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创 | 腾讯文化战略全面解读

文创讲堂
海峡文创
海峡文创
Nov 8, 2019 9:45:47 AM
[ 海峡文创导读 ] 近日,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影业CEO程武,在青腾未来文创学堂,面向来自动漫、社区&平台、视频&数字服务、数字媒体&数字内容。

  近日,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影业CEO程武,在青腾未来文创学堂,面向来自动漫、社区&平台、视频&数字服务、数字媒体&数字内容、文创人物、文化实体、新文旅&新消费、影视&综艺、游戏&电竞、知识服务等10大领域,总估值超过1100亿,共48位青腾学员,以两个小时的分享,全面系统回顾和解析了腾讯从“泛娱乐”到“新文创”的心路历程和实践思考。对于理解腾讯文化战略和文化产业新生产方式,具有极大价值。

  “新文创,是一种以IP构建为核心的文化生产方式,通过强化文化价值与产业价值的互相赋能,最终打造出更多属于中国的文化符号。”这是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影业CEO程武对「新文创」做的相对完整的阐述。

  近日,在长江商学院和青腾大学联合推出长江商学院-青腾未来文创学堂上,程武应邀向总估值超过1100亿的48位文创领域领军者,做了《新文创时代数字文化生产的进化与升级——腾讯新文创生态的布局与思考》的分享。整体复盘了腾讯在文化维度的布局思路,尤其是从“泛娱乐”升级到“新文创”的整体考虑,完整阐述了腾讯对IP的理解,并结合腾讯的实践,通过新文创的思维方式,以传承发展、挖掘演绎、原创精品和构建生态四个层次详解了新文创在实践中的应用。

1.jpg

  △授课现场

2.jpg

  △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影业CEO、青腾大学校委 程武

  正如青腾未来文创学堂的宗旨——助力创始人学员实现认知升级、资源升级和产业升级。这次分享对于学员来说,对腾讯文化维度的布局和思考有了较为完整的认知,更认知和洞察了行业发展。对于腾讯自身来说,首次系统的全面阐释其文化战略,更是一次自我迭代的全面升级审视,作为文化龙头企业,为内容创作与内容传播带来更多新的可能。

  基于新文创的腾讯文化战略

  当下的中国,时代发展阶段必然要求文化娱乐消费升级,这需要内容生产者要有意识的文化赋能内容,需要平台方要有意识的加以引导。此外,从产业价值来看,如何延长文化商业链条,像迪士尼那样倍增文化商业价值,打造文化商业帝国,成为国内龙头文化企业亟待破题的课题。

  2011年,腾讯首提“泛娱乐”战略,着重以游戏为基础,开始展开多元的数字内容布局,进入了一个有战略思考牵引的自觉积累过程。2018年,腾讯将“泛娱乐”战略升级到“新文创”,不仅是基于新时代、新趋势、新变革的表达,更是应对文化生产方式前所未有的变革的挑战,做大做强企业,寻求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的体现。

  这两年,腾讯定位逐渐明晰,即腾讯是一家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科技和文化公司。如何借助互联网,最大化的发挥科技和文化赋能,并体现龙头企业的责任担当,这注定了腾讯要基于定位来思考其文化战略。正如腾讯公司首席运营官任宇昕曾提及:“腾讯致力于持续创造和传播好内容,不仅要得到用户喜欢,更要有文化担当。”

3.jpg

  在2个小时的分享中,程武不止一次的提到:“新文创,核心是新的思维理念和新的方法论。新文创是一种新的文化生产思维,一种突破商业局限的新协作方式,一种数字文化生产的新解决方案。”

  那么,这个文化生产思维、协作方式、解决方案是什么?可能还要结合文化产业的特性,从里面寻找答案。

  结合腾讯业务版图,文化维度的布局主要集中在IEG(互动娱乐事业群)、PC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以及阅文、腾讯音乐娱乐等子公司,涵盖了游戏、动漫、影视、文学、音乐、电竞等多个垂直业务。

  腾讯在文化维度的业务布局,其实已经包含了文化产业各重要领域,包括范围非常广,这些领域之间有什么特殊性?为何这些领域非要放到一起,又称之为“文化产业”?在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看来,这些分属于文化产业各细分领域的具体业态、具体业务,有三大特性规律可寻:

  一是各细分领域、各业态,各自业务特点具有强相似性。即内容生产方式,商业模式等具有通适性;

  二是各细分领域、各业态,各自业务之间具有极强的关联性。建立在一定的关联业态基础之上的内容再生产,即由一个业务到另外一个业务的开展,不是从0到1的过程。

  三是各细分领域、各业态,组成了一个具有系统性的整体。各业务之间具有协同性,类似多兵种协同作战,航母编队,业务之间的转化、组合、叠加,能产生1+1>2的效果。

  文化产业是个工业化生产的体系,众多小微文化企业更容易把产业链环节上的点做到极致,但做成产业链,则需要产业间的协同和创新,类似腾讯这样的龙头企业,基于互联网和科技优势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有效的把各细分领域进行有机的关联,打造一个完整的系统性生态体系,可更好的赋能内容创作与内容传播。事实上,新文创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腾讯牵引内部业务、连接外部伙伴的一个解决方案。

