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新质生产力:供需特质、创新取向与新旧之辨

前沿观点
海峡文创
海峡文创
Aug 27, 2024 4:23:22 PM
[ 海峡文创导读 ]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生产力,广泛地渗透到旅游领域,深刻地变革了传统旅游业的生产方式和旅游者消费行为。然而,旅游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以及应用范围尚未得到清晰界定。因此,本文围绕旅游新质生产力,从供给侧和需求侧辨析旅游新质生产力的表现和特征。本文认为:旅游新质生产力在供给侧方面具有创新驱动性,在需求侧更强调人本内涵,且将旅游供给与需求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旅游新质生产力通过助推旅游数字生产创新、强化旅游产业链协调发展、延伸和创造新的旅游产品及体验等方式推动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考察时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同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明确这一发展新要求。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生产力,强调关键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它不仅改变了传统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模式,而且广泛地渗透到旅游领域,深刻地变革了传统旅游业的生产方式和旅游者的消费行为。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宏大背景下,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传统经济转型、实现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的核心动力。随着数据被列为生产要素,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与旅游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不仅可以提升旅游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还能进一步优化旅游产品和服务体验的各个环节(杨勇、邬雪,2022)。遗憾的是,由于新质生产力是一个新概念,旅游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以及应用范围尚缺乏较为全面的界定和考察,在理论层面上存在旅游新质生产力概念辨析、研究框架缺位等问题。在实践层面,已有研究较多关注了旅游业数字化转型及其影响,但是尚未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旅游新质生产力应用模式等。如何开发旅游新质生产力,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鉴于此,本文围绕旅游新质生产力展开讨论,从“新”“旧”角度,辨析新质生产力在旅游供给侧和需求侧的表现,以期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旅游新质生产力的供需特质

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主导作用,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通过技术赋能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先进生产力(张林,2024)。较之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技术含量更高、产业支撑更强,能够依托颠覆性技术创新,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周文、许凌云,2023)。在数字经济时代,旅游数字化生产与服务已成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而新质生产力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路径。那么,旅游新质生产力究竟“新”在何处?

旅游产品和服务具有生产与消费即时性特征(杨勇,2023)。在传统旅游业发展中,信息不对称使供给和需求不能有效对接。数字经济及其应用推动旅游业数字化发展,赋予旅游者更多的话语权和更强的选择能力,改变了传统旅游产品供给与需求间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杨勇、邬雪,2022)。由此,认识旅游新质生产力必须兼顾供给和需求两侧,要抓住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赋能需求侧改革,打通联结旅游供给与消费的堵点、补齐短板,探索旅游新质生产力的实现形式与路径,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旅游业发展动态平衡,提升旅游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一)旅游新质生产力在供给侧方面

具有创新驱动性

创新是引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数字经济等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快速迭代与升级,具有颠覆性、突破性的数字技术被应用在旅游领域,使得旅游生产效率呈现裂变式提升。

2023年12月31日,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数据要素×文化旅游”行动计划,重点行动包括推动文化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和交易流通,发挥数据要素在文化旅游行业的乘数效应,探索培育文化创意新产品的行动路径和落地场景。旅游新质生产力的创新驱动特征具体体现在整合旅游资源、提升生产与运营效率、形成个性化定制与体验式旅游新型服务模式等方面。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元宇宙等前沿技术的突破和使用,将加速驱动形成旅游新业态、新发展模式,推动旅游业进入新发展阶段。

(游客在“只有河南”麦田     图片来源:中国报道)

(二)旅游新质生产力在需求侧方面

具有更强的人本内涵特性

对经济发展质量的衡量以最终能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判断准则。一般经济学理论研究多偏重采用抽象的方法获得普适性较强的结论,而具象性特征较强的“质量”问题被淡化或忽略。旅游研究过程中的数理化、模型化倾向,也使得研究者有意识地忽略了复杂的“质量”因素。但从经济学视角看,能否有效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要是衡量产品质量的关键,因此,产品质量不仅关乎生产技术,其关键落脚点应该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合意性。

