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好“生态”锻造好业态 —— 关于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

高端声音
海峡文创
海峡文创
Jul 12, 2024 2:07:40 PM
[ 海峡文创导读 ] 文化产业是一个“点石成金”的行业。这“金”,不仅是物质意义上的,更是精神意义上的。如今,中国早已不再艳羡别人的“薯片”,更拥有了自己专属的“大片”和“芯片”。蓬勃发展的文化业态,为我们的高质量发展接上了地气、增加了底气、灌注了生气,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拥有一腔开拓进取的干云豪气,体现着文化产业的魅力,也是对习近平文化思想最忠实的践行。

 

涵养好 “生态”   锻造好业态

——关于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

文/王慧敏

实现物质富足、精神富有的“两富”目标,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懈追求。如果说哪类产业最能同时满足“两富”要求,文化产业一定是其中之一。它兼具经济属性和文化属性,既“富口袋”,也“富脑袋”。

对于文化产业,习近平总书记曾作出重要论断:“文化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这既是一个迅速发展的产业,也是一个巨大的人才蓄水池,要重视这项产业。”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深刻认识文化产业的重大意义提供了指引。国外对文化软实力曾有过“三片论”:即代表饮食文化的“薯片”,代表影视文化的“大片”,代表科技文化的“芯片”。文化产业之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经济学家将这种影响力的运行机理形象地比作“点石成金”。的确,一块普通的山石,一经名家之手雕琢,立刻就会价值连城;天下西湖三十六,为什么数杭州西湖名气最大?清代袁枚说过“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金银滩位于青海一处偏僻的角落,王洛宾的一首《在那遥远的地方》,让这个“遥远的地方”从此不再遥远,引来各方游客热捧……

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引领下,文化产业“点石成金”的故事不断演化出新的高度——国产电影爆款连连、文创产品花式“出圈”、汉服国潮全球惊艳……文化产业已成为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有效途径,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强劲动能!

作为一张面向知识界、文化界的党报,光明日报将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根本遵循,将 “兴文化” 视为职责使命,努力推动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把握好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之间的关系,加快实现“以文兴业”

文化产业承担着优化经济结构和满足人民文化生活新期待的精神、物质需要双重功能。早在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就在《“文化经济” 点亮浙江经济》一文中富有远见地提出:“所谓文化经济是对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统称,其实质是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融合发展。”

“交融” 与 “互动”,深刻揭示了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之间的内在联系。产业界曾一度流行这样的说法:“文化是个筐,万物皆可装。”经过多年探索,人们清醒地认识到,“以文兴业”,不是简单地对文化形态进行商业包装,更不是为普通产业披上一层文化外衣、制造宣传噱头。哪些文化适合开发、哪些文化不适合开发,开发的路径该怎么规划、开发的程度该如何把握,都是一门精深的学问。文化与产业,须一体谋划、系统推进,既谋求经济上的增收,也实现文化上的增值;唯有文化与产业双向奔赴、相得益彰,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才可能双轮驱动、两翼齐飞。

江西省井冈山神山村是一个红色文化资源丰厚的小村庄。大革命时期,这里是红军的大后方。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村里住过;男女老少冒着生命危险为红军送军粮、削竹钉、缝军装。笔者带领光明日报调研组多次深入村庄采访,挖掘出红军药库、挑粮小道、烈士墓等革命遗迹。调研组根据这些年的采访调研,撰写了一部反映该村百年变迁史的报告文学《神山星火》,并将稿费悉数捐出,修建了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随着一座座红色地标拔地而起,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村里红色旅游也兴旺起来。然而,村民们没有急于盖饭店、开超市、收门票,而是持续在保护和修复红色文化上下功夫。村里的干部群众说,神山是个小村,环境的承载量有限,如果急功近利建那么多旅游设施,可能一时会得利,但破坏了环境,违背了红色文化的初衷,从长远看得不偿失。只有让“红色文化”更加鲜亮,生活前景才会更加明亮。

神山村的实践启示我们:各地文化遗存是文旅产业的主要载体,文旅产业不应只着眼于“旅”,更要重“文”——珍视遗存,就是珍视一个民族的来路;守护文化,就是守护一方热土的灵魂。以此为出发点,光明日报策划推出“这些文化遗存现今的模样”专栏。记者置身文化遗存现场打卡,与读者共同探寻这些遗存的前世今生。报道以厚重的历史纹理、饱满的新闻含量、精美的散文笔法、独有的事实特质和强烈的现场代入感,引导大家聆听旷世久远的历史回响、深入钩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肌理。有读者评价:“这个栏目穿透了岁月的苍茫烟尘,记录了世事的更迭变迁,诉说着人心的恒久祈盼。”有些被岁月封尘湮没的文化遗存因我们的探赜追寻,成了网红打卡地;很多地方的文旅工作者、文史学者纷纷向栏目组提供采访线索。

除了地域性质的文化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也是文创产业的重要来源。为此,光明日报推出“中国好手艺”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探秘”系列报道,讲述非遗传人多年来研习各类绝技的故事,带着读者观赏那些绚丽多彩的地方好物,探寻妙趣横生的背后秘闻,展示中华民族绚烂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传承。

把握好服务群众与引导群众之间的关系,切实做到“以文惠民”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衡量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不是看经济效益,而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总书记提出明确要求:“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何为“高质量文化供给” ?一方面,树立为群众服务的宗旨,以群众的需求点为出发点、关注点为聚焦点、兴趣点为落脚点,打造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另一方面,用生动感人、润物无声的艺术熏陶启迪群众的心灵,传递向善向上向美的价值观,给群众提供富有营养的精神食粮。

