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建设如何与传统文化共存?

前沿观点
海峡文创
海峡文创
Apr 18, 2022 2:01:38 PM
[ 海峡文创导读 ] 西安作为一座古今共存的城市,以其历史文化名城的背景,占据中国旅游最佳目的地以及中国国际城市最佳形象之一。面对城市化快速发展、人口数量不断上涨、对城镇的开发与投用不断加大等严峻考验,西安对其城市定位进行了重塑。在治理改造的过程中,城市环境迅速更新交替,咖啡馆等一系列商业化场馆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同时如何与古城保护相适配,无疑是目前城市治理改造热议的话题。

 

近年来,中国城镇化建设一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话题。从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到2015年已有40余座城市批准加入,我国的部分城市也名列其中。2013年10月,由各国学者集思广益的著作《创意城市实践》出版问世,城市建设与规划问题变得更加多元化与艺术化。面对不同地域的文化设施、艺术空间、休闲场所以及建筑形式,管理者既需要解读文化政策,也更应因地制宜,围绕城市与当地区域,规划并营造良好的转型模式。

仿古与创新:
寻找商业化建设与古城文化特色的平衡点

日前,西安市一家咖啡店因与城市面貌不相融合,选择“永久性停业”。据悉,店家因与城管部门协商无果,无法做到与城区风格相统一,不得已放出停业通知。早在2007年,央视某主持人在其博客中抨击知名咖啡店星巴克不该开在具有传统文化的故宫当中。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与网友的强烈抨击,半年后星巴克迫于压力撤离故宫。一时间,网友争相讨论这一话题。一开始,网友们同情咖啡馆因疫情及外观原因被迫停业的遭遇,但是;随着信息的进一步揭露,咖啡馆反而因为不遵循当地的营业规定成为舆论争议的焦点。当下,城市环境正处于迅速更新交替之中,如何让咖啡店、书店、艺术品商店等一系列商业化场馆保留自身特色,同时与古城保护相适配,无疑是目前城市治理改造热议的话题。

图片来源于微博截图▲

西安是一座古今共存的城市,更以其历史文化名城的背景,占据中国旅游最佳目的地以及中国国际城市最佳形象之一。2018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政策指出:支持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加快西安都市圈立体交通体系建设,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随着第十四届全运会在西安成功举办,西安市在社会、文化、民生、生态、科技、经济等领域都取得新的突破。然而,古都面临城市化改造,也需要引进商业化的产品。这一举措不仅是开放文旅市场,使经济发展潜力不断增强;同时,对游客甚至居民来说打卡景区外的场馆也成为了一种流行文化趋势。

然而,咖啡店主与城管部门之间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矛盾,并不是因为咖啡馆本身的问题,也不是城市门面改造要秉承“一刀切”的政策,而是此咖啡馆恰巧位于大雁塔附近。《西安市大雁塔保护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建筑物要与大雁塔历史文化价值和内涵相协调”。

西安作为中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兵马俑、大唐芙蓉园、大雁塔、大唐不夜城等多个传统文化旅游区。对内,它是继承传统文化的历史之城;对外,它是传播中国文化的国际都市。大雁塔景区更是西安的门面所在,为了协调古城与新城的区域关系和申遗的需要,政府将大雁塔及周边区域设定为“汉唐风格区域”。据西安市相关规定,历史文化街区附近的门面匾应按照规划统一布置,且大雁塔景区附近的相关店面的装修风格都是仿古建设。经此一看,涉事咖啡馆若想要开在景区内,理应符合政策相关规定,做到与景区内历史文化背景相协调,而不是一味坚持自己的格调。

图片来源于unsplash▲

重塑与整合:

定位明确的区域文化创业产业项目导向

当前,西安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人口数量也再不断上涨,随之而来的是对城镇的开发与投用。然而,这些问题将给西安市对古城文物保护的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面对这些严峻的考验,西安对其城市定位进行了重塑。除了历史文化名城以外,还包括旅游城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等。因此,对西安古都的保护与新区的改革也分成了两条路线。一方面,政府需控制新修建的场馆、广场、商铺等代表现代城市化的建筑;同时对已有的文化商业街区风貌应该尽量做到与古城景区风貌相统一,洋溢相同的文化氛围,继续传递文化价值。另一方面,在其余商区以及高新产业区域投建不同的商业项目,确保新区与古城相互呼应,完善城市的其他功能。

