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斌:疫情之后,科技孵化将迎来“加速器”时代

企业库
海峡文创
海峡文创
Mar 20, 2020 10:48:56 AM
[ 海峡文创导读 ]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迫使所有孵化人在逆境中反思,探索产业升级之路,怎样才能度过“寒冬”?

  自1987年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作为我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诞生以来,发展至今已有12000家孵化器(包括众创空间、孵化器及加速器等),服务百万中小微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近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铺开,孵化器作为主要载体,对“双创”起到了极大支撑。

  孵化器行业现状

  今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给广大中小企业和众多孵化器带来巨大的影响。根据清华大学朱武祥团队近期对995家中小企业的调查,如不及时复工,2/3企业的资金维持不超过两个月。作为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孵化器,创孵研究机构-韵网最近对744家调查显示:近一半运营资金维持不到三个月,因此孵化器行业也面临一场巨大的生存危机。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迫使所有孵化人在逆境中反思,探索产业升级之路,怎样才能度过“寒冬”? 一位行业资深人士直言不讳的说:“一直以来,孵化器都没有找到好的商业模式”,这话很刺耳,但是道出了行业真相。

  现在的孵化器大部分是“重资产”经营,首先租来一片场地,再出租给一批创业企业,日常收入除一小部分来自培训、咨询及中介等业务,大部分还是靠物业差价和政府补贴来维持运营,基本还是“二房东”模式,这种情况就导致孵化器场地越大,压力越大,风险越大,尤其现在遇上疫情,更是雪上加霜。

  孵化器核心竞争力分析

  2018年12月,科技部颁布《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明确提出孵化器主要功能是围绕科技企业的成长需求,集聚各类要素资源,推动科技创新创业。国家对孵化器行业的引导趋势是更加注重孵化质量和水平。因此一部分孵化器未雨绸缪正在转型,但大部分还未行动。

  清华老校长梅贻琦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孵化器同样如此,要提高孵化质量,提升孵化绩效,需要的不是规模惊人的孵化大楼,也不是金碧辉煌的办公环境,而是有一批精通科技孵化业务且善于集聚资源的经营者,尤其作为孵化器创始人更应是这方面的专家。因此,一个孵化器成功与否,不在于“形”,而在于是否拥有科技孵化的“专家”。笔者认为孵化专家一般具备三大核心要素:经验、资源和资本,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核心之一:经验

  科技孵化的目的是“化”,过程和手段是“孵”。靠什么去孵?靠温度、靠能量。通过“赋能”使孵化对象更容易“破壳而出”。“经验”在孵化早期是一种极为可贵的能量。它能极大地帮助创业者减少试错成本,少走弯路,短期内迈入正轨。孵化专家拥有丰富的创业经验,有的就曾在科创企业深耕多年,在技术革新、企业管理、市场推广、媒体运营等方面有着扎实的实践基础和知识积累,因此创业者可从中汲取大量的养分。

  打个通俗比方,将初创企业视为“新生儿”,那么孵化专家就是“育儿嫂”。在北京,普通保姆月工资四五千元,而育儿嫂月工资一万五左右,这种差异正是“经验”价值的体现。因为育儿嫂不仅能在婴儿生活起居等给予精心照料,而且懂得医护常识和科学喂养,帮助婴儿健康成长。企业早期都非常脆弱,会因各种原因不幸“夭折”,因此孵化专家的“经验”正是一剂良方。有这样的“育儿嫂”全心呵护,创业者就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诞生之初就“赢在起跑线上”。

  核心之二:资源

  要做好科技孵化,“资源”是关键。丰富的产学研资源,可为成果孵化提供最适宜的温度和土壤。企业从种子期开始,要经历萌芽、成长、壮大的过程,一路的艰难险阻,数不胜数,因此对于优质资源的需求,十分渴望。

  创业者不管研发多么好的产品,设计多么有价值的服务,如何开拓市场、生存下来才是王道。但创业之初,面临产品粗糙、没知名度及成本过高等不利因素下,如何找到种子用户,进行有效推广,对创业者是个难题。而孵化专家市场意识敏锐,对症下药,一方面了解“孵化”规律,明白企业每个阶段的成长需求,另一方面通过他多年积累的广泛资源,促成企业与资源精准对接,降低交易成本,赢得宝贵的发展机遇。

