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新期待

高端声音
海峡文创
海峡文创
Jan 29, 2024 6:02:21 PM
[ 海峡文创导读 ] 中国文化报记者报道:海南三亚、广东佛山、山东青岛、陕西西安,不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以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新期待。

 

以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

满足人民新期待

海南三亚

群众文化活动不走寻常路

“我们的群众文化每一年都有很多创新,因为我们不走寻常路。”提起一年来群众文化工作,海南省三亚市群众艺术馆负责人徐永曼如数家珍。三亚市作为旅游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以主客共享为特色,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大胆创新、勇于突破,群众文化有声有色。

整合艺术空间

散落在三亚各个角落的艺术空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如何发挥好、利用好这些文化空间,更好地惠民?2023年,三亚市群众艺术馆创新做法,首次集结13家美术馆联盟单位及全市10余家旅游企业,于中秋、国庆期间在三亚开启“艺术+旅游”的“艺次元”之旅,为旅游企业打造新卖点,给市民、游客增添新看点。

2023年9月24日,2023三亚艺术盒子旅游文化周暨美术馆联盟授牌启动仪式举行,现场为联盟成员单位和理事单位共15家单位颁发牌匾,这也标志着三亚美术馆联盟正式成立。活动以三亚美术馆联盟艺术联展为核心,整合各展馆周边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资源,其中不乏充满艺术气息的小众景点,同时结合“艺术护照”“艺术旅游地图”等形式,以旅游盖章打卡的形式共同呈现,方便市民、游客在观展之余,就近赏玩三亚热门旅游景点。相关负责人表示,三亚美术馆联盟以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为着力点,旨在为三亚市艺术空间搭建共享平台、全力助推三亚艺术事业发展。

“把三亚地区的美术展厅整合起来,借助‘双节’的流量,联合办展,无疑能对三亚的旅游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单个的展馆影响力虽然很小,但汇集在一起就是三亚文化的力量。”徐永曼表示。

延伸服务触角

游客在哪里,公共文化服务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三亚市群众文化打造主客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已经形成了较为鲜明的特色。

去年5月底,三亚市群众艺术馆举办的三亚“仲夏”文艺生活节暨全国文化馆服务宣传周主题活动,在国药中服免税三亚店广场举办,内容涵盖传统艺术戏曲、魅力广场舞、书画摄影展、非遗展销、户外影院等。在流传千百年的崖州民歌和情感满满的黎族山歌对唱中,人们开始慢慢放下脚步,停驻在文艺舞台前,听古韵悠悠的海南八音奏响专属于三亚的乡音,倾听三亚的故事。

除了文艺演出,现场的市集更是艺术与烟火的碰撞,不仅有非遗墟市、艾鹿手工达人市集,还有大家喜爱的美食市集。非遗墟市以线上“非遗+电商+直播”和线下打造市民沉浸式体验模式,展示三亚非遗的独特魅力。无论是线上消费,还是线下互动氛围都非常热烈。三亚市民王女士高兴地说:“我今天特意带着爸妈和孩子来,老人可以看他们喜欢的琼戏表演和舞蹈演出,小孩子也能在这里做做手工、体验非遗技艺。”

据了解,文旅活动开进免税店将不定期进行,更好贯彻主客共享文化空间的新发展理念,延伸公共文化服务触角。通过在户外开辟更多公共文化空间,为三亚城市注入更多的文艺活力,搭建更多展示才艺、收获成就感的舞台,助推三亚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艺术扎根乡村

“大山里的多巴胺艺术节”是三亚市群众艺术馆联合社会力量三亚精英女子俱乐部主办的“文化下乡”活动。活动吸引人们走进大山,走进大自然,赏山间风景,享淳朴意趣,共同打造这场城乡融合的多巴胺艺术盛宴。

