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社会科学报刊登了一组关于“纵深推进高质量发展,尽早实现共同富裕”系列文章。今天分享的是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周微微撰写的《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着力点》。
图/来源于社会科学报▲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要全面把握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和核心要义,找准关键抓手,为实现共同富裕不懈奋斗。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性和重大意义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党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随着经济建设的纵深推进,人民对精神生活富裕的向往更加迫切,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被推到了时代前台,成为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
第一,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重要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基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统一理论,提出了实现共同富裕不仅要实现社会成员间的平等以及全体成员对社会财富的共创共享,还应包括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指出满足个人精神需要至关重要。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党领导人民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伟大成就,物质生活共同富裕理念深入人心。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的判断,要求我们用高质量发展来破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多层面多维度的,既包括物质生活,也包括精神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重要论断,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对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观点的传承和发展。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图/来源于Unsplash▲
第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党领导人民谋求民族复兴的时代之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缺一不可。《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全党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一方面,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民的精神生活需求日益旺盛,多样化、差异化特征日益显现,不仅要求我们在物质生活共同富裕上不断创造奇迹,同时也需要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上书写崭新篇章,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新期盼新需求。另一方面,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复杂外部环境,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要求我们持续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升民族文明素养,更好地构筑民族精神和民族力量,才能顺利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第三,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纵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特别强调,“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物质生活富裕和精神生活富裕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即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普遍达到物质生活富裕、精神生活富足的状态。我国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以人的现代化、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全面现代化。人民精神生活的普遍富足是文化强国建设的应有内涵,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特征之一,更是展示中国形象和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
五大着力点
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时时刻刻存在,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有更新更高的期待。立足当下实际,着眼未来发展,我们要以百年大党的高度文化自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不懈努力。
一是坚定思想引领,提升理论武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奋力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我们要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好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答好推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时代答卷。同时,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切实将其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领域各环节,确保方向不变、道路不偏。
二是繁荣文化事业,加大服务供给。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抓好文化建设,增加社会的精神文化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我们要坚持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进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精神食粮。我们必须坚持人民立场,着眼于全社会需求和美好精神生活的期待,大力发展精神生产。通过精神生产,发展科教事业,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等文化事业,努力提高精神文化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世界。
图/来源于Unsplash▲
三是发展文化产业,满足多维需求。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是实现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全面赋能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我们要以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体制优势和大国优势,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侧和供给侧管理有效结合,共同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在需求侧方面,要精准定位、精准摸排新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新需求,分析社会大众文化需求品质化、个性化、国际化等新趋势,高效高质供给供需适配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在供给侧方面,精准适配文化多元需求,健全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充分发挥文化市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对新型文化业态、文化样式的引导,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内容,丰富文化供给层次,壮大中华文化影响力和感染力。
四是创新数字引领,打造线上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我们要用好数字技术这一关键变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体验感、获得感、幸福感。要充分借助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加强数字技术应用和普惠性、高品质文化服务网络覆盖,打造精神文化生活公共产品和服务资源“云空间”,降低物理空间对公共文化资源共享的不利影响。推动传统文化产品服务与信息数据要素的融合互动,进一步激发精神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供给新动能。依托前沿数字技术,建立健全群众精神生活需求预测和跟踪反馈机制,为开展菜单式服务,提供高质量的“适销对路”的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满足人民多层次、多维度、个性化的精神生活需要。
五是加强舆论引导,厚植浓郁氛围。加强推动实现共同富裕舆论引导,全面准确把握共同富裕,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强化新闻媒体宣传共同富裕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一方面,要加强推动对共同富裕政策的解读,积极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在推动共同富裕实践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典型案例、改革成效的宣传,营造浓厚的精神文化氛围。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工程,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工作积极性和首创性,打造精神文明高地,形成推动共同富裕真抓实干、比学赶超的浓郁氛围。
来源|言之有范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SCCTT海峡文创智库网的内容所有权归属原作者。SCCTT海峡文创智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SCCTT海峡文创智库对观点赞同或支持。部分经网络转载内容,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删除。
参与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4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