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告别2019,按惯例,要做一些总结和梳理。作为亲历者和记录者,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一年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依然带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无论是文化和旅游与科技的深度融合,还是文化和旅游与金融的创新合作,亦或是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文化和旅游产业所发挥的坚实作用,文化产业正在为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而努力着。
2019年,文旅产业发展中有哪些关键“节点”曾引发广泛关注?又有哪些关键词为文化产业注入发展新活力?让我们聚焦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盘点一下2019年度文化产业发展离不开的热点“关键词”。
01“夜经济”
“夜经济”,即夜间经济。2019年8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41号)中,“主要任务”第七条提出“大力发展夜间文旅经济。鼓励有条件的旅游景区在保证安全、避免扰民的情况下开展夜间游览服务。丰富夜间文化演出市场,优化文化和旅游场所的夜间餐饮、购物、演艺等服务,鼓励建设24小时书店。到2022年,建设200个以上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夜间文旅消费规模持续扩大。”这是2019年相关国家政策中第一次出现“夜间经济”一词。
“夜间经济”一词,其实是“舶来品”。夜间经济(night-time economy)是源自20世纪70年代英国为改善城市中心区夜晚空巢现象提出的经济学概念,是指发生在当日18∶00到次日6∶00以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为消费主体,以第三产业,如:休闲、旅游观光、购物、健身、文化、餐饮等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城市消费经济。
近年来,各地为激发“夜间经济”的增长潜力,相继推出具有当地地域特色的夜间文化项目,打造地域精品旅游夜间文化品牌,吸引游客前去观光。如:浙江杭州的夜游西湖,晚间乘船游湖,听戏曲、看商演,丰富视听感受;上海的黄浦江夜游风光,尽览外滩灯火;香港维多利亚湾的夜景鸟瞰和焰火表演,现代气息浓厚;江苏南京夫子庙的夜市,古韵之中,展现秦淮文化……
2019年,“夜经济”迎来发展机遇期,开启加速上升模式,各地也纷纷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拉动夜间经济繁荣发展:
北京商务局发布《北京市关于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增长的措施》,着眼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打造 “夜京城”地标、商圈和生活圈,并设立市、区、街(乡镇)三级夜间经济“掌灯人”,负责统筹协调本级夜间经济发展。
上海出台《关于上海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打造“国际范”、“上海味”、“时尚潮”夜生活集聚区,鼓励业态多元化发展,提出建立“夜间区长”和“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制度,由各分管区长和具有夜间经济的相关行业管理经验的人员分别担任。
广州出台《广州市推动夜间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注重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在商业中心、旅游景区等打造夜间经济集聚区,打造国际知名的“广州之夜”品牌,擦亮 “食在广州”招牌,做大夜间餐饮,开展“外摆位”试点,并依托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天河体育中心等,塑造夜间体育品牌。
成都发布《关于发展全市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升级的实施意见》,提出打造夜间旅游景区、夜间视听剧苑、夜间文鉴艺廊、夜间亲子乐园、夜间学习时点等……
根据商务部数据显示,我国夜间经济市场规模到2018年达到228592.2亿元,并且随着我国各地出台政策对夜间经济扶持力度加大、夜间消费场所的服务市场增加等,夜间经济发展规模将呈现爆发式增长,有望将在2020年突破30万亿元。
但目前我国城市夜间经济多以餐饮、购物等消费为主,企业相关投资、产品和服务供给数量及盈利水平等仍较白天有很大差距,需要进一步政策引导和扶持。
02马首“归来”
2019年11月13日,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仪式在国家博物馆举行。随后,马首划拨北京市圆明园管理处收藏,回归原属地,为其百年回归之路画上圆满句号,成为第一尊回到圆明园原址的十二生肖兽首。
早在1860年,十二生肖兽首就开始流离之路,经多次转手、拍卖、捐赠、收藏,迄今有七尊归国,另有龙、蛇、羊、鸡、狗五尊兽首仍流落在外。
此次马首“归来”,再次激起海外流失文物归国的全民关注热潮。
2019年1月,被盗转手国内多省后又流落海外的国家一级文物——春秋“晋公盘”被成功追回。
2019年4月24日至6月30日,“归来——意大利返还中国流失文物展”在国家博物馆举行,向公众展示意大利向中国返还的700余件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此次文物返是中国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中历时最长的案例,也是近20年来最大规模的中国流失文物回归。
2019年7月1日,山西公安民警成功追回被盗墓犯罪集团盗掘贩卖的国家一级文物——西周青铜重器“义方彝”,在此前的5月13日,其已成功将另一同墓坑被盗流失的西周青铜重器“义尊”从境外成功追回。
2019年9月10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对外公布,流失日本多年的“曾伯克父”青铜组器,被成功追索,重新回到祖国。国家一级文物——“曾伯克父”青铜组器是我国近年来实施跨国追索价值最高的一批回归文物。
