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书生:数字化不能止步于网页化

前沿观点
海峡文创
海峡文创
Sep 14, 2021 4:40:17 PM
[ 海峡文创导读 ] 新冠疫情在冲击线下文化活动的同时,也唤醒了文化单位的数字化意识。如何找到文化数字化的可行途径和盈利模式呢?

 

数字化不能止步于网页化

文/ 高书生 

( 中央宣传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一级巡视员、副主任)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几乎停摆了所有线下、在场的文化活动,文化单位被逼上互联网,政府部门也在鼓励“上云用数赋智”,于是乎,互联网呈现一道道“风景线”:文艺院团把剧目搬上了互联网,博物馆把展陈室平移到互联网,新闻单位也不寂寞纷纷入驻互联网平台,出版社把纸质书扫描成PDF版或换成EPUB格式登上互联网,等等。

新冠疫情在冲击线下、在场文化活动的同时,也唤醒了文化单位的数字化意识,不用号召,也不用动员,文化单位推动文化数字化的动力是内生的,如果找到了文化数字化的可行途径和盈利模式,这种内生动力也必然是持久的。

能不能盈利,对文化单位至关重要,当下也困扰着文化单位。

是否盈利,首先取决于服务供给模式。

目前的服务供给模式类似于广播式,即点对面,而不是点对点,叫好不叫座。在互联网上,无论PC端还是移动端,文化单位都像是“弱势群体”:供给能力很强,但回报率很低。解决途径就是接入国家文化专网,供给模式从点对面转向点对点,既点对点服务于上亿电视机用户,又通过国家文化专网对接互联网平台,汇聚起文化单位的分散力量,提高“讨价还价”能力。

是否盈利,还取决于呈现模式。

目前的呈现模式基本是网页化,即把线下内容网页化,然后平移到互联网。许多数字博物馆就是把线下的展陈室网页化,观众在PC端不停地移动鼠标,亦步亦趋,模拟在现场观展,即使在移动端,也要点来点去。这种模式适合以文本为主的浏览和阅读时代,在以视频为主、特别是大屏清晰度越来越高的当下,网页化的体验感就不那么好了,尤其对中老年人不够方便。

怎样用最简便的方式,花费最短的时间,找到最想要的内容?

声控,两次半。

说比写方便,以声控的方式,应该是最简便的,特别适用中老年人。

两次半,是指最多选择两次半,就能找到最想要的内容。

怎么实现?

第1步 数据采集。或者重新采集,或者已有数据转化。

第2步 数据解构。把数据分解为素材级。

第3步 数据关联。对数据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分类,按照专业性的知识图谱进行编目,对数据的特征进行描述并标签化,将以上信息导入文化大数据底层关联集成系统。

第4步 数据交易。接入国家文化专网,进入“数据超市”,有数据的卖数据,缺数据的买数据。

第5步 数据加工。对数据进行重构,根据应用场景选择呈现方式,通过国家文化专网同互联网平台对接,分发文化数字内容。

上述步骤中,两个环节很关键,即数据关联和接入专网。数据关联特别是标签化,声控定位更精准,各文化机构将数据中心接入国家文化专网,不仅可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数据交易,而且关联链更长,使内容检索更精准。

来源 | 文创前沿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SCCTT海峡文创智库网的内容所有权归属原作者。SCCTT海峡文创智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SCCTT海峡文创智库对观点赞同或支持。部分经网络转载内容,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删除。

参与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400个字符

关闭

SCCTT海峡文创智库

90篇文章  |  1,792次浏览

  • 精彩推荐
  • 广告6
  • 广告7
  • 广告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