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诗剧《只此青绿》再现古老东方美学,开启沉浸式“赏画”模式

戏剧演艺
海峡文创
海峡文创
Sep 15, 2021 4:43:27 PM
[ 海峡文创导读 ]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真正地动起来、活起来。

 

一轮明月朗照千年,展卷人在月光下与王希孟四目相对;兢兢业业的故宫博物院文博工作者们,与勤勉不辍的古代工匠们共同汇成一幅情景交融的人文画卷……

日前,由周莉亚、韩真共同执导,故宫博物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品,域上和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北京四海一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出品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在北京国家大剧院进行了首轮演出。《千里江山图》化身舞蹈诗剧,用舞台重现传统美学,连线千年静与动,为观众开启沉浸式“赏画”体验。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剧照

跨界融合  创新传播

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是时代和人民赋予文化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故宫博物院与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强强联手,决定用舞台艺术的形式,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真正地动起来、活起来。

以舞台艺术的形式发掘北宋青绿山水代表画作《千里江山图》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是在保护好文物并充分挖掘文物背后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是为文物及其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寻求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和途径。

《只此青绿》是文博与表演艺术的连线,是跨界艺术门类的交流互鉴。故宫博物院和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合作将以精品剧目的创排为起点,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色彩,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光辉和表演艺术的创新活力。

以今人视角 溯源传统文化

如何将一幅古代名画变成一部舞台艺术作品,是创作者面临的最大难题。最终,在强调戏剧情节与冲突及突出人物超越古今的内心情感中,创作者选择了后者,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以今人视角切入、溯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众跟随一位现代故宫研究员——展卷人,循着“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的篇章纲目,徜徉在富有传奇色彩的中国传统美学意趣之中。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剧照

该剧采用时空交错式的叙事结构。展卷人因对《千里江山图》的潜心钻研,走入了希孟的内心,伴其历经了呕心沥血绘制《千里江山图》的宝贵时光,与这位只有寥寥数字记载的“天才少年”心心相印,探寻出了《千里江山图》“独步千载”的偶然与必然,读懂了古老文物与现代人之间的情感连接。

突破时空 青绿贯穿始终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中,同心圆舞台突破时空壁垒,巧妙地呈现了中国传统画卷的“展卷”过程。画中的天地无边、山水无界,一切都在行云流水之间,悄然转化。

该剧的舞台设计和舞台调度都非常复杂,采用地面转台和空中圆弧机械动作,创造出了“天旋达到3圈,地转达到4圈,上下左右都可以进行移动”的舞美效果。同时,所有舞台设计都必须和演员的调度、投影的结合紧密配合,不允许有任何差错。

在这样极为严谨的精密设计中,观众能够有“《千里江山图》活了”的惊艳之感,感受到大宋青山绿水背后中世世代代相传的民族精神。

青绿,是这部舞蹈诗剧贯穿始终的意象。

《千里江山图》上的青绿颜料在幽暗的光线下,会发出宝石的光芒。正是这刚柔并济、雅致清丽的“青绿”引发展卷人思考、带领他进入希孟的精神世界。借助这一意象,章节的铺排也暗含着希孟和展卷人的内心逻辑,完成了他们的情感闭环。

青绿虽贯穿始终,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绘画是静态的,但是舞蹈是动态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7个篇章按照《千里江山图》的成型逻辑设置,舞台上所使用的颜色从清淡一直到浓重,自然的过渡逐渐形成了青绿的色彩;在舞段安排上,亦捕捉了画中山石的概念,将山石的意念化感受搬上了舞台,展示了《千里江山图》精湛的作画工艺与纯粹的宋代美学。

文博顾问把关 精益求精

为精准再现宋代美学,创作者大量阅读文献、听取专家意见,在古书古画中求证。故宫博物院也充分发挥专家资源优势,为主创团队给予鼎力支持。故宫派出多位文博顾问,给主创团队和演员们讲课,带领他们参观文物修复的现场,观摩书画院研究员工作的场景。

对于舞台呈现,一向严谨认真的故宫文博专家的要求是苛刻的:大到要求舞蹈动作设计要符合文物工作者谨慎的形象,不能对文物安全有丝毫的、潜在的威胁;小到演员握笔的方式是否专业,都精益求精。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剧照

非遗顾问传艺 专业精准

剧中,通过展卷人的眼睛,观众还看到了希孟背后的工艺人——篆刻人、织绢人、磨石人、制笔人、制墨人,以及宋代工艺技术的登峰造极。

纸保千年,绢保八百,《千里江山图》是绢本设色画,900多年过去依然完好,说明当时的绢织技艺非常高超;整幅画作的设色以石青、石绿为主,即使过了900多年,颜料依然保持很高的纯度,画面鲜亮,透着辉煌气质……这幅画不光需要天才少年希孟,还需要顶尖的书画工艺保驾护航。

工艺人默默付出,却无名无姓,“这就是平凡中的伟大!我们不光要记得希孟,还要记得这些工艺人,让他们在舞台上活过来,让更多观众看到他们的存在。”周莉亚、韩真不约而同地说。

为了在舞台呈现和动作表达上更加专业精准,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的协助下,剧组邀请到了相关工艺的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入排练厅现场讲解,手把手教学。演出时使用的丝绢、毛笔、工具、模具等,几乎都是非遗传承人提供的真实物品。

据悉,在文化和旅游部的大力扶持下,该剧已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剧目。该剧的全国巡演于9月正式启动。首轮将在18个城市上演50余场演出。

来源 | 沉浸文旅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SCCTT海峡文创智库网的内容所有权归属原作者。SCCTT海峡文创智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SCCTT海峡文创智库对观点赞同或支持。部分经网络转载内容,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删除。

参与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400个字符

关闭

海峡畅想文创集团

586篇文章  |  2,353次浏览

  • 精彩推荐
  • 广告6
  • 广告7
  • 广告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