2019年11月25日,土耳其文化和旅游部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阿纳多卢文明博物馆,向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馆移交了两件中国文物——唐代石窟寺壁画和北朝晚期至隋代随葬陶俑,这是土耳其根据国际公约首次向中国移交在其境内的中国文物。
流失海外文物是中华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民族情感,牵动着海内外爱国同胞的心弦。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执法合作、司法诉讼、外交斡旋、协商捐赠、抢救征集、社会参与等方式,约计有300余批次、15万余件流失文物“归来”,但据统计,仍有1000万余件文物流失海外。
文物流失,渐成过去时,文物回归,正在进行中。
03哪吒
2019年,一部《哪吒》重新启封了“国漫”崛起的全民呼声。截止至10月11日晚间,《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最终票房成绩定格在了49.7亿,位列中国影史票房第二位,创造了中国影史动画电影新纪录。
从《魁拔》到《哪吒》,中国动漫电影一直在进步,一直在努力。
2011年,一部《魁拔之十万火急》以国产奇幻动画系列大电影的定位走进了中国院线,开启了行业创作者对国产动漫的探索之路。
2015年,《大圣归来》以“黑马”之势,在低迷已久的国产动漫市场中杀出重围,收获9.56亿票房,国产动漫再次进入观众的视野。
2016年,《小门神》《大鱼海棠》再次大获好评,优质的画面、场景沉浸力的提升,影片配乐更是掀起翻唱热潮,我们看到了国产动漫的起步与摸索。但剧本内核的薄弱,也造成了影片评价两极化严重,票房也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2017年,国产动漫电影作品《大世界》《大护法》相继加入“大”字辈,其内容构思上的巧妙、画面逻辑的精细,标志着国产动漫创作者开始对动画内核情节的深入研究,独特的视角,触发了观众对优质国产动漫作品的进一步渴求。
2019年年初,《白蛇:缘起》的逆袭,让国产动漫电影深深烙上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印记。
而《哪吒之魔童降世》更是创下“国漫”上座率之最。作为首部IMAX“国漫”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特效镜头占比达80%,制作团队超过1600人,仅申公豹变身不到5秒的镜头就做了3个月。影片在内容上是对古典名著进行创造性地改编,激发了观众对本民族的、传统的、经典的文化的需求。
回顾中国动漫电影,只有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宝库”,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打磨,才能缔造经得住时间检验的“国漫”精品。
04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的新表述,表明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根本在于经济的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根本途径。
2019年,是文旅融合提质增速发展的一年,也是激发文化旅游产业活力的一年,我国文化旅游产业迈入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的关键阶段,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到45.97亿人次,同比增长8.8%;入境旅游人数10876万人次,同比增长4.7%;出境旅游人数11990万人次,同比增长8.5%。
2019年1月,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出台《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的指导意见》,大力推动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优质旅游发展。同时,针对虚假宣传、强迫消费、安全卫生等突出问题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从管理层面为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建章立制保驾护航。
2019年3月,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出台《关于促进旅游演艺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旅游演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争取到2025年旅游演艺市场繁荣有序,同时涌现一批有示范价值的旅游演艺品牌。
2019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文化和旅游规划管理办法》,推进文化和旅游规划体系有机融合,更好实现统一、规范、有序的工作目标。
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宽带移动网络水平,提高文化和旅游消费便捷程度,进一步释放出运用科技创新手段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强烈信号。
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明确鼓励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商旅文体等跨界融合,形成更多流通新平台、新业态、新模式。