用心“护苗”,凝心授“艺”。联合社会力量,三亚群众文化活动将丰富多彩的寒暑假期活动送到大山里,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促进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如同一缕清风吹进山区,使得山区的“幼苗”更显勃勃生机。同时,也让城市的孩子走进大山,与山区的孩子们建立起友谊,共同度过一个美好的假期。

为促进非遗在乡村的传播,三亚乡村几乎每所学校都开设一个具有地域特色的非遗培训课,如崖州民歌、藤编、黎族舞蹈等。雅林小学的特色课程《大地艺术装置》,由孩子们作为装置的设计者,以大自然为创作媒体,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创作出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让爱和艺术走进山区孩子的心田,将继续推动未成年人“护苗”专项行动走深走实,满足更多三亚市偏远地区少年儿童的文化艺术学习需求。

去年11月,“文旅融合、品牌焕新——深入推进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主题交流活动”在三亚举办,有关专家学者高度肯定三亚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建设。三亚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建设成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特色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改革实践的创新区”目标,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创新发展。(记者  陈关超)

 

广东佛山

让产业工人感受文化的温暖

在广东佛山,产业工人走进“企业文化家”、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新型文化空间,体验公共文化服务,通过短视频记录精彩瞬间,分享文化生活,正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一道风景线。近日,由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佛山市总工会主办,佛山市图书馆、佛山市公共文化促进会承办的“百千万”佛山产业工人发声行动暨2024“佛山文化体验官”活动启动,推出了“佛山文化体验官·文化打卡地图”“佛山文化体验官·抖音话题赛”两项活动,让产业工人体验公共文化的便捷,感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温度。

服务好不好,群众说了算。佛山是制造业大市,数量庞大的产业工人群体是支撑佛山制造的重要力量。为丰富产业工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他们对城市的认同感,佛山各级文化部门将产业工人的公共文化服务摆在突出位置,不遗余力地优化产业园区的文化供给。始于2019年的“百千万”佛山产业工人发声行动,就是佛山为产业工人享受文化生活而打造的平台,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佛山实践”交给产业工人去检验。

为了切实让产业工人感受到公共文化服务的温度,进而为公共文化服务和城市形象代言,佛山市文化部门以“百千万”产业工人发声行动为平台,打造“企业文化家”新型文化空间,培育“园区七点半”“佛山文化体验官”等文化品牌,提供“点单式”服务,先后为一汽大众、宝华创新工业园、季华实验室等50家企业和园区输送优质活动超过200场次,将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送到产业工人身边。

在三水水都、芦苞宝华创新工业园、季华实验室等工业园区,升级后的“企业文化家”新型文化空间整合阅读、艺术、文博、广电、体育健身等文化资源,开辟“文化岭南”阅读角,将文化资源覆盖到周边园区、企业以及延伸产业链中。季华实验室图书馆管理人员杜炜欣介绍,季华实验室和佛山市图书馆联合成立了“企业文化家”,馆藏图书1.2万多册,提供期刊资源和数字资源,设有阅览区,丰富了员工的文化生活。如今,佛山在全市建成800多家职工书屋的基础上,建设了100多个“企业文化家”、职工朗读角等文化空间,进一步健全了园区文化阵地。

为丰富产业工人的夜间文化生活,“百千万”佛山产业工人发声行动利用工作日晚间时间,开展“园区七点半”企业文化活动,将文化资源送进园区、企业,培育产业工人群体“夜赏”“夜读”“夜学”“夜训”文化,重点打造“春夏秋冬”企业文化季活动,提供电影观赏、文艺演出、展览导赏、体育锻炼、学习培训、非遗体验等夜间文化服务业态。“参加这些文化体育活动,可以使我们这些产业工人感受到公共文化服务的温度。”佛山健力宝公司产业工人梁泽文说。

