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云”之后:演出行业要变“线上运营”为“线上经营”

讨论分享
海峡文创
海峡文创
Jan 4, 2021 4:25:16 PM
[ 海峡文创导读 ]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演出行业带来的冲击,影响之大、范围之广以及产生的连带效应前所未有。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演艺从业者对生存方式与经营方式的思考之深入,对后疫情时代合作发展的渴望之深切,同样前所未有。随着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出台,行业更加聚焦于演出的数字化发展,强调行业布局不仅要立足于应对疫情,也要为后疫情时代预谋前路。

(资料图)中央广播民族乐团演出 图片来源:中国经济网

演出数字化发展还要解决新问题

2020年是数字化发展的重要节点,社会全面呈现数字化转变,“上云”成为必选项而不再是可选项。疫情之下,线上演播成为全行业认同的应对方案。当互联网为传统演出行业提供了拓展产业链、开辟演播渠道的契机后,演出行业还面临着很多来自线上的问题。

作为线下内容提供商,北京摩登天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摩登天空”)在疫情来临之前对线上的模式没有太多尝试,而如今,整个核心团队都在思考和探索如何开拓线上业务。“由于多年来摩登天空深耕线下演出内容,在疫情期间我们很快推出了线上演出。在约半年时间里策划了约10个线上演艺活动内容,同时也尝试对线上内容收费,收到非常不错的效果。”摩登天空相关负责人认为,试水线上演播对于摩登天空来说是一个全新领域,团队非常愿意付出热情和努力去开拓,但是问题也无法回避。“我们毕竟是内容供应商,跟线上平台运营商的思维还是不一样,平台是以用户体验吸引流量为主,而我们更注重于内容本身的潜质,更注重艺人和音乐本体。”

“上云”之后,如何令内容与平台更好地结合、共赢,这是包括摩登天空在内的很多从业者的共同困惑。虽然有了新的渠道,但新的商业模式尚未形成。“接下来更重要的是去探讨内容端跟平台端用什么样的模式嫁接。”摩登天空负责人表示。

一些行业人士已经对未来演艺的新业态发展提出了更实际、更深入的问题,譬如,对云平台资质的评估、内容版权的确立,对云上内容艺术性的把控,包括思考如何将云上的运营变成经营,确立盈利模式,而不局限于宣传推广和艺术普及。

与此同时,如果说线上演出探索是2020年疫情下演出行业对自身生存和经营方式的重新审视和调整,那么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后,演出从业者也在思考演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问题。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会长朱克宁认为,演出线上线下融合的主体是线下,网上演播不可能取代现场演出。“线上线下演出都是整体演出市场的一部分,是尚未进行整合,又必须要融合的大市场。从业者应创作适合线上线下需求的演出项目,对应线上线下不同的观演习惯,互补线上线下各自的盈利模式。

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铮认为,“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线上线下的相遇尤为突出,文化产业的业态从以往的网络IP、直播、网络音乐、视频转变为云演艺、云文旅。“未来,业界要更多地用创新思维进行资源转化和加工,打破线上线下壁垒;让越来越多的群体接触到云上高品质的演艺作品;营造出更多的场景和增量,让互联网更深层次地与演艺挂钩。”张铮说。

在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指导下,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演艺新业态发展委员会近日正式成立,致力于为行业解决线上线下融合问题提供更多解决方案。

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相关负责人强调,演艺新业态探索,要坚持以演出为中心环节,不断推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国产艺术佳作;要提高艺术生产能力,培育符合互联网特点规律,适合线上观影、传播消费的原生云演艺产品,让它更符合线上观看的习惯和规律,特别为观众提供与线下不一样的观演感受;要加快文艺院团、演出机构、演出经营场所数字化,打造数字剧场,让更多的名团、名家上线“上云”;要加强演艺企业与互联网平台合作,提升数字化传播和营销能力。

(资料图)国家大剧院音乐会 图片来源:中国经济网

市场需要与时俱进的制作人

顺势而为,创新发展演出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新业态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业界同样意识到,在行业发展模式拓展同时,市场和观众对于优质演艺产品、精品剧目的旺盛需求没有改变。如今的市场对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线上线下“全能”的操盘手。

成功的舞台作品背后,制作人是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制作人队伍的培养是舞台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国内,“制作人”这一概念于上世纪末出现,发展时间并不长。这些年,制作人越来越被行业所重视,很多剧场、院团和国有、民营演出公司开始采用制作人制进行生产运营,很多高校也增加了艺术管理制作人课程,制作人专业体系逐渐清晰,制作人队伍日益壮大。