图片来源于unsplash▲

统一风格的背后——古城基调

2019年,西安市颁布了《西安市建筑物外立面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方案规定:建筑物外的门门面设计要充分考虑西安的地域文化特征。现代产业可以引进,但是需要与当地历史建筑背景相仿,在符合规定的同时,可以发展自己的品牌特色。

然而,雁塔区附近不仅仅有一家引进门店,包括星巴克、麦当劳、必胜客等知名店铺纷纷换成“古色古香”的外观设计。除此之外,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只要设计历史文化街区的景点,都体现了其统一的布局风格。这样的安排,不仅仅能够更高的适配古城的历史文化特色,同时在游览期间也能增强顾客的体验,对历史时期的不同文化能够认同。也许,为了刺激顾客消费,获得资金周转,每个商家都希望自己的招牌可以醒目,但也要兼顾城市统一规划管理的目标;尤其是西安,这一被历史文化名片包裹的城市,更会引起公众的共鸣。

还原城市的多样——创意介入

从城管部门及咖啡馆事后回应来看,这次舆论的热点又聚焦到西安城市规划风格上。各地与历史风情街区相关的景点都会拥有相似的仿古建筑群,甚至外观形象会产生同质化,使整体文化元素过于统一,让游客产生审美疲劳。

然而,统一不是抹杀个性,恰恰需要多样化的设计才能减缓同质化的现象。同样作为西安历史风景区的其他景点,就抓住了旧城改造的机遇,在城市活动和商业效果方面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大唐不夜城、大唐芙蓉园、钟鼓楼、回民街等区域,时常会举行“汉服”活动及“古诗”比赛,汉服文化及诗歌文化以不同的形式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是西安文化符号的象征。

此外,国内其他城市对古城区的改造也在有序进行。以成都市为例:锦里、武侯祠、宽窄巷子,都江堰等一系列历史文化街区都注入了“蜀汉三国”的文化内涵,在建筑风格中都有设计师兼具古风与现代风格融合的设计手法。这不仅体现了相对开放与自由的创意空间,同时也有赖于政府部门与商家之间的良好沟通。

同样,在国际市场上无论是中国商家入驻国外,还是仿造国外街区都体现出城市更新的步伐在迅速加快。中国首座纯意大利风格的大型休闲文化中心——弗洛伦萨小镇位于天津市武清区。小镇不仅能感受到现代文化之城的时尚氛围,同样全身心体验中国与世界同步的轨迹,感受西方历史文化的东方设计元素的完美契合。

加快资源的集聚——产业聚拢

近年来,在历史文化保护以外的街区,西安市正不断加强剩余地区的开发与建设。落实城市整体的设计管控思路、积极推进项目试点、借鉴其他城市经验,努力提升整体文化形象。

1)焕发工业旅游区新活力。

西安老钢厂区如今已经成为有名的旅游打卡地。这片工业区域不仅成为现代文化与艺术的交流中心,更承载着几代工人的集体记忆。这些工业遗产经过良好的修缮与改造,能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2)装点老旧城区新面貌。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口的汇聚,作为城市群众,往往都向往更优越美好的生活环境。对老旧城区的改造往往会从基本的设施开始:房屋修缮、道路、绿化、通信等。此外,还会尝试引入公共文化服务场馆以及增设小区街景等新型方案,在自然与人文不同的景观视角下,充分为群众服务。

3)营造城市中心商务区。

西安的文化活动大多能看到许多青年人的身影,当代青年人才济济,他们以娱乐甚至活动的方式也对传统文化拥有不同的解读。纵观西安商业街区,各种各样的网红打卡地,也随之涌现。如:西安SKP、西安大悦城以及艺术购物中心,都是贯穿艺术与美学的手段,让城市公共空间生态化、自然化、亲民化。它们以不同的城市场景带给观众新型的消费体验以及沉浸式的游玩模式,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形式中都拥有极强的互动体验感。

