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若风:数字游戏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现象、新模式

高端声音
海峡文创
海峡文创
Sep 15, 2022 5:10:17 PM
[ 海峡文创导读 ] 数字游戏面向生活,面向民生,面向社会发展的重大主题,特别是利用游戏AI向相关行业跨界,还有很多施展身手的空间。期待数字游戏这次不是偶一为之的破圈,而是一种机制设计,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生态圈和一个新的增长曲线,在这里耕耘,在这里收获,我给乡村以意境,乡村还我以风景。

       

游戏面向乡村振兴赛道

文/孙若风

(武汉大学博导、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乡村振兴风起云涌,天下英雄望风而聚。艺术介入乡村是世界性潮流,中国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师、青年创客,响应乡愁召唤,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和更强的创造力。同为文化艺术谱系的游戏,也在公益指向下为自身寻找新的意义和使命,把赛道通往乡村,在“玩”中体验农家的又一种丰收。这是游戏的新打法,是游戏世界与乡村山水的链接——“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在这个数字化邂逅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二者当会双剑合璧,让共同前行的每一步都演绎出精彩纷呈的景象。

迎着乡村振兴的大旗,数字游戏显然找准了释放青春力量的方向。游戏与人类文明相伴而生,已历经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传统的游戏的内容和形式源自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农耕时期的先民都是在乡村游戏中成长起来的。在数字游戏诞生之后,游戏也因其目标明确、规则清晰、反馈及时以及趣味可感等特征,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并被跨界应用以调动人们的自驱力参与到公益实践当中,公益助农自然也成了今日游戏题中应有之义。今年“99公益日”期间,腾讯游戏《QQ飞车》与黄河水利委员会合作,将上线飞跃黄河主题赛道游戏版本,并且官宣形象IP“小橘子”担任黄河数字文化推广大使,还发起“黄河助农”活动,与农业部“一村一品”工程有效衔接和互动,给一批正在努力打造自身特色产业的乡村合作社、家庭农庄提供品牌建设支持,如参加展会或联合销售活动、提升品种和产品质量等,提升乡村农户的种植能力、营销能力、经营治理能力。这一举措可以视为数字游戏与中国现代农村的融合,是游戏对数字文化乡村的参与和塑造,在这个过程中,游戏也得以敞开自我,让乡野的阳光进来,让泥土的气息进来,让星斗满天、鸟鸣虫吟和草木情深进来,面朝乡村,尽得风流。

数字游戏进入公益,助力乡村振兴,一定程度上是对游戏本质的回归。游戏是哺乳类动物都有的本能,人超出动物表现在游戏更高级,把生产生活经验映射到虚拟世界中。游戏往往是多人参与的方式,在玩伴、“发小”的协同、配合中隐含着集体提升的公益之心。孔子强调依于仁,游于艺,“六艺”的归依,是“仁者爱人”。中国传统文化倡导扶危济困、仁慈行善、互助友爱的精神,这些文化理念实际上也是中国游戏故事的主线、游戏精神的主流,武功不在拳脚而在气节,竞技不在心机而有胸怀天下。乡村从来就是民生的符号,关注乡村就是关注民生,这是我们这个农耕文明大国特有的社会责任和人文担当。千百年来文学作品特别是诗词歌赋,思乡、悯乡、兴乡,是三大主题。今天中国人的乡土情怀,有对农民贴心的理解与同情,有对乡村生态被破坏的忧虑与感伤,有改变落后乡村的使命感,从而形成了乡村振兴的人文基石。游戏正是立足于这样的价值共识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扣准了中国社会的对乡村的同理心和感恩心,击中了大众内心的柔软之处。

乡村振兴正在成为当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空间、文化艺术创新创造的主要舞台,也成为数字游戏论剑的战场。数字游戏这个新战略只是乡村振兴这个大战略的一个很小部分,但对游戏来说,已经是很大的跨越。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现象、新模式,数字游戏这一战法与步法,提供了切入乡村的又一路径:

——公益助力乡村。助力乡村只是数字游戏进入公益的一个方面。近年来,腾讯游戏在公益维度有越来越多领域的应用,比如,利用游戏技术打造数字长城和数字藏经洞,对文化遗产进行深度解读和传播普及,并策划面向公益的文保主题互动游戏——线上云冈音乐窟;又如,关注视障人群弱势群体,探索源于《和平精英》的触觉反馈技术在无障碍领域的应用;开展“智体双百”公益计划,面向城乡孩子提供100间“未来教室”和100个“未来运动场”,让孩子们在科教和体育中激发潜能,健康成长;此外,集结旗下近20款游戏及相关业务,在游戏内或业务平台策划多样化的互动玩法,带领上亿玩家助力达成文物保护、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乡村振兴、航天科普等一系列公益梦想,包括帮助500个乡村学校孩子完成航天梦想,关爱陪伴万名乡村孤寡老人,助力100个乡村打造特色农产业等。 