疫情的到来,更加凸显了制作人这一群体对行业的重要作用。什么样的演出内容在线上演播更能符合观看者的需求?更能吸引观看群体付费点播?当线上演播常态化,如何找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又如何扩大影响力,从国内走向国际?这些都成为制作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中国国家话剧院制作人李东说:“我们需要建立一个能够与同行交流,与国际接轨的制作人组织。”尽管疫情为演出行业带来很大影响,“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为原创剧目提供了很好的市场窗口期。希望演出行业能够把握住这个窗口期,更好地推动原创剧目生产。”李东认为,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制作人制,发挥制作人的专业能力及其在剧目生产运营中的关键作用,加快制作人人才队伍的培养,对推动更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精品力作有重要作用。

结合当下线上演播的发展趋势,年轻观众成为线上观演的主要群体,如何制作这一人群更感兴趣、乐意付费的演出内容,尤为重要。四季欢歌(北京)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翔浅结合多年来担任制作人的经验认为,制作人的能力和素质培养需要向海外成熟的模式学习,同时需要注重对年轻人的扶持。中国国家话剧院艺术总监戈大立同样认为,要给年轻的制作人创造更大的平台和机会。

陕西大剧院副总经理罗敏表示,年轻制作人和年轻观众对演出市场来说同样重要。“这几年国内的演出市场发展很繁荣,但是太缺优秀的制作人。制作人培训机制的建立非常重要,要培养更多优秀的年轻制作人,制作年轻观众想要看的作品。”

对于传统演出行业来说,制作人制是演出尤其是商业演出取得成功的有效保证,这一点已经被许多演出实践所证实,并成为国际通行的演出管理体制。在后疫情时代,制作人更需要兼顾传统与创新,既能把控线下,也能运营线上。

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剧目制作中心副主任彭漪微认为,制作人对项目的把控能力不仅体现在制作方面,还应该具有更宏观的掌控能力,包括对项目未来在市场上的表现具有前瞻能力,同时还要具有国际化视野,对国际舞台制作的流程、模式、团队合作的精神和能力也都要了解。这实际上包括了线上的互联网思维和线下运作的双重市场把控能力。

充分认识到制作人的重要作用,也要认识到国内演出行业整体发展现状下制作人群体面临的问题,浙江演艺集团董事长王文龙直言:“目前,制作人模式在国内特别是国有院团中还未完全形成。在国内很多民营公司或者独立运营项目中,制作人的理念实践得更充分一些。未来应注重在国有院团中推广制作人理念,探索出一套符合国情、符合国办院团发展的制作人体系,让我们有章可循。”

针对以上问题,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力图推动演艺出品机构建立制作人体系。同时身兼演出制作人委员会召集人的李东表示:“针对当下演出市场的发展和观赏需求,应该鼓励各种类型的制作人,只有把制作人的培养方向丰富化,我们才能推出丰富的作品。”

记者手记

实际上,演出行业的发展一直受制于自身行业属性以及资金、从业人员素质等问题的制约,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尤其因为疫情的暴发,令聚集观众的观演方式受到冲击。最近,零星疫情的出现,使得部分地区的剧场演出又面临挑战。

行业在经历了一次重创之后,已具备了一些应对风险的经验。不过,这还不够。正如部分业内人士认识到的,迫于疫情,行业选择走上“云端”,在短时间内迅速推出了一些丰富大众文化娱乐生活的演出内容,但目前的线上演播更像是线下内容的搬运和转移,并未细致考虑网络受众的需求、小屏幕的特征,在后续商业模式构建方面更是刚刚起步。这也是为何大多数线上演播内容被视为公益,而推出的付费点播又因观看者寥寥,止步于简单试水,有的甚至不得不放弃。

应当看到,单一依靠票房收入的经营模式,在疫情下难以维持剧场成本支出,一旦限流更紧,则面临无法维系自身生存的局面。未来如何发展?从线下运营到线上经营,无疑是演出行业必须要面对、必然要开拓的新战场。当观众已适应了新的观演平台、习惯了新的观演方式,传统演出行业从业者特别是被视为核心的制作人,是否准备好了迎接新的挑战?

对于演出行业来说,熬过2020年已是非常不易,但眼下,行业还要继续危中寻机。正如朱克宁所说:“疫情冲击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演出行业的短时积聚能量,承压之后势必有压力的释放,而释放的出口正在于线上的探索和线下的推进,双向发力必将推动中国演出行业的整体提升。”来源|中国文化报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SCCTT海峡文创智库网的内容所有权归属原作者。SCCTT海峡文创智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SCCTT海峡文创智库对观点赞同或支持。部分经网络转载内容,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删除。

参与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400个字符

关闭

SCCTT海峡文创智库

90篇文章  |  2,865次浏览

  • 精彩推荐
  • 广告6
  • 广告7
  • 广告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