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 咖”
创意营造乡村文旅新场景
沉浸打造乡村振兴新业态
渐渐成为一种文化消费趋势的村咖,折射出中国乡村的经济切面,可视为中国城乡融合的一枚小小缩影,也成为再度思考城乡关系的一个契机。村咖作为乡村文旅消费新场景有着更加多元的延伸空间,是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一个生动案例,也是农文旅融合模式探索的一次成功实践。
一 · 村咖为何出圈?
随着咖啡热潮的兴起,咖啡逐渐延伸至田野乡村,越来越多的消费场景被搬到了小河边、山脚下,乡村咖啡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出。《2023中国咖啡市场洞察报告》显示,当前国内四、五线城市的咖啡订单量同比增长高达250%以上,咖啡市场下沉前景广阔。从县乡地区所拥有的咖啡馆来看,“小城镇”含咖量持续上涨。任何一种现象突然兴起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村咖在当下的兴盛也不是偶然。
(图片:乡村咖啡地域热度丨来源:人民数据资产服务平台)
(一)天时:国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基础设施基本完善
2023年,中央发布一号文件强调要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一是围绕提升人居环境舒适度,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上持续加力;二是围绕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备度,持续加强农村的房、水、电、路、气等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其实就是强调基础设施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如安吉县村咖的走红当地的基础建设功不可没。早在2008年,安吉县就正式提出“中国美丽乡村”计划,出台《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提出10年左右时间,把安吉县打造成为中国最美丽乡村。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改善了农村的生态与景观,打造出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更带动了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有人的地方就有需求,村咖们自然而然就出现了。
(图片:浙江安吉丨来源:皮皮live)
(二)地利:乡村+咖啡双重属性,精准匹配城乡融合需求
“市区咖啡用来‘续命’,乡村咖啡适合放松。”对于城市消费者来说,一次目的地为乡村咖啡馆的短途出行,成为暂时逃离快节奏生活的方式。相比于城市咖啡馆,村咖所处的环境更广阔、更多元,可以是群山间、稻田旁,也可以是小河畔、果园里,这也让村咖的颜值与格调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观景、品咖啡、听鸟鸣甚至一个人发呆,村咖以一杯咖啡为引子,为远道而来的都市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情绪价值。不输于城市的精致感却多了几分松弛,村咖们成了疲于内卷的都市人的世外桃花源。对于村镇消费者而言,一间家门口咖啡馆,让生活更有滋味了,特别是随着村镇现代化程度提高,当地居民也有了对生活质量的追求。
在乡村,咖啡馆更突显出本身的社交属性。忙完地里的活,三两亲友一起喝杯咖啡,聊聊家常,从窗户望出去,司空见惯的景色浸染了咖啡香气也变得新鲜起来。各具特色的村咖给居民带来新鲜感的同时,也被赋予更多功能。有些村咖,不仅是村里的图书室,可能还是村里的老年活动中心、非遗文化体验馆等等,一馆多用,让村咖在经济价值之外又多了一份温情。
(图片:乡村咖啡馆丨来源:孤岛PHOTO)
(三)人和:年轻人回乡创业潮,与村集体结合的创新产业
许多村咖的创办者是年轻人甚至是大学生团队。
从诞生开始,村咖从审美到产品和创新方向都带着年轻基因。归乡的年轻人,怀抱着发展家乡和实现自我的梦想,与村集体创新产业的想法一拍即合。如“深蓝计划”就是大学生创业团队与安吉县红庙村的成功合作,他们创新了“集体+公司+农户”经营模式。村民和村集体以资金、资源入股,公司负责运营。这种合作不仅解决了村里废弃矿坑的安全隐患问题,更成了发展的机遇。咖啡+乡村,是一场双赢,村咖们完善了乡村产业配套,为乡村旅游业吸引来众多游客,也为咖啡开拓了更广阔的消费市场。
(图片:深蓝计划丨来源:小红书)
二 · 村咖与乡村的连接方式有哪些?