  在科技孵化过程中,创业者是艰苦跋涉、九死一生,孵化专家搭建了通往产、学、研、媒、金等各类资源聚集的创业生态系统,铺就了一条快速发展的高速公路,为创业者保驾护航、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从而大大提高创业成功的概率。

  核心之三:资本

  在科技孵化过程中,“资本”始终是企业发展的命脉,先关系到“好苗子”能否存活、后关系到企业“蛋糕”能否做大。对创业者,融资一直也是难题。作为孵化专家要高效服务,还应具备过硬的投融资能力,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和广泛的融资渠道。一来在企业初期能投入一笔小钱,解决燃眉之急,二来凭借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为企业快速扩张时对接大资本。

  因此,拥有三大核心要素的孵化器,才是广大创业者迫切需要的。

  孵化器商业模式探讨

  以上三大要素构成的孵化器,笔者认为其健康发展还要三个条件:一、孵化器应当“小而美”或“专而精”,不是“大而全”,因为在“能量”一定的情况下,孵化器越大,企业得到的能量越小。二、每个专家不是万能的,孵化器可以采取合伙人模式,集众家之长,提供周到服务,同时自身也分散风险。三、无形资产和现金同时入股,因为“经验”和“资源”两种无形资产,是孵化专家多年辛勤努力的结果,十分宝贵,但又是创业者的刚需,因此在双方高度认可的情况下,可以设计这样的“投资方案”:被孵企业10%的股份,若市场价值是100万,可让孵化器出资30万,“经验和资源”打包成70万,换取这10%的股份(具体比例需双方商榷)。这样孵化专家“真金白银”投资了创业者,多年积累的无形资产也初步“变现”,而创业者得到孵化专家的“嫡系真传”和优质资源,还有雪中送炭的资金,用一小部分股权换来大咖合伙人的加盟,十分值得,并且陪伴身边,创业雄心倍增,成功概率大大增强。

  综合以上分析,三点相结合就是一个孵化器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双创升级”急需大批科技加速器

  众所周知,科技创业的载体一直是按“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产业链来划分。2017年6月,科技部办公厅印发《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的创业孵化链条建设。2018年6月,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众创空间、孵化器及加速器分别是5739家、4069家和500多家;2018年3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产业园区(含高新区和经开区等)是2543家,由此可见处于孵化前段的众创空间和孵化器数量最多,产业化后端的园区数量也不少,恰恰在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加速器却数量偏少,而且国内对“科技企业加速器”至今没有明确定义。

  笔者多年前就认识到加速器对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重要性,陆续在《科技日报》等媒体发表多篇文章呼吁此事,认为科技加速器也是孵化器的一种,是孵化器的高级阶段,具备以上三大要素和三个条件的孵化器,孵化双方建立合理的产权关系,成为优势互补的利益共同体,真正激励孵化专家,为“好苗子”发展全力加速,可以称之为“科技企业加速器”。

  2014年9月,“双创”热潮开始席卷神州大地,众创空间和孵化器等创业载体发展成井喷之势,短短几年就达到12000家,为一大批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不可否认,他们大部分提供的仍是“普通保姆”式服务,比如:场地出租、企业注册、财会记账及政策培训等,其实创业者最需要“育儿嫂”式服务。

  2018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也明确要提升孵化机构的服务水平。为巩固“双创”成果,夯实“双创升级”,因此急需发展大批科技加速器。

  疫情之后,那些被创业者认可的加速器,“好苗子”一定还会紧跟他们,共克难关,脱颖而出!而有一批孵化器面临重重困难,生存不下去,这是不幸,但也惊醒大量还躺在“温床”上的从业者,开始反省,培育核心竞争力,早日往加速器转型,否则今后还要被时代淘汰。

  笔者深信随着国家一系列应对疫情有力措施的发布和“双创升级”政策的支持下,孵化器行业通过这次凤凰涅槃,必将迎来“科技加速器”时代!来源|中科产业化智库作者:汪斌,北京高精尖科技开发院院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SCCTT海峡文创智库网的内容所有权归属原作者。SCCTT海峡文创智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SCCTT海峡文创智库对观点赞同或支持。部分经网络转载内容,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删除。

参与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400个字符

关闭

海峡畅想

1,103篇文章  |  3,137次浏览

  • 精彩推荐
  • 广告6
  • 广告7
  • 广告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