数字游戏凭借互动机制和技术优势,成为快速凝聚用户、凝聚人群关注和兴趣、凝聚资源通道、达成公益目标的“超级数字场景”,这使得游戏在中国公益事业中具有独立的价值,由此建立起进入乡村振兴的桥梁。青年是电子游戏的主体,挑起了网上慈善的大梁,也成为游戏关联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据2022年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中披露,近三年来,全国每年都有超过100亿人次点击、关注和参与互联网慈善,2021年通过互联网募集的善款接近100亿元,而其中青年用户是互联网公益的主力军。2018年腾讯社交广告发布的《移动社交平台的公益之心——公益人群洞察报告》显示,公益参与人群中34岁及以下占到75%。近年来,青年对乡村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和参与积极性。特别是目前进入乡村的艺术力量,主要是青年,包括创客、民宿主人,包括艺术、设计、建筑等门类的师生。他们从事的大多是乡村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通过市场生存和发展,并带动乡村一起发展、与村民一起富裕,他们的“情怀”与游戏玩家的公益之心是相通的。而且,游戏面向乡村开展公益实践,将召唤更多年轻人关注乡村、以多种方式参与建设乡村,乃至于实实在在地投身乡村实际建设之中。循此路径,游戏AI还会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走得更深、更远。

一个时期以来,游戏借助兼备艺术与技术的优势,向现实生活跨界,特别是向教、科、文、卫、体、向智慧城市和城市交通、向相关产业跨界,在跨界中相互赋能,将在数字化进一步重塑经济社会生活方面发挥独特作用。两办《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强调,“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提出“集成全息呈现、数字孪生、多语言交互、高逼真、跨时空等新型体验技术,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化文化新体验”。乡村正是适合发展这种新场景的地方。乡村情怀的召唤,乡土文化的魅力,在山水怀抱中自成为一体的乡村环境,传统的乡村与时尚的数字化之间形成的张力,都决定了这种新场景的独特吸引力。游戏场景融入乡村,是对公益活动的拓展和深化,表明在数字文化产业之外,游戏的公益性活动,也大有可为。

游戏助力乡村振兴给我们的启发是:

第一,壮大乡村振兴的阵容。数字游戏助力乡村振兴,与全社会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的意愿一拍即合。乡村振兴事关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为世人之瞩目,为全社会之心系,有着深广的社会基础,在参与主体的多元性、参与方式的多样性等方面,还有巨大的潜力。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力度,形成良好氛围和社会导向,让各种社会资源、社会力量,进得来,发挥得了作用。当前尤其要关注科技发展和创意融合形成的有利于乡村振兴的业态、模式,广开思路,拓展渠道,为乡村振兴筹智、筹资、筹力。

第二,保持中国文化的感召力。数字游戏能够面向乡村形成快速凝聚用户的机制,基础是重视乡村的中国文化传统。乡村作为中国文化的故乡,对于文化创造有着持久的磁场效应和“生长万物”的能力。千百年来经过传统文化熏陶而成的思乡之情、悯乡之念、兴乡之志,成为深及每个中国人体内的基因。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根扎在养育自己的这方土地上,会走得更远更稳。数字游戏讲中国故事,特别是与中国文化相关的故事,是科技文化、时尚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对接,这种精神传承,声气相通,对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形成企业健康的内部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第三,拓宽社会参与乡村振兴的路径。条条道路通乡村,支持乡村振兴的方法也有千万种。从常态化、可持续的角度看,更好的办法是形成共赢机制。一是立足实际,特别是结合业务专长,寻找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点。这种结合,更多应该是长远考虑和战略布局,而不是一时一地之计。当前中国发展的聚焦点是乡村,文化与相关行业的跨界融合十分活跃,尤其是与农特产品的融合, 与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振兴融合,“战略纵深”宽广,进入这里就会有共同发展的机会。另外,要加强创意,好的创意,特别是利用文化要素开展的创意,会使项目过程不仅“有意义”,而且“有意思”,会吸引更多的人参与。数字游戏扬己之长,策划富有游戏属性的公益互动体验,以多样化的游戏互动玩法,特别是选取有号召力的游戏IP角色作为公益推广大使,调动上亿万家参与,呼吁玩家“一块做好事”。这种尝试是有积极意义的。

第四,在城乡融合框架下推动更多力量进入乡村。公益性数字游戏,是城市企业和很多城市青年玩家与乡村的互动。《乡村振兴促进法》提出了城乡融合的任务和思路。在新形势下,长期以来采取的“以城促乡”转变为“城乡互促”。在文化方面,除了加大力度延伸公共服务进入乡村、打通城乡文化产业和旅游市场,还应采取更多方式密切城乡关系,包括吸引对乡村的关注,开展以加强城乡纽带为目的的活动。中国历史上是乡村依赖型社会,城乡关系千丝万缕,只是近代以来城乡之间差距拉大,甚至发生文化断裂。加强城乡文化联系,重建城乡文化关系,弥合城乡矛盾,“数字城乡文化”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数字游戏面向生活,面向民生,面向社会发展的重大主题,特别是利用游戏AI向相关行业跨界,还有很多施展身手的空间。期待数字游戏这次不是偶一为之的破圈,而是一种机制设计,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生态圈和一个新的增长曲线,在这里耕耘,在这里收获,我给乡村以意境,乡村还我以风景。

来源|文创前沿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SCCTT海峡文创智库网的内容所有权归属原作者。SCCTT海峡文创智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SCCTT海峡文创智库对观点赞同或支持。部分经网络转载内容,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删除。

参与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400个字符

关闭

海峡畅想文创集团

586篇文章  |  218次浏览

  • 精彩推荐
  • 广告6
  • 广告7
  • 广告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