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创理论为经脉 铺叙当代文化创意五大新样态

思想互动
海峡文创
海峡文创
Oct 14, 2022 4:42:17 PM
[ 海峡文创导读 ]

 

耕耘中华文化沃土

播撒青春创意种子

——评《文创理论与中华文化创造力》

文/ 朱戈奇

(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研究助理)

近日,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院长胡钰教授的新著《文创理论与中华文化创造力》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围绕“世界只知中华文化多古老,不知中华文化多现代”、“中国是文化大国,而不是文创强国”两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此书根据文创理论阐发了中华文化价值体系、精神品质的世界意义,探讨了在国际传播与人类新文明建设中发挥中华文化创造力的方向。

翻阅此书,似在清风晚霞里、山川丘壑中漫步时捡拾到了第一枚秋日枫叶,以中华文化人文精神为叶根,以文创理论为经脉,铺叙开当代中华文化创意传播、创新发展的五大新样态“国潮文创”、“乡村文创”、“城市文创”、“数字文创”与“红色文创”。

一叶知入秋,一书知文创。

2016年,清华校友总会文创专业委员会、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先后成立,与地方政府、文创领域的行业校友、头部企业等密切合作,创立澳门自强文创智库,举办博鳌国潮文创论坛,探索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乡创实践,推动基于文创理念的城市更新,开展数字文化产业研究,开设文创课程培养青年人才。作为清华校友总会文创专委会创始会长、清华大学文创研究院院长,胡钰教授深度参与了六年来在全国各地开展的文创领域前沿实践和学术研究,从实践和研究中总结提炼出文创理论,以更广阔、更多维的视角和时代性、创新性的思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此书让这些年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得以系统化的呈现。

览此书,言之有“理”。

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推进,文化自信逐渐成为时代主旋律,中华文化的当代发展应当从“文化复制”转变为“文化创新”。2016年,胡钰教授首次提出“文创理念”,后系统化为文创理论,相关文章在《新华文摘》、《人民日报》上刊发。文创理论以创新和跨界为核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人文精神为重要基础,正所谓“为有源头活水来”,文创理论的形成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再是静态的历史遗产,而是成为可呼吸、可再造的动态创意资源,从而推动当代文化的发展。文创理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关键,文创赋能着力于“讲故事”、“造体验”、“善授权”,要求我们从创意视角、科技视角、生活视角开展文创的实践与应用。

以文创理论指导文创实践,此书系统性分析、总结、提炼了当代文化发展的五大新样态和新观念。“国潮文创”的持续高质量发展需要以更活跃的创意、更深厚的传统、更广阔的视野、更前沿的技术、更稳定的品质、更积极的传播为重要原则。文化创意进入乡村进程中尝试了“乡创特派员”制度并进而成为国家层面的“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推动乡村文化的发展实现从自发到有组织的转变、从零散到系统的转变、从展示性到带动性的转变。文创视阈下,城市文化的发展应当认识到城市作为精神性空间的重要性,建设“奇妙城市”应当挖掘自身的文化基因,增强城市的文化感、生活气、青春度与传播力。在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背景下,应当以积极数字化、合理金融化、充分公共化为原则发展数字文化产业。以文创理念传播红色文化,关键在于“创造性还原红色”,挖掘到红色文化的精神实质,找到与当代青年产生共鸣的着力点。

览此书,言之有“趣”。

2012年-2022年是中国文化产业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十年。作为人民出版社“迎接二十大”图书选题之一,此书充分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的新实践,带领读者“云打卡”最具趣味性的实践案例、最具代表性的产业业态,聆听最前沿的一线声音。从“中国节日创意大赛”到“2021瑞丽轻奢品牌大赛”,人们用数字科技、趣味创意再叙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打造“颜值与实力兼具”的国货品牌。从江西景德镇浮梁县到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再到陕西省咸阳市袁家村,乡村的特色美食、节日民俗、人文历史成为吸引全国游客的“流量密码”,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播。从成都、义乌到澳门,可以漫步、可以居住、可以感受到“烟火气、市井气、人情味”的城市逐渐成为人们愿意定居的城市。从网络游戏《和平精英》“大吉大利中国年”主题活动到数字藏品“宝藏计划”,文化与科技融合正在推动传统文化融入人民的日常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此书还记述了许多胡钰教授在文化“趣”旅中与不同人的“对话”,这些对话超越时间、地域、文化背景的限制,体现了对中华文化在人类文明建设的历史、当下、未来中发展路径的系统性反思。在《论语》、《尚书》、《礼记》、《墨子》中与中国古代圣哲对话,感悟中华人文精神中“坚韧的柔软”和“至善的力量”。在与伏尔泰、罗素、李约瑟、泰戈尔、莱布尼茨等先哲的对话中,认识到“在当代人类新文明的建设之中,中国人不能缺席,中华文化不能缺席”。在与来自韩国、阿联酋、希腊、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南非、俄罗斯、以色列等国的学者、青年对话的过程中,感受“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人类文明多样性。戴维•伯姆在《论对话》中指出“对话是一种流淌于人们之间的意义溪流”、“在对话中我们不是互相对抗,而是共同合作”,在世界的对抗性愈发凸显、信任感愈发降低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对话。

《道德经》有云:“生而不有,为而不持,长而不宰”,这是中华文化融入人类新文明建设的理想境界。行走在盛世的你我,应当以中华人文精神为根,以文创理论为脉,在发挥中华文化创造力的过程中既要“向内求”又要“向外修”,让文化传承和文化发展并重;在树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过程中耕耘中华文化沃土,播撒青春创意种子,认识到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正当青春时”!

来源|文创前沿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SCCTT海峡文创智库网的内容所有权归属原作者。SCCTT海峡文创智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SCCTT海峡文创智库对观点赞同或支持。部分经网络转载内容,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删除。

参与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400个字符

关闭

海峡畅想文创集团

586篇文章  |  224次浏览

  • 精彩推荐
  • 广告6
  • 广告7
  • 广告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