2019年8月,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广播电视总局共同研究制定了《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指出打通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最后一公里”,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创造更多文化和科技融合创新性成果,为高质量文化供给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019年,地域特色成为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之一。多地着力打造具有当地地域特点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塑造独具当地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全力打造符合地域文化旅游特色的城市文化氛围和城市文化形象。
随着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层层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力度、广度及深度将得以进一步的加深,也将进一步激发文化旅游产业及相关行业的经济活力。
05“领跑”
11月28日,国际电信联盟正式批准“数字化艺术品显示系统的应用场景、框架和元数据”标准(标准号H.629.1)。
这是继手机(移动终端)动漫国际标准(标准号T.621)之后,我国自主原创、主导制定的又一数字文化产业标准成为国际标准。
H.629.1标准的应用可以使美术馆、博物馆中的油画、国画等艺术品实现高清显示,进入千家万户,既可以解决馆藏作品得不到有效利用展示的问题,也可以通过产业的方式,推动美术馆、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目前,应用该标准的产品已上市销售10万台,直接用户达30万以上。
随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数字技术与文化艺术融合发展的趋势愈加明显,数字技术应用也逐渐渗透进人们的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2019年11月12日,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与吉林省图书馆、黑龙江省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等20家单位在京联合在线发布古籍数字资源7200余部(件),免费供大众阅览和学术研究。据相关数据显示,在线发布的古籍资源总量已超过7.2万部(件)。
无论是数字文化产业标准的国际获批,再次开启中国标准的“领跑”之路;还是5G等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鼎力支持,再次激发文化产业的“爆发”之势,都预见着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将在时代背景下握紧蓬勃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06文化产业促进法
2019年12月13日,国家司法部官网对外发布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送审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送审稿)》共设9章、75条,包括总则、创作生产、文化企业、文化市场、人才保障、科技支撑、金融财税扶持、法律责任、附则。根据草案送审稿起草说明,为着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草案送审稿中特别加强了创作生产部分,对鼓励创作、创作便利、促进文旅融合、质量管理等制度设计的调整完善。同时,为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方向的引导,草案送审稿中将保障国家意识形态和文化安全作为贯穿于本法的“红线”,并在内容、技术、投资等方面作出了制度性安排。
此草案送审稿将按照立法工作程序,经国务院审议后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这也就意味《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产业促进法》2020年或将正式出台。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制定“文化产业促进法”,制定文化产业促进法就是要把行之有效的文化经济政策法定化,以健全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的制度规范。遵循这一立法宗旨,起草工作小组对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部门有关文化产业的规划、政策进行了认真梳理,写入草案送审稿之中。此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送审稿)》公开征求意见,给予了文化产业从业者参与行业法律法规制定的权利,也提振了文化产业从业者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
07游戏禁令
2019年10月25日,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发布《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并自2019年11月1日起开始施行。《通知》主要针对当前游戏中未成年人防沉迷工作存在的重点问题提出包括:网络游戏账号实名注册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时间;未成年人网络游戏付费;行业监管;探索适龄提示制度;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履行未成年人监护责任等六个方面的举措,也进一步明确了网络游戏行业为未成年人提供服务应遵循的原则和规范。
据称,这是“史上最严”游戏禁令。
“防沉迷”相关政策的出台这已不是第一次,有关部门对网络游戏沉迷问题一直很重视,相继出台的相关政策,可谓是一直助推着网络游戏行业二十年的优化发展。
未成年人沉迷游戏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更是引发了不少家庭矛盾和社会问题。一部分自控能力较差的未成年人,由于过度沉迷游戏,挤占了现实时间,占领了现实生活,需要外部力量的规范和引导。