去年,在中央大兴调查研究之际,光明日报在头版“大调研,我们在行动”专栏刊发了近两万字的重磅报道《苏皖两个相邻山村的岁月嬗变》。这篇报道源于一场跨越近30年的调研——早在1995年和1998年,笔者深入江苏和安徽交界处的伍员山,采访山两边分属苏皖两省的洑家村和下吴村,探究“两村山民同饮一溪水、共砍一山柴,发展光景却判若霄壤”背后的动因。先后发表《山这边,山那边……》《三年再访山两边》两篇报道,在苏皖两地产生强烈反响,省委主要领导批示,安徽省还展开了全省范围的思想解放大讨论。两座村庄也因此走进公众视野,媒体纷纷前往报道,许多地方还组织干部到两村观摩调研;“山两边”成为在全国拥有一定知名度的地域文化品牌。

近30年过去了,两座村庄一直处于比学赶帮超的良性竞争之中,共同将“山两边”这个IP越做越大:建设“山这边、山那边……”主题展览馆,开设“‘山两边’民宿”,组建“山两边”旅游联合体,设计“山两边”主题文创产品……以这个文化品牌为纽带,两村实现了文化产业的共建、共护、共享、共富。对“山两边”IP的开发,不仅给两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还有力推动着当地文明进程。当地干部总结得好:“通过文创开发,涵养乡风文明,让村庄‘多一个广场,少一个赌场;多看些名角,少一些口角;多一点欢声笑语,少一点鸡毛蒜皮’。”

两座乡村如此,放眼全国,又何尝不是这样?

最好的文化产业,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因此,我们既不能忽视网络流量、收视率、票房收入等反映群众喜好的指标,也不能把这些指标绝对化、被市场牵着鼻子走、让“三观”跟着五官走;更不能为取悦观众而“失向”、为吸引眼球而“失范”、为逢迎媚俗而“失态”。

与真理同行,与时代同步,一直是光明日报的办报宗旨。报社始终坚持践行群众路线,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文化产业从业者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倡议打造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化产品,把服务群众同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既做群众的贴心人,又做群众的引路人。光明日报推出“人民需要这样的文艺家”专栏,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发《王蒙:我要用全部心力歌唱大地和人民》《蓝天野:到生活中去,到群众中去》《李雪健:用角色与观众交朋友》等报道,讲述老一辈文艺家崇德尚艺、德艺双馨的故事,激励更多文艺工作者树立远大理想、校准艺术航向、勇担时代重任,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有读者赞誉:“为人民而写,为时代而歌,这才是人民需要的艺术家。”

把握好文化生态与市场业态之间的关系,始终秉持“以文化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产业既有意识形态属性,又有市场属性,但意识形态属性是本质属性。”这其中蕴含着深刻的辩证法。

生态环境如果不加以保护,就会存在污染问题;文化环境如果不加以呵护,也同样会存在“污染”问题。花边新闻、“饭圈”文化、炫富摆阔等,都是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凡此种种,都在警示我们:不仅要守护好自然界的绿水青山,也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文化的“绿水青山”。只有守护好文化生态的“绿水青山”,才能获得文化产业的“金山银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清泉永远比淤泥更值得拥有,光明永远比黑暗更值得歌颂。”唯有涵养好文化生态,才能发展好市场业态。光明日报采取“破立并举”的传播策略,涵养风清气正的文化生态,努力推动“以文化人”。

在“破”的方面,策划一系列廓清文化生态的新闻报道,旗帜鲜明地反对“饭圈”“耽美”等文化糟粕,先后推出《“娘炮形象”等畸形审美必须遏制》《别让“高流量”带偏正能量》《三观岂能跟着五官走》等评论。这些评论冲上微博热搜榜、抖音热搜榜等平台首位;据不完全统计,全网阅读量超30亿,引发强烈社会共鸣。《三观岂能跟着五官走》获得中国新闻奖评论类一等奖。

在“立”的方面,推出系列关铭闻评论和典型人物报道,引导全社会树立积极正向的价值观。针对文娱领域存在的一些乱象,推出“关于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和“树立正确的美丑观”等6篇系列关铭闻评论,深入阐释文艺工作者应该怎么看、怎么办,反击消极错误思潮,倡导积极健康的审美观、劳动观、艺术观。与此同时,推出《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奋斗正当时》等重磅评论,以鲜活的例子、平实的语言、平等的姿态与读者坦诚相见、促膝深谈。传统媒体、新媒体纷纷转发,一时间成为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尤其是获得了青年群体的广泛认同,浏览量超6亿,有学子留言:“给我醍醐灌顶之感,校正了我前进的方向。”这组报道获得中国新闻奖重大主题报道类一等奖。“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奋斗正当时”成为各级党政机关和青年群体广泛引用的语句。

文化产业是一个“点石成金”的行业。这“金”,不仅是物质意义上的,更是精神意义上的。如今,中国早已不再艳羡别人的“薯片”,更拥有了自己专属的“大片”和“芯片”。蓬勃发展的文化业态,为我们的高质量发展接上了地气、增加了底气、灌注了生气,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拥有一腔开拓进取的干云豪气,体现着文化产业的魅力,也是对习近平文化思想最忠实的践行。

让经济更富足,让精神更富有。文化产业,大有可为!

作者 | 王慧敏(光明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

来源 | 新闻战线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SCCTT海峡文创智库网的内容所有权归属原作者。SCCTT海峡文创智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SCCTT海峡文创智库对观点赞同或支持。部分经网络转载内容,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删除。

参与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400个字符

关闭

海峡畅想文创集团

556篇文章  |  32次浏览

  • 精彩推荐
  • 广告6
  • 广告7
  • 广告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