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地产精选】生活文创型社区是台湾社区营造的一大特色。在经过了点的示范、线的联结、面的扩散后,社区营造结合生活文化特色元素,从不同的资源视角切入,发展出生态文创、产业文创、工艺美术文创、古迹文创、族群文创等不同主题的社区特色。台湾生活文创型社区营造的经验是:特色文化的多维度开发、注重文化与生活的结合、遵循一定的社区营造规律。这对大陆文化社区再造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现代意义上的社区营造起源于日本的“造町运动”,是为了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通过重构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而达到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我国台湾地区效法日本的“造町”、西方的“社区培力”、“社区复兴”等理论,结合对地方文化产业的挖掘,走出了一条符合台湾地区的特色道路,再现了社区活力,使得文化、产业和经济得以复兴。
台湾生活文创型社区开发现状
经过20年的社区营造,目前在台湾“文化部”社区通注册的社区共有6000多个,这些社区各具特色,但大多数的“营造元素”都来自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以生态资源为主题,形成的生态文创社区;以产业资源为主题,形成的产业文创社区;以传统工艺为主题,形成的工艺美术社区;以古迹文化为主题,形成的古迹文创社区;以族群文化为主题,形成的族群文创社区等。
生态文创社区
生态文创以发现“自然”为主,包含相对原始的自然环境、具有当地特色的人文风貌,在未受干扰的自然地区中,了解、欣赏当地的自然资源,以生物多样性与栖地的永续使用为原则,对当地的特色生物、植物、山川等进行充分挖掘,形成丰富外延的社区形态。
例如,具有代表性的桃米生态社区,在专家考察社区资源后,发现当地有丰富的生态物种、原生植被、溪流山峦、湿地等。于是,以自然保育的发展为主题,构成了桃米生态村社区再造的要素。在开发出“青蛙老板”这一社区代表性物种以后,带动了桃米社区的旅游经济产业,并在这一导向下,发展出解说员、餐饮及民宿业等社区产业,进而青蛙手工制品、社区居民日常活动也相继推出。在整个社区营造过程中,社区居民充分表现出自主能力,挖掘出自然、人文及产业环境的整体价值,为居民创造了高质量的社区生活、收入及福祉,朝向永续的生态社区方向前进。
产业文创社区
地方文化产业强调了当地的产业特色与生活文化,也述说着所在地的生活历史过程与产业结构变迁。通过对当地产业的挖掘,结合文化的加值、转化、创新,可建立独特的社区产业及开发营销模式,塑造地方新兴经济价值与发展契机,提升产业的市场价值与特有形象。
例如,埔里酒厂以盛产绍兴酒闻名,主要是以甘美的“爱兰甘泉水”酿造而成。在社区营造活动的思考中,结合产业文化的思考,认为酒厂展售中心如果只是卖场,是没有根的,必须要与当地文化、工艺、产业、观光相结合,同时也要有酒文化的内涵,才会有发展。于是通过酿酒产业,以“文化酿酒”为主题,设立了产业观光酒厂、开发绍兴宴及绍兴酒香美食、创设酒文化馆,为埔里酒厂所在社区创造出另一种惊人的营业效益。
工艺美术社
在社区营造活动的推动下,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从工艺扶植计划出发,企图从各社区自有的工艺角度出发,以振兴工艺,导引社区工艺自主发展为目的,进而建构出地方工艺文化群落发展的愿景。工艺在进入社区中所产生的学习、研究、创发、生产、使用等活动,也是发展社区工艺必须一一扣连的价值活动。在这样的创新价值链的思维之下,形成了独特的工艺美术社区发展模式。
例如,白米社区附近盛产江某树,加上在“日据”时代受日本穿木屐的影响,于是形成了台湾木屐的供应地。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木屐被塑料拖鞋所取代,木屐产业随之凋零,木屐工艺传承困难。随着社区营造的展开,白米社区在社区实践者的带动下,将木屐工艺作为营造的重点,通过结合体验,让社区工艺作为产品,有了许多文化上的附加值及产品形态上的多样性。社区企业卖的不只是木屐,而是独特的木屐村生活体验,它包含了各种可能性。既是一种生活方式,也充分呈现出地方特色通过体验形式的消费形态。因此,不断吸引游人到此来活络社区,造就了木屐工艺的不断再生。
古迹文创社区
在地方文化的发展上,各种古迹资源是非常珍贵的文化资产。在特定的时期,它们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是一种历史象征和地方特色,甚至背负着历史保留的重担。对现有的古迹展开保护,将现有的古迹资产与现代新元素进行结合,导入社区营造的活动中,并发展相关产业和特色,为其注入生机,形成了主题鲜明的古迹文创社区营造活动。
1912年,日本殖民期间施行街道改造计划,将大溪和平路拓宽,产生了牌楼立面与骑楼空间。大溪镇街市兴起建屋风潮,纷纷采用当时日式巴洛克式浮雕山墙,并混入本土建筑色彩,筑起一幢幢精致美丽的楼坊。随着时代变迁,大溪逐渐没落,昔日美丽的街景也被无规划的开发弄得面目全非。在受到社区营造活动的影响之后,老街的居民开始意识到恢复老街原有风貌的重要性。通过开展“和平老街传统空间美化工程”,并以传统木器为特色,形成了“形象商圈”,发展出相关产业及特色生活,为老街注入了一股新的生机,并振兴了地方各行各业,带动了观光发展。
族群文创社区
由于在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地理上靠近、语言上相近、血统同源,文化同根的一些民族聚合体,他们聚集而居,相互影响,形成了特有的族群文化。在台湾社区营造的过程中,特殊的族群同样也产生了特色的营造过程。如客家文化就是族群文化的一个代表,随着迁移的发生,客家人的特质与各地文化相互融合,表现在语言、风俗、习惯和文学艺术上,体现了特有的族群气质,在社区营造中形成了又一种特色。苗栗大湖草莓文化园区,就是客家社区开发中的族群文化社区代表。