作为生产力的最新形态,旅游新质生产力的功能在于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所谓旅游业质量,可以界定为旅游供给内容及结构与旅游者实际需求的使用价值之间的适配性,也表现为能更有效满足旅游者需求的质量合意性。因此,衡量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在于是否满足了旅游者的消费需求。旅游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导向包含强烈的人本内涵,旅游业发展强调旅游的生产活动以满足旅游者的多元化和精细化需求为根本,旅游者成为旅游产业链元素组合、产品和服务创新等价值创造的合作生产者,在旅游生产的各个环节中愈益凸显出积极的主动性作用(杨勇,2018)。

产业链治理是旅游新质生产力形成的重要机制。旅游新质生产力构造的产业链治理结构是一种典型的“消费者反馈型”新型治理结构。实际上,经典竞争理论尚不能解释旅游新质生产力下广泛发生的平台包络现象,旅游产业链通过“数据”和“旅游”要素的“供给端范式”转向通过“数字平台”等新质生产力支撑的“需求端范式”。与传统旅游产业链的运作逻辑不同,旅游新质生产力构造的旅游产业链是以用户为基点的“逆向”构建过程,通过“消费者旅游需求—网络效应激发—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机理链建立起新型旅游产业链。由此,旅游消费者成为旅游新质生产力构造的旅游产业链元素组合、产品和服务创新等价值创造的合作生产者,在产业链运作中愈益凸显出积极的主动性作用。消费者通过分享攻略和点评产品等方式表达消费需求,对旅游产业链上的产品和服务供需机制产生了巨大影响。基于用户生成内容技术,消费者需求的引导作用被延伸到潜在文化和旅游市场,激发了其他消费者需求,实现了将消费者主导性作用从单向的内部服务过程向整个旅游产业链的拓展。因此,旅游新质生产力构造的旅游产业链需要重新界定和认识消费者角色,关注消费者在旅游产业链中的地位和作用。

(图片来源:前瞻IPO)

(三)旅游新质生产力在连接供给侧与

需求侧方面具有强大的融合特性

传统的旅游生产模式中,旅游业的供给主体借助中间商向需求主体提供产品和服务,生产与消费常常“脱节”。作为生产力的最新形态,旅游新质生产力超越了传统地理空间范畴的场域维度,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以及相应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在将数据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连接旅游供给侧和需求侧,具有快速传播、极速反馈和有机融合的天然特性。

数字化是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形态。旅游新质生产力极大地凸显了供需两侧的信息交互特点。数字经济特别是互联网技术极大地降低了旅游供需两侧沟通的信息成本,通过信息平台,旅游业在既有资源基础上主动或被动地利用数字经济手段对旅游业进行重构,优化旅游产品和服务体系,形成新的价值体系,为消费者带来新的价值体验(杨勇,2023)。此外,旅游产品或服务要素供给者围绕旅游者需求形成了多元链接的虚拟关系,使旅游产业链突破“时空”束缚,不仅能更及时、方便、准确地传递旅游产品和服务信息,激发和推升消费者的个性化文化与旅游需求,而且有利于供给方针对性地为消费者设计和创新旅游产品与服务。综上,旅游新质生产力可以创新和改进旅游产业链供需双方的合作生产关系,建立有效的协调和优化机制,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改善消费者体验,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旅游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取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旅游市场竞争的加剧,游客对旅游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旅游业发展模式无法完全满足游客需求,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旅游业升级转型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新质生产力出现于数字经济时代,因而也可从数字经济视角对“旅游新质生产力能够解决什么旅游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

(一)旅游新质生产力

助推旅游数字生产创新

旅游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技术体现为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应用,但是当前数字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尚处于不完善阶段,因此,旅游新质生产力的首要作用突出表现在助推旅游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在旅游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旅游业的数字化生产正逐步向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通过引入先进的数字技术和智能化的旅游设备,旅游业得以精准、高效地迎合多样化的旅游市场消费需求。此外,旅游新质生产力助力培育数字文旅新业态,为加快推动文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内在动力。大量沉浸式文旅产品与服务不仅是旅游业由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向智慧化和数智化时代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也是新质生产力在文旅产业中应用的重大变革和体现。

(沉浸式演艺《只此琅琊》 图片来源:琅琊古城)