  基于上述三大特性,新文创的系统性如果是一个圆的话,那么这个圆心就是IP。它牵引着腾讯从“以作品为单位”变成“以IP为单位”的文化生产方式转变。

  腾讯新文创的IP认知系统

  在程武看来,新文创的指向是积累文化资产。文化资产就是腾讯除了在互联网这套体系之外,所寻求的另外一个基础支撑,即假使没有互联网,是否可像迪士尼、漫威那样,掌握着可开发、可延续、可授权的核心价值。换句话说,腾讯新文创积累的文化资产就是IP,文化资产积累的核心竞争力就是IP的系统开发能力。

  纵观美国、日本文化龙头企业发展,无一不是依仗IP打天下。要想在文化内容领域立足,并取得可持续的成功,核心是要能够积累自己的文化资产,也就是不同的角色、符号,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根本上决定了一个公司的价值与生命力。像迪士尼,能取得今天这样的绝对优势,凭借的正是它旗下四百多个优质角色,进而通过多维度的衍生能力,打造出了持久生命力的文化产业链。

4.jpg

  对于IP,大家都不陌生。很多人简单的认为,IP就是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特别是近些年,热度到了逢人逢场合必谈IP的地步,很多公司抢IP、囤IP到了买无可买的窘境。甚至《新华字典》都被当作IP来抢,感觉但凡是知名的东西就是IP。很多人也试图对IP进行定义,各种解释五花八门。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到今天,我们确实需要一个相对系统的理解,以便指导实践。腾讯对IP的理解是:经过市场检验的可以承载人类情感的符号。这里有几个关键词,一是“经过市场检验”,它必须是大众接受的,要有一定的用户基础;二是“承载人类情感”,要能够让人产生共鸣,在里面有寄托;三是“符号”,大家一看到这个符号,就能想起它所代表的情感。

  除了定义之外,在腾讯的IP系统里,还赋予了IP更加深层次的内涵:是由不同层次的要素构成的。腾讯内部用金字塔结构,把IP分成了六个层次,从上往下,依次是:价值观、个性、世界观、故事、多元演绎、商业变现。

5.jpg

  其中,价值观、个性、世界观、故事,是一个IP最核心的组成要素,决定了一个IP的基本特征,是塔尖和塔身。它们的属性、强弱,决定了IP的特质,相对应的开发和演绎的路径也会不同,更决定了商业变现的不同手段和结构。因此,多元演绎、商业变现,可看做是金字塔的底座。

  为了便于理解,让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从空间和时间维度上来解释腾讯的IP系统。

  ——空间维度。IP可以说是基于核心组成要素(或者说价值观)的延长线。通过金字塔底座的“多元演绎”和“商业变现”,作用到游戏、动漫、文学、影视、衍生品等不同领域,演绎成具体的一个个产品。

  ——时间维度。IP是长线培育的结果,不是简单买一个版权,然后消费它的影响力,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静水流深式的长线培育,不求一时一刻的发力,漫威IP持续十几年霸屏荧幕,影响力和商业价值不减,就是证明。

  总之,不管空间维度还是时间维度,IP都是一种“文化场域”的延伸体现。这些归根结底,都是基于核心组成要素的拓展。这种拓展,既要注重顶层设计,也要注重文化产业系统的完整性,更要注重不同业态的文化内容和调性的一致性、关联性和延续性。

  腾讯新文创实践的四个层面

  基于新文创的思维和理念,腾讯已经在传承发展、挖掘演绎、原创精品和构建生态四个层面做了探索和实践。

  需要重点说明的是,这种探索和实践,更加注重文化价值与产业价值的互相赋能。较之泛娱乐,新文创不仅重注体验价值、产业价值,更加注重文化价值。同样,也从以往只关注“粉丝经济”,发展为对产业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如何良性循环和互相赋能的关注。话说回来,只注重文化价值而忽视产业价值、体验价值,也形成不了良性互动,无法持续。只有让文化价值和产业价值真正有机结合起来,数字文化产品才可能走得更远,才更具生命力。也只有这样,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有路径与方法论。

  传承发展,有机融合

  意思是让潮流体验与经典文化IP有机融合,既提升数字内容的文化内涵与吸引力,同时也进一步放大经典文化符号的影响力和情感附加值。

  如《王者荣耀》之所以有这样的成绩,除了玩法不断的创新,流畅的游戏体验,大量取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游戏英雄角色,在其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在游戏中正式上线的96个英雄中,超过70%都是经典传统文化IP,比如像李白、王昭君、杨玉环、花木兰等等。

6.jpg

  再以腾讯与敦煌研究院共同研发的取材自敦煌盛唐飞天形象的“杨玉环敦煌飞天皮肤”为例,为了做好这款皮肤,在敦煌专家的指导下,腾讯用了6个月的时间,投入了22位设计师,前后一共出了37个版本,才最终定稿。这个飞天皮肤的仪态、颜色、服饰、肢体比例,每一个细节,都可以在莫高窟里找到出处和原型。从用户反应来看,飞天皮肤在游戏中非常受欢迎,有超过7000万用户持有,穿戴比率在200多套皮肤中排名第二。