培育与优化:
建设公众参与性的创意文化之都

随着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日益完善,公众对象征城市文化空间的场馆建设偏好越来越明显。“文化创意”之所以成为当代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正是由于吸纳了开放与包容的文化特征,在注入新鲜市场活力的同时,针对不同城市空间与不同的街区应当根植于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色。西安在对老城区的规划中,以居住、休闲、康养为目标,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绿化面积与城市公园的建设,在保留原有的政治以及金融中心的同时,逐渐弱化其城市中心功能,建构与人类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的居所。

图片来源于unsplash▲

打造天然氧吧——生态公园的建设

学者杨小波、吴庆书等在其著作《城市生态学》中提到:“生态城市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类社会、经济、信息、高效率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集居地”。因此,城市空间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是目前研究地重点学科问题。西安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指标中,规划了多数休闲文化以及绿色文化的板块建设。尤其是生态公园的开发能够有效平衡人类社会关系与空间结构的不平衡性,进一步提升绿色城市的建设目标,同时便于公众的休闲与娱乐。相比于繁华的都市区,自然环境的场所往往更能够形成轻松的交往场域。都市区工作节奏的加快,并不利于人与人之间的有效谈话,反倒是置身于另一种环境中,更能建立起舒适的社交网络,这也是生态公园打造的目的所在。

解锁新型玩法——网红街区的整合

与古城风貌不同,西安市高新区汇聚了众多新型产业,也是无数青年人才的汇集之处,彰显了不同的文化活力。在唐代长安城时期有108坊,其中嘉会坊是外戚望族的居住地,可谓全城闻名。随着历史荣光的逐渐褪去,嘉会坊逐渐形成以休闲文化为主的街区,在现代化氛围浓重的都市中,显示出“新烟火主义”气息。

近年来,由于建设新型文化产业政策的出台,西安高新区将嘉会坊打造为南北通透的步行商业街区,引入不同类型的艺术馆,将创意文化在此凝聚,形成产业辐射式的实体项目。其中,创业街区是先最具有创新意识的街区,众多知名创业机构汇聚于此,并不断提供优质的资源;因此,嘉会坊也被称作“西安创业咖啡街区”。除了本身的咖啡文化架构之外,创意街区的街头自然景观与装饰景观相融合,以“咖啡杯”、“集装车”等造型打造休息区,皆以彩色画面为主,实现文化、生活与工作的完美结合。公众的文化参与有互动感知甚至有望达到高峰体验。

民众自发参与——公共艺术平台的搭建

现代城市的公共艺术往往需要配合城市更新的计划要求,既要注重建设及环境的设计整合也要考虑地区人文特色。以生态、节能、健康为主的公共艺术平台,更能受到城市居民的青睐。因此,城市公共空间艺术不单单体现了本体的内涵,还赋予了文化的意义以及与居民良好的互动体验。2017年,西安国际港务区以培养现代城市生活为主题,开展了一场艺术魔法秀——“新思路·西安国际港务区公共艺术展”。该展览上所有的作品都体现了关注生态、思考人生、诠释生命等现实意义。所以,公共艺术不仅是艺术作品,同时也是对社会本质的提问,对艺术的精英化、纯粹化观念进行重新评价和质疑。艺术从属于自然,艺术是人类存在的形式和精神的载体,所以,艺术是面对全人类的,应该以公众的视角进行思考、评价或作为审美依据。

图片来源于unsplash▲

结语

从咖啡馆事件引起的古城保护与城市更新问题需要不断打造新路径来维系城市的发展。所谓新路径就是通过分区域改造、分区域建设,将古城与新区承担的社会功能想分离,让它们实现不同的文化价值。在谋求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既要持续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又要不断引进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同时,将城市规划与文化相融合,打造城市公共艺术,兼具发扬环境人文与绿色人文城市。使文化创意更够更自然且快速地融入群众生活,推动文化产业链的有机发展并且高效关注城市下一步的更新发展方案。

来源|  言之有范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SCCTT海峡文创智库网的内容所有权归属原作者。SCCTT海峡文创智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SCCTT海峡文创智库对观点赞同或支持。部分经网络转载内容,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删除。

参与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400个字符

关闭

海峡畅想文创集团

492篇文章  |  261次浏览

  • 精彩推荐
  • 广告6
  • 广告7
  • 广告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