当前,我国旅游需求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逐渐减弱,1980年前后出生的年轻人及其新型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主导了旅游市场的发展方向,以休闲、自助、个性化为特征的新需求逐步取代以观光、团队、标准化为特征的传统需求(李恒、全华,2018)。旅游者需求的变化创造了更多的细分市场,推动旅游产业体系发生与之相适应的变革。在此背景下,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文旅融合既是旅游业更新与转型发展又是其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但是,我国传统旅游业发展模式暴露出文化产业市场化及市场主体活力不强、旅游产品同质性高及竞争手段与模式较为单一、旅游产品价值创新及创造能力偏低等诸多问题(钱建伟、Law,2016),导致我国文化和旅游融合层次较浅、模式单一,制约了文化和旅游融合的进一步发展,阻碍了旅游者需求的实现和满意度的提升。

旅游新质生产力无疑是摆脱传统旅游业发展困境的关键机遇。数据等旅游新质生产力技术或要素渗透、扩散、融合到文化和旅游产业中,一方面改变了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技术路线及生产成本函数,另一方面使得文化和旅游产业之间具有了共用的技术、交流和融合平台。由此,文化和旅游产业内及产业间不同行业的业务、组织、管理发生优化整合,改变了原有的产品和市场需求特征,逐步催生新产业属性及新型产业形态,形成了实实在在的旅游新质生产力。传统旅游业也由此得以调整原有业务,积极发展与数字经济相适应的新业务,丰富文化和旅游产业经营的内容和形式,提供新的文化和旅游产品及服务,更好地满足旅游者需求。

(二)旅游新质生产力

强化旅游产业链协调发展

旅游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的本质是数据要素在旅游产品和服务生产过程中的配置与赋能,是数字技术在旅游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应用。通过实行全面的数字化管理,旅游新质生产力可以改变原有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现象,改变旅游产业链的构成要素和业务流程,重构旅游产业链运作机制和产业链形态。

价值链(valuechain)概念最早由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于1985年提出,他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迈克尔·波特,2005)。波特于1998年进一步提出了价值体系(valuesystem)概念,将研究视角扩展到不同的公司之间。旅游新质生产力强化了大量与旅游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创新产业链的动态过程,这不仅体现在传统旅游业边界的改变、原有产业链的解体、新型旅游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等方面,还表现为传统旅游业边界模糊化,及其与文体等相关产业交叉、渗透和融合,最终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变化过程。

旅游新质生产力构造的旅游产业链本质上是一种新型的产业内分工。就旅游新质生产力推动的文旅融合而言,其实质是旅游产业链、文化产业链在文旅融合产业链中的双重嵌入。对于属地特征明显的文化产业链而言(比如各地不同的特色文化),其在文旅融合产业链中的嵌入必然带有一定的地域色彩;而对于属权特征较强的文化产业链而言(比如主题乐园等),其在文旅融合产业链中的嵌入则呈现更为灵活和多元的特色。由此,旅游新质生产力创新了文化和旅游产业在文旅融合产业链的嵌入方式,形成了文旅融合的不同模式。当文化和旅游产业通过模块整合、产品创新、功能升级等路径不断丰富文旅融合产业链体系时,其市场主体不仅能促进旅游产业走出同质化的低水平陷阱,实现产业链的升级与优化,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而且能从文旅融合产业链中获取相应的网络权力和超额利润。

(图片来源:前瞻IPO)

此外,旅游新质生产力可以助力形成旅游产业链的“鲁棒性”。所谓旅游产业链鲁棒性,指旅游产业链抵御各种干扰及风险,保持旅游产业链结构柔性和运作机制和稳定性,有效地为消费者提供旅游产品或服务,形成有效协同演化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杨勇,2018)。比如,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旅游产业链各主体间形成了多元链接关系,且多元化的旅游业要素供给企业在为消费者服务的过程中与数字经济形成了多种关系。这具体表现为消费者与核心企业之间的交易关系,旅游产品提供者之间的合作关系,旅游产品提供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主客关系,政府、社区、非营利组织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助关系,数字经济、消费者与旅游地公共服务供给部门之间的保障关系(杨勇,2023)。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旅游产业链上的旅游产品或服务供给主体在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应积极利用数字经济等新质生产技术,扩展旅游产品或服务信息系统的可访问范围,优化消费者需求等信息数据采集及旅游产品或服务信息的传递流程,有效实现旅游产品或服务创新、远距离客户关系维护及其他日常运行工作,提升旅游业务效率和服务水平。

