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八成受访者愿去有大文化IP背景的景点,然而……

文旅休闲
海峡文创
海峡文创
Apr 1, 2019 8:47:21 AM
[ 海峡文创导读 ] 当下,“打卡式”旅游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年轻人的需求,文化IP成旅游产业增长新爆点。

  清明小长假即将来临,接下来还有五一、端午小长假。很多人早早就安排好了出行计划,抢购了火车票或机票。当下,“打卡式”旅游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年轻人的需求,文化IP成旅游产业增长新爆点。近日,一项由2003名受访者进行的调查显示,超八成受访者愿去有文化IP背景的景区,但在各地纷纷开展文旅项目设计和开发的同时,文化旅游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还存在各种问题。

  1、82.1%受访者愿去有大文化IP背景的景点

  重庆某公司财务人员王歆(化名)在几年前的夏天去了一次长白山。“长白山是小说《盗墓笔记》里一个非常重要的地点,剧中的主角在那里发生了一系列故事,大部分喜欢《盗墓笔记》的读者都会想要去长白山亲自观赏一下书里描绘的风景,我去的时候遇到一些读者在长白山举行小型粉丝交流会。”王歆还注意到,近些年有很多重走电影取景地等旅游活动。

1.jpg

  ▲ 吉林长白山天池风光 中国经济网资料图 卢忆/摄

  北京某高校大学生谭茗(化名)特别喜欢故宫,在北京读书期间去过故宫十几次。“故宫经常会办一些展览,比如古代意大利皇家服饰展,非常吸引我。即使去了这么多次,我也乐此不疲,每次能有新的体验,收获新知识”。

  调查显示,制定旅游路线时,82.1%的受访者会选择去有大文化IP背景的景点,其中18.6%的受访者会经常去。

  “我之前特别喜欢一部电视剧,这部电视剧是在上海的一个影视基地拍的,拍完之后一些场景被保留下来。我在微博上看到很多和我一样喜欢这部电视剧的朋友去那旅游,穿着和剧中人物类似的衣服,来模仿主角相遇时的场景,我觉得非常有趣。如果有机会,我去上海玩的时候一定会去这个影视基地看看。”谭茗说。

2.jpg

  ▲ 12月3日,观众在横店影视城参观游览。新华社记者翁忻旸/摄

  王歆认为,不是有一个好的IP就一定能成为好的旅游景点,“我更在意旅游产品的实际质量,是不是真的有趣好玩。我会在网上看很多评价,如果大家都觉得不错,我才会考虑去”。

  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旅游学系主任杨勇认为,一个优秀的文化旅游品牌,需要有市场号召力,也就是说市场上应该有这方面的需求。

  “在市场有这方面需求之后,这些优秀的IP旅游品牌还需要一些特征,比如需要有很强的故事性、体验性、文化性,当一个IP能成为一个开发的产品或资源之后,就必须要有它自己独特的文化标识,内涵和故事,以及丰富的产品演绎。”他说。

  287.7%受访者体验过文化旅游

  华南理工大学大三学生祁磊(化名)曾为了参加音乐节和看比赛去异地旅游。“我曾经参加了一个露营的草原音乐节,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晚上和朋友一起躺在草原上看星星、唱歌,非常美妙。当球队去客队所在地比赛时,我有时也会选择去客场观看比赛,去不同的地方接触不同的球迷文化和看台文化很有意思,可以看到各具特色的手幅和Tifo(指可覆盖看台的大型横幅或拼图——编者注),听到不同口音的口号和呐喊,感受到所有人的热情和激情,也能对这个城市的文化有个快速简单的了解”。

3.jpg

  ▲ 游客在长沙游玩 中国经济网资料图 李培/摄

  谭茗去过重庆、成都和长沙等城市。“我都是在微博上看到一些比较吸引我的东西才去的,比如说重庆的轻轨、地形建筑,还有火锅等美食。我曾和朋友一起去长沙看了橘子洲的烟花秀,喝了一种非常出名的‘网红’奶茶”。

  调查显示,87.7%的受访者体验过文化旅游。受访者参与最多的是与旅游地传统文化故事有关的文化旅游(65.8%),然后是与当地民风民俗有关的文化旅游(58.2%)、与文学影视艺术作品有关的文化旅游(44.7%)等。

  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旅游学系主任杨勇表示,现在大家的旅游需求多元化,一些新奇的需求越来越多,一些城市有独特的建筑风貌和文化风貌,能给大家提供一种非常新奇的体验。