7.jpg

  挖掘演绎,情感增值

  今天的游戏行业,也已经跟早几年的野蛮生长完全不同了,只有在游戏玩法上的创新、题材上的创新,用户情感的代入感更强,才能获得更稳定的市场预期。但如何做好,一方面是借鉴国外的先进游戏玩法、题材,另一方面就是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玩法创新相结合。

  如《尼山萨满》这款游戏重现了流传千年的少数民族神话传说。它的灵感来自于《尼山萨满传》,这是一个在北方少数民族中流传了上千年的神话传说,讲述了一位名叫尼山的女萨满,手持神鼓,深入冥界驱魔,历经艰辛,帮助无辜孩童寻回灵魂的冒险故事。在这个游戏里,腾讯选择了节奏音乐这种玩法,同时整个画风也采用了大量中国风的剪纸设计元素,构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民间传说。上线后,在网络上得到了接近满分的评价。

  △《尼山萨满》

  再如腾讯影业正在拍摄的电视剧《我们的西南联大》,表现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师生对知识的不懈求索和对国家文脉的顽强坚守,再现中国近代史上,少数几个真正有可能成为文化符号的历史事件,将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引发更多的情感共鸣。

  又如腾讯正在筹备的“古龙全系列全版权IP开发”,致力于重新打捞武侠题材的价值。尝试借鉴漫威的经验在古龙先生创作的像楚留香、小李飞刀、萧十一郎这些人物角色的基础上讲好原有的故事,同时在他们之间创造出新的武侠故事出来,以对标中国特色的漫威体系。

  吸取精髓,原创精品

  在对既有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和演绎的同时,腾讯也在通过吸纳传统文化的精髓,打造具有文化内涵的全新现代IP。

  融汇了中国红娘文化与狐妖文化的《狐妖小红娘》就是一例。作为腾讯动漫平台的顶级国漫IP,目前,《狐妖小红娘》的漫画点击量超148亿,网络播放量超55亿,是B站上播放量最高的动画。同时《狐妖小红娘》也已经成功打入日本市场,成为国漫复兴的代表作。它的同名手游预约量已经突破了1800万,漫改真人影视剧也在筹备。同时,《狐妖小红娘》落地杭州,与这个有着白娘子和许仙这样浪漫传说的城市成功牵手,小红娘不仅成为杭州公交的形象大使,也将落地腾讯与杭州共同打造的中国首个国漫IP主题旅游景区。

8.jpg

  还有极具中国道家文化底蕴的《一人之下》,目前仅动画的全网播放量已经超过35亿。基于这个IP,也衍生出了丰富的原创内容,其中包括了一个叫“人有灵”的潮牌服饰,在90后和00后中,非常受欢迎。

  开放能力,构建生态

  近年来,腾讯联合各地,深挖传统文化价值,先后合作了云南、成都、洛阳等地方政府,以及故宫、敦煌、秦始皇陵博物院等文博机构,围绕数字化和文化IP的塑造,做了不少的系统化合作。

  △腾讯x故宫

  如用新文创赋能文旅融合,今年5月腾讯与云南省政府共同推出了“新文旅IP战略合作计划”,把数字内容和旅游场景进行深度融合,是用新文创思路在文旅领域进行的一次全新探索和尝试。

  △腾讯x云南

  在顶层设计层面,依据云南的文化和气质,提炼出了轻松、自在的“自在云南”的核心价值观,还为云南设计了一个全新的IP形象——“云南云”。

  在具体业务层面,牵引腾讯的线上内容业务与云南多元文旅场景相融合,为云南打造全新的文化旅游体验。目前,包括影业、游戏、动漫、文学、音乐、体育等诸多业务,在云南各州市遍地开花,成为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云南旅游的一大新亮点。

10.jpg

  结语

  作为“泛娱乐”的升级,基于“科技+文化”基础构思的“新文创”,体现了腾讯在文化纬度的一个系统性战略构思。观念的改变,并由此对生产方式、对文化的价值产生新的理解,进而对数字文化生产的自觉变革,凸显了自觉的IP构建和自觉的文化意识。

  通过围绕IP的塑造,从传承发展、挖掘演绎、原创精品到生态构建,逐层扩容,涵盖到最广义的文化产业,渗透到文化内容的方方面面。作为不断开放和生态进化的腾讯,文化生产方式的变革,意味在文化内容层面的指南针和线路图逐渐明晰。

  如同习近平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时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来源|文化产业评论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SCCTT海峡文创智库网的内容所有权归属原作者。SCCTT海峡文创智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SCCTT海峡文创智库对观点赞同或支持。部分经网络转载内容,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删除。

参与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400个字符

关闭

海峡畅想

1,103篇文章  |  3,823次浏览

  • 精彩推荐
  • 广告6
  • 广告7
  • 广告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