一是建立企业、村集体和农民的利益联结。如在浙江红庙村“深蓝计划”咖啡馆,因“两入股三收益”的投资结构,已为农村增加集体经营性收入约500万元。乡村资源资产通过GEP核算技术规范量化后,与城市资本共同入股(村集体占股49%,公司占股51%),而经营收益转变为股金、租金、薪金“三收益”来分配。该模式也已被湖州安吉县农业农村局广泛推广,借此释放乡村经营的潜力。
二是吸引人才返乡开办咖啡馆,创造就业机会。如云南腾冲县和顺古镇,店员基本是热爱咖啡、也想留在家乡生活的本地大学毕业生。而苏州柴米多咖啡馆雇佣的是本地70岁老龄农村居民做咖啡师。人才返乡也实现了技能下乡。在乡村旅游热门目的地云南,职业咖啡师已成为云南青年返乡后最受欢迎的工作之一。靠近产地,返乡云南青年在控制选品、和咖农谈合作上通常更有优势。
(图片:腾冲咖啡店丨来源:WELL DONE 虾条)
三是打造网红地标,实现乡村文旅共振。咖啡正在书写乡村旅游的消费新场景。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将文旅融合列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重点领域。而村咖,就是撬动文旅融合的最小支点。以浙江安吉县的瀑布咖啡馆为例,结合当地景色特点,创造新颖的喝咖啡体验。另外,从产业链角度看,村咖与上游原料咖啡豆农产品也在形成互动。
三 · 如何让村咖流量,从“昙花一现”到“细水长流”?
1. 村咖赋能乡村文旅,需要“咖啡+”破局
乡村咖啡馆,尤其是高颜值或有故事的村咖,在创立之初就自带传播点。但是,如何将新鲜流量进行转化,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村咖正面临的困局。实际上,咖啡与乡村,还有很多种可能,那就是“咖啡+”打法。
咖啡+产业链
从成本角度看,村咖的原料获取和运输成本较高,但具有低廉的租金、人工成本。如果像深蓝计划一样,能采取和村集体结合的方式更会大大降低创业风险。但从根源上解决原料和运输问题,需要在当地发展配套的咖啡产业链。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开辟咖啡种植、采摘、加工、包装、存储、运输、售卖全链条产业,形成产业集群。让咖啡不仅成为当地一时的热点明星,更成为当地持续增长的产业新星。
咖啡+特色创新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国乡村众多,各具特色,每个村庄都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产业现状。因此,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开发独特的资源和产品;注重差异化,抓住市场的不同需求;强调多样性,拥抱多样的业态和模式。当地特色其实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范围,自然美景、历史古迹、红色文化、特色产业、民族非遗等等。除了传统特色,咖啡与音乐节、咖啡与游戏、咖啡与写生游学等创新结合也不失为好的思路。从消费者体验来说,村咖不再是一个单独存在的环节,它与旅游、社交、文化相联结,这使消费者的体验感成倍增长。
(图片:长春54路文创列车咖啡厅丨来源:大壮爱摄影)
有媒体曾对当地乡村咖啡做过调查,在一家“村咖”的消费人群中,市区家庭游客占比40%,探店游客占比30%,其他散客占比30%,在这其中,本地乡村人群的消费比例仅占二成。
村咖打开当地市场最关键的一步是找准定位。村咖能为当地居民提供什么价值?人都具有社会属性,社交是人的天性,在与他人的社交中,人们认识自己。乡村的社交场所非常有限,人聚集最多的是麻将场、游戏厅,很多年轻人逢年过节回乡总会抱怨“家里没什么好玩的地方”。而村咖是一个极佳的场所,成为村民新的社交聚集地。不仅如此,村咖还可以成为阅览室、文化展示厅、活动中心,从不同角度,承担多元功能,让村民走进村咖、亲近村咖、爱上村咖。打破村民与村咖的距离感,成为村民生活的一部分,才算真正扎根在乡村。
有人说,咖啡馆有一个“新手福利期”,有些咖啡馆时间一长,就不再有新客了。这其中的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产品不对味,二是体验感不佳。《中国现磨咖啡行业白皮书》指出,中国咖啡市场从2020年以来,咖啡的品质已逐渐成为消费者最重要的需求之一。虽然村咖的优势更多在风景,但更重要的是产品品质、口味和内涵。与此同时,也要保持“原创力”,不断升级体验感,为自身增加社交、学习等属性。比如嘉兴胡斗村的钱塘骑士咖啡馆,“咖啡+摩托车爱好者俱乐部”的定位,使其拥有一众黏性很强的粉丝。
(图片:钱塘骑士咖啡馆丨来源:凌凌飞行日记)
2.解锁村咖的“人格魅力”
乡村咖啡馆,往往都是有故事的,可以让人感受到创业者、村民、游客,甚至是乡村本身,富有热情、充满自信的“人格魅力”。比如衢州市开化县下淤村,一位来自北京的艺术家去年在这里设立了陶艺工作室后,会为到访者提供免费咖啡,久而久之,喝咖啡、赏陶艺成了不少村民的新习惯。宁波余姚有一家因“无人经营”而闻名的咖啡馆“岩礁”,咖啡馆的玻璃门上,贴着店主的真情告白与手绘制作流程——顾客可以自己制作,扫码走人,让人感受到的是扑面而来的真诚与信任。
