的问题,以及文化领域就涉及到网络文化产品、网络文学等存在一些新的现象,是下一步需要重点考虑的方向。

第二,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文化内容生产创作和和网络文化空间治理带来全新挑战。要关注网络文化产品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网络文化存在无序杂乱、野蛮生长的现象。

第三,当前文化和旅游消费繁荣的背后仍有消费降级的隐忧,体现为居民消费能力不足与高质量有效供给不足并存。

第四,文化企业整体实力偏弱,缺顶尖的艺术企业。虽然在全球前十强中我们有一家企业,但其海外营收占比是非常低的,“走出去”还有很大的空间。

第五,科技创新支撑亟待夯实,产业创新创意能力还不强。目前在文化领域专利授予中比例比较高的是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专利,核心技术型比例偏低,这也是制约我国未来长期发展的关键,也是需要努力的方向。

第六,文化领域政府市场资源配置面临巨大挑战。在过去很多文化旅游项目上,很多企业看中的是“市长”而不是“市场”。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在文化旅游领域相对滞后。以焦点访谈中提到的烂尾项目为例,可能很多是地方政府的兴趣,但并不是真正植根于老百姓的文化旅游需求。如果政府干预过多,文化企业自身的市场敏感性、对市场风险的控制能力会存在很大的挑战。

(《焦点访谈20230509烂尾项目的背后》截图  图片来源:焦点访谈)

第七,尚未形成与经济地位相匹配的话语体系,文化国际传播方式和手段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战略目标也包括中华文明、现代文明等等。关于数字赋能,如何推动公共文化质量提升,使文化产业更加网络化、智能化、国际化等关键问题可以在“十五五”前重点思考,以瞄准文化强国这一目标来看待这项工作。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和文化发展紧紧相扣,在每一方面文化都肩负着重要使命。

“十五五”时期

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

第一,以均等化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以多样化满足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要。落实国家公共文化标准,包括城乡一体化的数字文化建设。数字化手段具有规模效应,是最有效率的推动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延伸的一个方式。包括乡村振兴、城市更新、旧城改造,打造一批新兴“公共文化空间”,以及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参与运作,不断提高效率。

第二,发挥市场机制导向作用,助力构建现代化文化产业体系。在文化领域里市场力量或者市场机制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也是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坚持在双效统一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壮大文化主体,鼓励、培育和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加快世界级文化企业建设。此外,文旅应多培育一些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对市场最敏感、最有效率、愿意创新,而他们的创新代表整个文化旅游的创新能力。另外,要实施重大文化项目带动战略,用项目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包括产业平台、关键技术、基础设施、资源数据、数字运用、产业生态、赛事奖项、对外文化交流等,寻找一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潜力项目。

第三,突出数字和科技赋能,培育文化和旅游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我国文化和旅游发展正经历从“资源驱动”到“资本驱动”再到“创新驱动”的跨越,需要强化数字和科技赋能,扩大先进技术在全行业的渗透和扩展。一是科技研发,要加强文化领域基础技术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集成创新应用,夯实产业长期发展动能。二是科技应用方面,分为三个方向,第一是对传统文化产业的“智改数转”,用新技术培育提升传统产业;第二是适度超前布局文化“新基建”,培育数字创意,新业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三是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要密切关注信息技术、脑科学、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进展及其为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带来的新突破,要进行前瞻研判。

(10月2日,位于石家庄市的河北博物院,市民在“光影河博·数字艺术沉浸体验”展参观体验。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 摄 )

第四,发挥我国数字经济优势,做好数字文化大文章。以公共文化资源开发共享的问题为例,现在我们的公共文化资源大部分掌握在政府、公共部门手里,如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大模型契机——中华传统文化大语言模型,这在中国大模型中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但现在是欠缺的。当前所有的大模型,包括ChatGPT、中国的一些大模型团队都缺乏相关语料,这些语料都掌握在政府手里,包括古籍、非遗、文物的数字资源等,很多是不开放的,想学习语料却学习不了。另外,在数字领域中提一个新概念——文化数字化与数字文化化,所谓的数字文化化就是在数字文化空间里面的未来文化建设问题。现在我们比较关注现实空间的文化建设,未来数字空间的文化建设,包括数字文化空间里面的规则、价值观、伦理、道德观,可能是未来的重点。

最后,扩大文化对外开放,着力提升国际话语权,提供世界读懂中国的“文化钥匙”。一是对外文化交流问题,怎么样扩大民间交流。民间交流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政府之间的交流是互补的,怎么样激发民间组织的活力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二是要高度重视新的文化形态,包括网络文学、网络视频、动漫、游戏这些新的平台在对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网络文学、游戏等实际上在潜移默化地传播中华文化。另外也可以谋划一批“以我为主”的国际性论坛。以戛纳电影节为例,虽然在影视领域,很难再做出一个在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平台,但在数字平台出现以后,中国在里面是有主导地位的。像大家比较喜欢的短视频平台,在全球的APP下载量上TikTok长期排名第一;抖音在全世界都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因此我们可以积极发起一些奖项,比如全球短视频奖,一分钟时间讲一个全球人都能听得懂的故事等等。但更多的还是要由民间和高校开发,政府在后面做一些指导和引导。

(图片来源:Shopplus超店有数公众号)

三是要重点关注企业走出去的问题。现在在国内经营的文化企业比较熟悉国内环境,走入国际后其经营能力、运营理念都面临新的挑战,要管控好境外投资的经营风险。最后要积极参与优势领域的国际标准制定,这也是为未来数字文明的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来源 | 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SCCTT海峡文创智库网的内容所有权归属原作者。SCCTT海峡文创智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SCCTT海峡文创智库对观点赞同或支持。部分经网络转载内容,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删除。

参与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400个字符

关闭

海峡畅想文创集团

586篇文章  |  117次浏览

  • 精彩推荐
  • 广告6
  • 广告7
  • 广告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