此次《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的制定和发布,是秉承《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精神、依据现下产业发展实际、本着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进行的顶层设计。
08良渚古城
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古城遗址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的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自此,中国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总数增至55处,其中包括文化遗产37处、自然遗产14处、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处,位居世界第一。
良渚古城遗址实证了中国文明五千年。距今5000年前,长江下游已经进入古国文明的阶段,其古城略呈圆角长方形,正南北方向,东西长1500-1700米,南北长1800-1900米,总面积达290多万平方米,被考古专家称为“中华第一城”。
良渚古城遗址体现的早期中华文明不同于世界其他主要早期文明:
世界农业起源中,水稻是中国长江流域起源的农作物,良渚古城体现的正是史前稻作农业的文明成就;
发达的玉文化承载着良渚社会在精神信仰、等级制度、艺术表现以及制作技术等多方面的信息;
在城市文明或早期城市规划方面,良渚古城在空间序列设计上的规划特征,比如由宫城、内城、外城组成的向心式三重空间布局,一定程度上展现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上最早用来强化统治地位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典型案例。
更值得关注的是,良渚古城还有了“新景”。2019年10月31日,中国正式启动5G商用。同一时间,良渚古城遗址成为浙江首个5G全覆盖的国家遗址公园,5G赋能为良渚文化的保护和传播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撑。
5G全覆盖、5G新文明、5G新管理的建设思路在良渚古城遗址的实践,也为文物保护传承工作与时代科技的结合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09区块链
作为2019年文化产业相关论坛的高频词,“区块链”被称为将颠覆互联网的新兴技术,也是近年来互联网领域最炙热的话题之一。
2019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2019年11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属的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区块链白皮书(2019)》中显示,全球区块链技术创新活跃。在专利方面,全球有关区块链专利的布局不断拓展,中国占比显著。中国区块链应用落地步伐显著加快,应用方向也日趋多元化。
有相关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国家层面共发布了24次区块链相关指导政策;地方层面共发布了47次区块链相关指导政策。
政策的扶持,为区块链吹来了加快发展的“东风”,各行各业向区块链抛出橄榄枝。文化产业也加快了与区块链的应用融合发展,将区块链技术主要集中应用于文化产业内的投融资服务;知识产权、版权保护;文化资产交易去中介化;文化产品权益资产化、货币化、证券化;供应链管理;教育就业等领域。
并且,随着区块链技术在知识产权内容保护解决方案和高效应用的推进层层深入,文化产业将逐步实现文化创意内容价值的发现、量定和流通,文化经济也将得以充分的涌流。
10博物馆馆藏资源授权
2019年5月,国家文物局印发《博物馆馆藏资源著作权、商标权和品牌授权操作指引(试行)》。《指引》清晰规划了博物馆馆藏资源著作权、商标权和品牌授权操作路线图。
在授权内容上,《指引》首次就博物馆资源授权内容做出了清晰的界定,分为馆藏资源著作权授权、商标权授权和品牌授权等。
在授权模式上,《指引》详细介绍了直接授权和委托授权两种授权模式,还介绍了独占许可、排他许可、普通许可等三种授权方式的特点以及在操作中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了一般授权期限等内容提出了实际操作建议。
在授权流程上,《指引》以直接授权为例详细说明了授权的一般流程,包括明确可授权的内容、发布授权合作信息、选择合适的被授权方、合作洽谈、签订合同、跟踪反馈与监督管理、授权档案管理与纠纷解决等。
在权利义务上,《指引》明确界定了博物馆在馆藏资源授权过程中应有的权利和义务、质量控制的要求、产权确权及归属,以及违约行为及其相关责任的具体内容。
中国拥有76.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5136家博物馆。博物馆作为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文物资源的主要阵地,拥有着庞大的馆藏资源宝库可待开发。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度全国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开发收入超过40亿元,开发文创产品种类超过4万种。随着馆藏资源的开放和共享,文创产品开发收入和种类的数字将无法估量。
《博物馆馆藏资源著作权、商标权和品牌授权操作指引(试行)》的出台标志着博物馆将馆藏资源授权给企业或其他社会力量去开发文创产品变得“有规可依”,更多的创新主体能够参与文创生态圈的构建,文博单位及市场主体等各方力量,将能发挥各自的资源、人才、市场、设计等方面优势,打通资源、创意、市场全链条,共同开发出文化产业的高质量产品。来源|中经文化产业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SCCTT海峡文创智库网的内容所有权归属原作者。SCCTT海峡文创智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SCCTT海峡文创智库对观点赞同或支持。部分经网络转载内容,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删除。
参与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4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