(图片:“礁石”咖啡馆丨来源:天晴姐)
四 · “村咖+”案例分享
(一)咖啡+生态:打造新型消费场景
村咖是乡村经济多元化的产物,得益于近年来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持续向好,一些曾经专属城市的新业态开始在乡村出现。在浙江省安吉县这个常住人口不到60万人的山区小县拥有300多家咖啡馆。当地的生态优势,正在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位于安吉县梅溪镇红庙村的“深蓝计划咖啡馆”,坐落在湛蓝湖水和冷冽岩石之间,创业团队将原本废弃的矿山打造成“小冰岛”,一年内累计接待游客35万人次,最高单日接待量近8000人次,为村里带去600余万元收益。
在浙南山城丽水市青田县,咖啡已经成为这座侨乡的“社交语言”:日均售出咖啡约1.5万杯、年均消耗咖啡豆超80吨……随便走进一家咖啡馆就能喝到纯正意式咖啡。乡村,不再只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地方,还能提供山水林田的生态涵养功能、令人向往的休闲观光功能、独具魅力的文化体验功能。这些功能恰恰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土壤,助推乡村振兴走向“快速路”。
(图片:青田县丨来源:Link)
(二)咖啡+古韵:助力古城焕发活力
约1公里长的绍兴老街仓桥直街,聚集了近10家风格各异的咖啡店。连续两年举办的“古城咖啡节”,不仅为咖啡店主提供了交流平台,也为打造古城新IP助力;位于湖州南浔古镇的“哈利波特咖啡馆”将旧粮仓改造成霍格沃茨图书馆、音乐厅、咖啡吧,让游客实现魔法梦想的同时,在古镇里品咂一杯咖啡,享受休闲时光;草糊拿铁、蛋清羊尾拿铁、白水洋豆腐拿铁……漫步台州临海紫阳街,当地风味小吃与咖啡融合的创意特调咖啡,让人在唇齿间感受咖啡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交融;
深藏于温州市永嘉县岩头镇粮油巷里的“隐巷咖啡馆”,脱胎于村里废弃粉干厂,经过“90后”老板滕璟霖的改造,如今宛如一个室内露营基地,复古帐篷、折叠桌椅、露营灯被巧妙地安置在各个角落,满墙咖啡品牌纸杯成为“打卡位”……一缕“咖啡香”,盘活了沉寂的古建筑,激活了古镇业态,古镇咖啡不仅成为人与空间连接的新载体,还成为文化生长与创造的新机遇。
(图片:“隐巷咖啡馆”丨来源:爱睡懒觉的蛋蛋)
(三)咖啡+文旅:提升乡村经济韧性
村咖的最大消费群体是喝惯了咖啡的城市游客,最大经营群体是返乡下乡的各类人群。不少地方发展特色化乡村旅游,返乡在乡人群通过乡村旅游自主创业,为满足这种时尚需求创造了条件。村咖出圈的背后,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当地的消费活力和经济韧性。宁波象山茅洋乡“青·蟹咖啡馆”依托“共富农场”新型旅游综合试点项目,不仅卖咖啡,还在村里种地、养鱼,探索稻鱼、稻虾、稻蟹共养模式,“乡创客”变身“新农人”……“咖啡乡创客”通过一间间“村咖”,正带动周边业态不断延伸,让乡村文旅融合有了新思路。
安吉瀑布咖啡以东南亚旅行圣地巴厘岛为创作灵感,在安吉独有的葱翠竹林、谧静溪流、野生瀑布中,打造具有安吉本地特质的避世小东南亚场所。瀑布咖啡为咖啡馆半开放式的空间创造了更多可能,咖啡馆后共有三阶天然瀑布,将山野的天然瀑布美景与咖啡屋结合打造成了一个小型景区,让原本功能较为单一的咖啡馆变身成为了一处可露营,可玩水,可交谈,可观景的多功能氛围感场所。
(图片:瀑布咖啡丨来源:孙较瘦阿)
咖啡什么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但这复杂奇妙的醇香馥郁,因为遇见乡村,让泥土的芬芳、艺术的气息、乡村的潜力都有了具象。虽然乡村咖啡馆的未来还需时间检验,但这无疑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和尝试。
在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村咖”只是众多乡村文旅项目的一个缩影,不是乡村价值转换的唯一业态,但为乡村消费场景打造乃至乡村产业振兴开阔了思路。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回到乡村、助推乡村更好发展,更多超乎想象的“乡村+”业态会逐一登场、逐一引爆。
来源 | 沉浸城市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SCCTT海峡文创智库网的内容所有权归属原作者。SCCTT海峡文创智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SCCTT海峡文创智库对观点赞同或支持。部分经网络转载内容,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删除。
参与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4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