佛山市统筹各级公共文化资源,为企业开展“点单式”文化服务,将流动图书车打造成为产业工人“精神食粮专列”,将全民综艺大舞台办成产业工人“大秀场”。如2023年端午节期间,分别在季华实验室和三水水都举办龙舟文化讲座,并依托数字资源开展“粤听粤有趣”14天阅读打卡活动,线上线下参与读者达3.2万人次。依托佛山市图书馆的“易本书”和“知书达里”智慧化网借平台,产业工人在线下单,就可以享受快递图书到手的便利。

“近两年佛山的公共文化空间变化非常大,读书驿站、‘粤书吧’随处可见,就连企业也设立了图书馆,丰富优质的图书资源不仅大大满足了我们的阅读需求,更增强了产业工人的城市融入感。”这是佛山市产业工人朱格格的感受。依托“百千万”产业工人发声行动,佛山积极引导广大市民,特别是产业工人和基层群众,争做“佛山文化体验官”,走进公共文化场馆,体验公共文化服务。在2023年度“我是‘佛山文化体验官’代言发声活动”中,佛山市内各“企业文化家”以及参与“文化体验研学游”活动的产业工人通过拍摄图片、视频并剪辑成短视频的方式,对各文化打卡点进行发声和代言。季华实验室员工李明瑞说,在佛山这座青年发展型的城市,开放多元包容共享创新的城市文化氛围,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青年朋友所喜爱。

站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佛山市将继续深化公共文化服务改革创新,增强产业工人的文化融入和社会融入,以优质文化活动提升务工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2024年,“百千万”佛山产业工人发声行动将通过在产业工人中建阵地、办活动、育新人,深化产业园区“圈层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健康向上、朝气蓬勃的园区文化。“佛山文化体验官·文化打卡地图”展现了佛山100多家文化服务空间的信息,市民只需轻轻一点,即可畅游于文化之海。不久的将来,佛山还将推出多条产业工人文化研学游打卡线路,让产业工人感受公共文化服务的丰富多彩。(记者  谭志红)

 

山东青岛

文化馆走出小阵地之后

近期,一场名为“群星荟萃耀岛城”的群众文艺演出在山东省青岛市文化馆举行。器乐演奏、模特走秀、现代舞蹈……数十位青岛市文化馆的艺术普及课程学员走上舞台,在向大家展示自己半年来的学习成果的同时,服务社会大众。青岛市文化馆馆长陆玲介绍,文化馆未来的工作重点在于提升服务效能,这些参训学员将成为志愿者,走出文化馆小阵地,服务社会大舞台。

小小音乐角的大学问

元旦假期,青岛市大鲍岛历史文化街区人潮涌动。来自吉林省的游客张维云,从海鲜店出来,意外欣赏到一场高水平文艺演出。

《山海漫步》《胶州湾畔舞蹁跹》《炫动青岛》……一首首歌曲唱罢,站在一旁的张维云兴奋地举起手机拍照,并与台上演员合影。她说:“真是不敢想象,能在青岛旅游的时候碰到这么精彩的演出,而且演的、唱的都是青岛的故事。”

这是青岛市文化馆创新推出的“城市音乐角”系列活动的一部分。该活动由青岛市文化馆与各区市文化馆联合举办,旨在让全民艺术普及的成果惠及更多民众。

文化馆的培训成果,怎样惠及更多民众?青岛市文化馆通过开展“城市音乐角”活动,让参训学员和文艺骨干主动融入文化旅游发展大局,通过时尚的歌曲和舞蹈展现青岛市群众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展示青岛市的文明形象,从而吸引更多游客关注这座城市的文化故事。

“很多作品是原创的,是根据青岛市的真人真事改编的。”青岛市文化馆的业余文艺骨干董子晴介绍,在商圈、广场等地演出时,很受市民、游客欢迎,因为这样的演出也是本地文化风景的一部分。

添彩孩子们的童年

青岛市文化馆提供的数据显示,2023年青岛市文化馆积极开展蓓蕾艺术工作站相关工作,面向未成年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互动体验为特色,组织开展公益培训、讲座、传统文化体验、演出等艺术普及活动,全年共组织蓓蕾艺术工作站主题活动100场,走进辖区67所学校,服务师生5万余人。