  3受访者最喜欢美食主题和民宿主题文化旅游

  调查显示,从文化旅游产品类别来看,受访者最喜欢美食主题旅游(61.3%)和民宿主题旅游(56.6%)。从文化旅游产品特点来看,受访者对能深入参与体验的文化旅游产品(60.5%)最感兴趣,然后是能休闲、放松、娱乐的文化旅游产品(54.8%)。

4.jpg

  ▲ 重庆火锅 中国经济网资料图缪杰娴/摄

  祁磊更倾向体验与音乐、游戏或足球相关的文化旅游。“我希望这种文化不是为了发展旅游产业凭空硬造出来的,而是比较真实的,有活力的原生态的文化”。

  杨勇指出,一方面,文化旅游品牌的建立需要企业的助力,因为开发的主体是企业,也需要各方资本的介入,形成一种有效的资本介入机制,要把市场上的资本资源和人力资源结合起来,充分地考虑到市场需求,开发出一系列产品来。另一方面,政府作为管理者,需要做两件事,一是为产品开发提供一系列保驾护航的机制;另一个,就是要在允许开发的同时进行有效监管,避免过度开发、恶性开发、开发偏差的行为出现,“如果将一个传统文化‘恶搞’掉了,造成的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

  4、文化旅游产品如何才能更有文化

  67.6%受访者建议重视差异化和创意性

  王歆认为,目前的文化旅游市场服务还不完善,特别是一些动态信息的告知不及时,“比如每个时节景区的天气变化,景色变化,人流量情况,或者是一些景点关闭、交通管制等动态。很多次我都是到了景区门口才被告知这些信息”。

  祁磊喜欢文化旅游,在他看来,一些地方商业气息太重,文化环境不够真实。“比如每个城市都有一条古街,但是大同小异,全都是卖东西的,而且大部分东西根本没有地方特色”。

5.jpg

  ▲ 重庆解放碑商业街 中国经济网资料图 缪杰娴/摄

  目前文化旅游市场存在哪些不足?调查显示,形式单调重复,千篇一律(61.9%)被受访者认为是最大问题,然后是没有挖掘文化内涵和结合地方特色(56.0%),以及体验不够深入(54.9%)等。

  谭茗发现,现在一些地方已经做了很多努力,用了很多宣传渠道,文创产品也比较富有创意。“我时常会买一些纪念品送人,但总体还是偏向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在旅游过程中只用上了眼睛,互动性的东西比较少,不够有趣”。

  杨勇指出,目前文化旅游产业没有真正发展起来,人才也短缺,学校相关专业的课程也较少涉及这些方面。“我国文化旅游市场其实蕴含了巨大的需求,但大家还没找到恰当的方向,产品开发还不到位,需要快速跟上”。

  提升文化旅游品质,67.6%的受访者建议在差异化和创意方面做足功夫,60.9%的受访者建议发掘本地旅游项目的特色与亮点。

  调查中,58.7%的受访者希望积极探索和打造优质而独具特色的IP内容。

6.jpg

  ▲ 西安 骑摩托车的兵马俑 中国经济网资料图 张羽/摄

  “IP是一个基础,如何在IP的基础上开发出一系列有创意的产品,才是最难的。比如像迪士尼、故宫,都是在这方面做得好的典范。有报道说故宫的创意产品销售了15亿元。故宫本身是一个博物院,陈列的东西都是固定的,但是开发的创意是活的,在这个过程中,如何通过这种生生不息的创意活动将其开发出来,其实是整个文旅产品开发最核心的一个点。”杨勇说。

  “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和面貌,但没有成功地挖掘这些东西来吸引人们去旅游。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文化有意思的城市会更有吸引力。”谭茗觉得,如果“网红”城市或者“网红”景点人太多也会非常影响旅游体验,他建议视情况限流观赏,同时降低收费。

  关于文化旅游开发和保护传统原生态文化之间的平衡,杨勇认为,这需要既保护又发扬,在保护、传承和发扬这三者之间形成一个平衡,“第一是需要大家各取所需,能够有动力去开发,第二是需要在一个可控、规定的框架内去开发,既能够把我们的一些产品开发出来,又能够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而不至于对传统文化造成伤害”。来源|中国青年报

  注:参与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00后占1.8%,90后占26.0%,80后占50.6%,70后占15.6%,60后占4.6%。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受访者占29.0%,二线城市的占45.7%,三四线城市的占20.6%,县城或城镇的占4.2%,农村的占0.6%。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SCCTT海峡文创智库网的内容所有权归属原作者。SCCTT海峡文创智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SCCTT海峡文创智库对观点赞同或支持。部分经网络转载内容,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删除。

参与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400个字符

关闭

海峡畅想

1,103篇文章  |  1,878次浏览

  • 精彩推荐
  • 广告6
  • 广告7
  • 广告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