数字经济环境下,消费者需求取向逐渐多元化,旅游新潮不断涌现,旅游产业链内容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其构成要素逐渐延伸到为消费者提供旅游产品或服务的一切旅游业要素。基于消费者的多元化和精细化需求,旅游产业链以新质生产力为载体将消费者需求所涉及的旅游业要素(包括有形商品和无形服务)有效地集成在一起,有效扩展旅游产业链边界,创新和重塑旅游产业链主体间的分工与协作关系。

(三)旅游新质生产力

延伸和创造新的旅游产品和体验

新质生产力可以创新旅游产品,丰富旅游体验的维度,具体体现在旅游服务新质化、旅游管理新质化、旅游营销新质化和旅游产品新质化等重要领域。旅游新质生产力利用其掌控的信息资源,可以纵向整合旅游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业务,改变旅游信息收集、传播的方式,把信息要素从传统旅游经济体系中解构出来,形成各种创新组合,打破原有的旅游产业边界,丰富旅游产品和服务。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虚拟现实等技术,旅游新质生产力可以助力打造更加个性化、沉浸式的旅游体验,可以为游客提供更便捷的线上预订、导航服务,也可以通过数据分析为其推荐个性化的行程安排,满足其多元化的旅游消费需求(Buhalis,Leung&Lin,2023)。其中,沉浸式旅游体验新空间可以看作旅游产品新质化的创新模式之一,主要利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数字科技,融合文化创意等元素,在旅游景区、度假区、产业园区、休闲街区、博物馆等场所,通过文旅融合、虚实结合等方式,为游客提供深度参与和互动体验的一种旅游产品和消费场景(Fan,Jiang&Deng,2022)。

(三星堆博物馆小程序截图)

旅游旧质生产力依然重要

到目前为止,新质生产力仍是一个新概念,还无法精确统计其经济规模。从近几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国内GDP总量的比例未超过20%来看,“旧质”生产力依然是基本盘。旧质生产力依然在旅游业中扮演重要角色,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1)基础设施。传统旅游业的基础部门包括旅游景点、酒店、旅行社、交通设施等,是旅游业运作的基础。(2)劳动要素。旅游旧质生产力的劳动者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因素,包括专业的导游、酒店服务人员、旅行顾问等,他们具备的知识经验和专业素养对于提供优质的旅游体验至关重要。(3)品牌积累。传统旅游品牌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内涵的传统旅游品牌的保护和传承有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旅游吸引力。(4)文化传承。旅游业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传统旅游业通过旅游活动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风俗习惯和历史故事,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贡献。

鉴于此,在提出要加快发展旅游新质生产力时,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如何平衡“新”与“旧”的关系,尤其要考虑到我国传统旅游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否就要抛弃“旧质”生产力?

当前,旅游业中很多的新发展模式仍是对旅游旧质生产力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这构成了当前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盘。随着旅游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传统旅游业的发展模式和业态也会发生改变。在数字经济影响下,旅游业涌现出许多新业态、新场景,激发旅游消费,但这些仅是整体生产力格局的“冰山一角”。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旅游业的过程离不开旅游旧质生产力提供的坚实基础,旅游旧质生产力是旅游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依托。因此,发展旅游新质生产力,要在当前旅游业存量的基础上,实现共同发展、协同推进,站在时代前沿,既要大力抓住发展旅游新质生产力的机遇,避免错过新一轮技术革命的窗口期,也要警惕全盘放弃旅游旧质生产力的现象,避免造成旅游资源的错误配置、重复配置。

总之,新质生产力既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是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因此,未来研究需要深入探索新质生产力在旅游业应用的实际效果,更好地利用旅游新质生产力推动旅游旧质生产力的改造,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 | 杨勇(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

来源 | 《旅游导刊》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SCCTT海峡文创智库网的内容所有权归属原作者。SCCTT海峡文创智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SCCTT海峡文创智库对观点赞同或支持。部分经网络转载内容,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删除。

参与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400个字符

关闭

海峡畅想文创集团

560篇文章  |  11次浏览

  • 精彩推荐
  • 广告6
  • 广告7
  • 广告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