在苗栗大湖区客家聚集地,客家传统文化的遗失,让当地政府意识到进行文化振兴的重要性。传统客家聚落与“绿色产业”结合推进,从而达到传承、宣扬及保留客家文化的目标,使得传统客家聚落活化再生。大湖乡由于交通及地理位置的限制,没有较大型的工业,但却是草莓的主要产地。当地很早就开发出了观光草莓园的项目,但一直以来操作方式都是游客来此观光采果,仅局限于农产品的销售。随着社区营造的进行,社区实践者开始结合草莓特色,设置出草莓文化馆、让游客在采果踏青之余,能集娱乐、赏景、教育为一体,在带动旅游发展的同时,能让游客对当地客家文化有所了解,进而带动客家文化博物馆、客家文化节等活动的发展。
地方特色社区营造,已成为台湾社区营造的一大亮点。通过对文化的充分挖掘,在政府的引导之下,由下而上地调动社区居民的参与积极性与社区凝聚力,培养社区营造的共同意识,带动了社区环境、社区产业、社区福利、社区教育、社区文化的全面发展,形成了台湾社区营造活动百花齐放的特色。
台湾生活文创型社区开发经验
经过多年发展,台湾特色文化社区的开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模式,也对社区营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注重特色文化的多维度开发
(1)文化分布维度。很多专家学者在最初进入社区时,首先要对该社区的文化分布进行全面的了解。借助于绘制台湾文创社区文化地图的方式,揭示该类型社区分布特点及构成元素,从宏观层面上进行总体判断,形成了确定社区营造主题的依据。
(2)文化类型维度。从不同的文化类型出发,开发的社区模式包括:族群文化社区、民俗文化社区、生态文化社区、传统产业文化社区、农业产业文化社区、民间工艺文化社区、古建筑文化社区、美食文化社区、传说文化社区等,创意社区呈现多维度。
(3)文化资源维度。从“人、文、地、产、景”等5个类型,在对当地特色文化资源进行全面分析后重点展开。如某些社区以“人、文”为主要资源,带动其他文化资源的发展;有些地区则以“地、产”为主要资源,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通过对社区最重要的文化资源进行评估,形成社区营造的主线。
(4)文化发展维度。文化有一个积累的过程,从演化的角度,不断考察当地文化的演变过程,对一些处于消亡或休眠状态的文化进行思考,是否可作为社区营造的关键资源,并在传统文化中加入新的要素,从而碰撞出新的创意元素,达到社区文化活化的目的。
结合“生活”,发展文化创意社区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文化的独特性为核心,透过内容来创造价值的产业。基于对“文化即生活”的思考,台湾地区将“文化”定义在更加广义的层次,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文化创意产业”,包括核心知识、高质美感、深度体验3个核心。创意的挖掘来自生活的方方面面,如食艺游憩、自然乐活、心灵空间、茶禅一味、原乡风情、人文风尚、传艺体验等。
通过总结台湾社区营造的过程不难发现,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与“生活”的结合异常紧密。不同类型文创社区虽然营造的过程有差异,但对文化与生活的结合认知却非常一致。社区营造的过程,表现在社区创意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社区产业来源于对生活的思考,同时也映射到生活中。由于思考的层面考虑到了居民的日常生活,所以在社区营造的过程中,才能形成自下而上、全民参与、集思广益的现象。
遵循一定的社区开发规律
台湾社区营造的过程是一个“融合、转化、反思、再构建”的动态过程。在营造过程中,思考社区所处的阶段尤为重要。配合社区的发展过程,台湾政府部门和NGO部门也在不同阶段采取了不同的支持和引导措施。
(1)在第一阶段的融合过程中,注重对社区资源之间、社区居民一政府-NGO-学术团体之间、社区产业之间的融合问题加以思考和实践。
(2)在第二阶段的转化过程中,注重对资源到价值的转化思考,如对文创资源的历史活化;传统产业到生活文创型产业的转化;社区文化的符号化转化等方面进行重点关注。
(3)在第三阶段的反思过程中,能够接受并不完美的营造过程。在社区营造中积极面对问题,探讨社区凝聚力提升问题、社区营造元素持续性问题、社区资源分配问题等,从而为社区获得进一步的营造能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经验。
(4)在第四阶段的再构建过程中,打破固有思维,对社区培力体系、总体营造体系、跨社区资源整合体系进行充分的再构建,构成一个螺旋形上升途径,有助于在社区营造中突破“瓶颈”,进而达到永续发展的目的。
结论与启示
文化资源具有高附加值、低消耗性等特点。在提倡新农村建设和新社区建设的背景下,通过“文化+社区”的形式,从社区的独特生活文化特色出发,提升社区再造的资源价值,从而渗透到社区经济、产业、福利等其他方面,推动社区实现跨界融合和发展,能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基础。
台湾生活文创型社区的营造之路,为大陆提供了可参考的模式和经验。从“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社区营造,到“自下而上”的居民主导社区营造,台湾经历了社区的点、线、面的发展过程。在引进日本社区营造主题资源“人、文、地、产、景”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地域特色文化和生活文化的实际情况,在营造过程中创造出了独特的模式,形成了主题鲜明的特色社区。(来源 :华汉文旅)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SCCTT海峡文创智库网的内容所有权归属原作者。SCCTT海峡文创智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SCCTT海峡文创智库对观点赞同或支持。部分经网络转载内容,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删除。
参与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4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