蓓蕾艺术工作站是山东省级层面统一策划发动的一项创新工作,旨在在中小学建立艺术普及的阵地,发挥各级文化馆资源富集的优势,推动更多优势资源向学校倾斜。

在青岛市香港路小学,就读于三年级的王梓轩小朋友对学校开设的年画课程特别感兴趣。“传承人老师来到学校,教我们在木板上制作精彩的年画作品,感觉很神奇。”王梓轩说,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学习,同学们都会画几张年画的模板了。

过去几年,青岛市文化馆走出馆舍,先后组织开展青岛市少儿手工艺大赛、青岛市剪纸年画大赛、非遗夏令营、非遗进校园、儿童剧公益演出等活动,通过听讲座、看演出等方式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同时,青岛市文化馆发挥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平台优势,组织志愿者团队做好线上服务,先后组织开展“国家级非遗项目胶东大鼓教唱”“少儿学快板”等一系列针对未成年人的线上直播、培训活动,提升未成年人艺术普及的成效。

发挥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2023年,青岛市文化馆组织青岛市第十一届“海燕奖”群众文艺原创作品大赛(戏剧、曲艺类)暨2023青岛市群众性小戏、小剧“大擂台”。本次大赛设有层层发动、基层选拔、预赛3个阶段,是青岛市戏剧曲艺界的一次大联欢、大比武。

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来自基层、扎根泥土的戏剧作品,呈现出主题鲜明、题材丰富、生活气息浓郁等特点,把热气腾腾的生活融入舞台,用原汁原味的表演让现场评委观众倍感亲切。该活动作为青岛市群文创作的摇篮,在挖掘培育文艺精品、文艺人才的同时,极大丰富了全市基层文艺舞台。

近期,青岛市文化馆等承办的“欢乐四季 我的村晚”2023青岛市“沉浸式”乡村村晚在胶州市洋河镇河西郭村举行。该活动作为青岛乡村文旅融合的“流量入口”和美丽乡村的“观察窗口”,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让人们在乡土情结的幸福体验里、在青山碧水的山水守望中,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奋进力量。

走出小阵地,面向大舞台。陆玲介绍,沉浸式“村晚”从选址、选角、选节目等方面紧紧围绕当地风土人情、自然风光,做到“三个依托”,即依托当地“自然舞台”、依托当地村民演员、依托当地民俗特点,打造了一场集公益演出、非遗产品大集、红色主题教育、亲子研学、观光游园体验、农特产展销推介、网络直播带货等于一体的移步换景沉浸式体验,彰显岛城乡村文化新貌,开创了矩阵式青岛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活动现场,通过把文化元素与乡村旅游相结合,邀请青岛有想法、有创意的知名“网红”,现场直播带货,推介当地农特产品及非遗手工艺品,观众边欣赏演出、边品尝美食、观赏工艺品,有效激活农村“沉睡”的自然与人文资源。(记者  苏锐 )‍‍‍‍

陕西西安碑林区

“非遗+”提升服务品质

近日,陕西省西安市交大附中兴庆校区的大操场上洋溢着喜庆的氛围,同学们沉浸在传统文化带来的美与感动之中,玩得不亦乐乎。原来,西安市碑林区文化馆携碑林棉絮画、碑林王氏布艺、碑林彩塑、关中葫芦、西安剪纸、陕西缠花等传统技艺走进校园,让学生通过“我心中的传统文化名片”游园会活动,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欢欢喜喜迎龙年。

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对增强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至关重要。与此同时,非遗有着较强的融合价值,充分提炼并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无论对于传承人群,还是广大群众,都具有重要价值。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西安市碑林区文化馆多维扩展“非遗+”发展路径,将非遗传承与现代生活、公共文化服务品质化提升相结合,在文化惠民、数字化传播以及助力非遗产业发展等方面不断开拓,留下了令群众满意的文化足迹。

馆校合作

携手共助文脉传承

陕西汉景帝阳陵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贵的汉代文物,它们记录了一个重要朝代的发展历程。为了让浩瀚的历史文化更好地被人们了解,西安市碑林区文化馆、碑林区非遗保护中心,将非遗技艺和学生群体一同带进博物馆,系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纽带,发挥非遗活态传承体验感强的特点。

在“汉风古韵传承文明·非遗同行共育新人”活动中,非遗传承人带领孩子们制作汉代人物的彩塑挂件,设计精致的投壶主题棉絮画,体验长乐未央瓦当刺绣香囊,用剪纸剪出汉代体育IP形象,让传统文化“俏皮”起来。

此外,为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多元教育供给”,西安市碑林区文化馆于2023年分别与碑林区雁塔路小学、小雁塔小学举办“馆校合作”揭牌共建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和传承,是我们文化工作者的责任。”西安市碑林区文化馆馆长王敏表示,为提升服务效能、不断强化“非遗进校园”的广度和深度,除定期在学校开展非遗活动,定期邀请师生到文化馆参观、学习、体验非遗外,还在学校建立起非遗流动博物馆,设立非遗数字区、陈列展示区、互动体验区,把传统文化的种子种在学子的心中。

匠艺焕新

文化服务多姿多彩

故事发生在长安都城南处的一座庄园,一位小女孩游至此处,意外发现了传统戏曲中的美。在戏曲老师和文化馆馆长的帮助下,女孩勤学苦练,呈上了一次梦幻的“碗碗腔”戏曲表演……这是由西安市碑林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指导、西安市碑林区文化馆出品的原创微电影《都城南庄》中的场景。该片以“美”为贯穿全剧的线索,将发现之美、探索之美、传承之美精彩呈现,以美的邀约,让广大观众尽情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微电影一经上线,便圈粉无数。

“有意境,有美感!”“古代的仪式感令人神往,让人遐想无限……”同样,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之美的《团圆在哪》《在哪团圆》两部原创微电影,也赢得广泛好评。“我们让非遗传承人化身演员,让碑林棉絮画、缠花、花馍、漆器等制作技艺,以及酸梅汤等非遗美食纷纷出镜,借助微电影的拍摄及传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深入人心。”王敏说。

此外,碑林区文化馆向辖区群众呈上民族音乐会,二胡、扬琴、琵琶、笛子、弹拨乐等乐器轮番登台,演奏了《唱支山歌给党听》《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曲目,呈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恢宏磅礴的气势。“舞台上,我们用艺术的形式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唱出梦想新力量,唱出当代青年人奋发图强、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西安市碑林区文化馆音乐专干张卓然说。

2023年,碑林区文化馆还多次组织非遗传承人开设集市摊位,通过展示、展览、展销的方式,搭建弘扬非遗文化的平台,让非遗融入当代生活,真切地走到群众之中。与此同时,“碑林区非遗文创产业孵化基地”揭牌成立,碑林区非遗保护中心向“袋鼠爸爸”创始人何林骏颁发了“碑林区非遗文化宣传大使”证书,将更好地通过线上渠道,让非遗产品走进千家万户。

“新的一年,我们将在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继续用与时俱进的形式传播非遗价值,让‘非遗+’成为品质时尚生活方式,赋能群众文化生活。”王敏说。(记者  秦毅)

来源 |  中国文化报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SCCTT海峡文创智库网的内容所有权归属原作者。SCCTT海峡文创智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SCCTT海峡文创智库对观点赞同或支持。部分经网络转载内容,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删除。

参与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400个字符

关闭

海峡畅想文创集团

494篇文章  |  26次浏览

  • 精彩推荐
  • 广告6
  • 广告7
  • 广告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