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繁文:2019中国文化产业系列指数发布会解读

智库观点
海峡文创
海峡文创
Dec 24, 2019 9:35:42 AM
[ 海峡文创导读 ] 从综合指数和文化产业增加值的交叉分析图可以看出,2010到2019这十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综合指数和文化产业增加值不管是从绝对值还是增速上来看,都呈现正相关性。

  一、指数体系

  (一)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体系

  1、指数体系

  2009年,也是在今天这个会场正式发布了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指标体系。这个指数体系由产业生产力、影响力和驱动力三个分指数构成:生产力指数是从投入的角度评价文化产业的人才、资本等要素和文化资源禀赋;影响力指数是从产出的角度来评价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驱动力指数是从外部环境的角度评价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创新环境。投入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形成产出,产出又通过产业链传导到下一阶段的投入,整个过程循环往复,文化产业得以持续发展。

  2、数据来源

  下面介绍一下省市文化产业指数的数据来源。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指标体系有3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46个测度变量,这46个测度变量中有34个定量指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全国广播影视发展情况统计摘要》、《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等权威数据;另外12个定性指标是委托专业的市场调查公司,对全国31个省份的文化企业和居民进行了CATI电话调研,按性别、年龄、地区人口比例严格分配调研样本,获得有效问卷10039份(其中文化企业3053份,市民6986份)

 (二)中国文化消费指数体系

  我们再来看一下文化消费指数指标体系的基本情况。

  1、指数体系

  201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和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共同主办的第四届“文化创意产业与品牌城市”国际论坛上,我们对外发布了“中国文化消费指数指标体系”。文化消费指数是从文化消费环境、文化消费意愿、文化消费能力、文化消费水平、文化消费满意度五个方面全面测度我国文化消费发展情况,包含5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16个测度变量。

  2、数据来源

  中国文化消费指数是以调研数据为基础,结合2018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等国家统计数据计算得出的。其中,调研数据是委托专业的市场调研机构,历时近两个月,面向社会发放1万多份问卷,获得有效问卷10096份,数据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涉及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城乡等各类消费人群,并包含了电影、演出、动漫、游戏、文化旅游等12类文化产品的消费情况,从而最大限度的客观、全面反映实际情况。

  二、主要结论

  下面,我重点介绍一下两个指数的主要结论。指数的结果刚才视频已经呈现了,我就不重复了,主要通过横向分析、纵向分析、聚类分析、交叉分析等分析方法,挖掘数据背后的一些结论。

  (一)2019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

  首先来看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的主要结论,包括指数总体情况、区域特征、影响因素、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以及指数发布十年来出现的一些变化。

  1、综合指数、生产力和影响力指数平稳增长,驱动力指数增长较快

  从综合指数和文化产业增加值的交叉分析图可以看出,2010到2019这十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综合指数和文化产业增加值不管是从绝对值还是增速上来看,都呈现正相关性,说明综合指数较为准确反映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同时可以看到,文化产业增加值几乎呈直线增长,而指数的增长相对比较平缓,虽然保持持续增长,但增长不够稳定,呈现波动上升的发展态势,说明我国文化产业还有进一步改进和发展的空间。

  从生产力、影响力和驱动力三个分指数来看,十年来,生产力和影响力指数增长较为平缓,而驱动力指数增长较快:2010-2012年增速较快,2013-2015年相对平稳,2016-2018又取得了较快增长,2019年略有增长。驱动力反映的是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表明近年来各省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创新环境在不断优化。

  2、北京、上海、浙江等六省市位列第一方阵,且发展的稳定性很好

  我们把2019年各省份文化产业发展指数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了左边这张表,将各省份自动分为三个梯队,其中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位于第一梯队,我们将它称为强势区域。其中,北京凭借文化产业影响力和驱动力的优势近四年连续高居榜首,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成效显著;浙江凭借文化产业影响力和驱动力优势连续两年排名第二,近年来在特色小镇、数字创意产业、乡村旅游等方面表现非常抢眼,致力于将文化产业打造成万亿级产业。从这张表可以看出,整体来看,强势区域和后两个方阵的驱动力差别不大,但在影响力、生产力上具有明显优势。另外,从右边的这张图可以看出,这六个省份刚好和近十年排名都位居前十的省份完全重合,说明强势区域的稳定性非常好。

  3、强势区域的优势主要在于人才资源、经济影响、文化资源及社会影响

  那么强势区域的这六个省份因为什么能持续领先全国呢?我们把这六个省份的八个二级指标均值和全国均值放在一起做了这张雷达图。从这张图可以看出,强势区域在人才资源、经济影响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人才资源指数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1.7分,经济影响指数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10分;同时,在文化资源、社会影响、创新环境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在文化科技、科研单位人均科研经费方面优势较大,人均科研经费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因此,其他省份要想缩小与强势区域之间的差距,就要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加大文化科技研发投入,依靠人才、创新和文化资源合理开发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4、东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指数较中西部优势明显,但差距略有缩小

  分析东、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可以看出,东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但差距近十年来有所缩小,说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均衡性有所提升。对比2010年和2019年东中西部地区生产力、影响力、驱动力三个分指数可以看出,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均有所缩小,尤其是生产力指数差距缩小较为明显。主要是中西部地区近十年来逐渐提升对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在文化资源、文化资本、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投入持续加大,提振了文化产业发展动力。

  5、近十年来中西部地区的重庆、湖南、四川表现较好,黑龙江、河南进步较快

  虽然从区域总体来看,东部地区明显好于中西部,但中西部也有个别省份表现较好。

  近十年来,中西部地区省份中,重庆、湖南、四川多次进入全国前十。其中,重庆在近两年都进入前10,驱动力排名第3,其中文化资本、创新环境、社会影响3个方面排名均进入前10,在人力资源、市场环境、公共环境方面也表现亮眼,重庆从今年开始每年设立3亿元的市级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对相关文化产品、文化活动、文化品牌推广及新命名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文化出口重点项目、特色实体书店、乡村文化乐园、特色文化小镇等给予支持;湖南有4次进入前10,主要是在市场环境、公共环境以及文化资源、文化资本、人力资源5个方面排名靠前,湖南在广播电视、出版发行、文化旅游、卡通动漫等领域发展较好;四川有6次进入前10,主要是在文化资源、人力资源、经济影响3个方面表现较好,四川近年来致力于建设西部文创中心城市,围绕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了九寨、峨眉、熊猫、蜀道、茶马古道等世界级的文旅品牌,并在非遗文博、音乐、文创等领域处于全国领先位置。

  此外,中西部地区省份中,黑龙江和河南综合指数近十年提升速度最快。黑龙江和河南的驱动力指数分别增长了21.53和23.26分。黑龙江近年来不断深化文化产业体制改革,增强产业活力,印发了《黑龙江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任务台账(2014-2020年)》,明确了132项改革任务,累计出台文化改革发展相关法规政策文件42个;制定了《省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认定管理办法》《推进省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建立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库,引入竞争立项机制。河南在《河南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05-2020)》的引领下,先后制定了《关于设立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的通知》《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评选办法》《河南省文化产业“双十工程”实施方案》等,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6、近十年排名进步较大的省份有河南、河北、重庆等,主要得益于驱动力指数的提升

  对比近十年排名变化情况发现,河南、河北、重庆三个省份近十年综合指数排名分别上升16名、11名和8名。经过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发现,这三个省份在全国排名的进步源于近几年当地的市场环境、公共环境和创新环境的改善,在市场需求、融资渠道、政策支持、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公共服务满意度、人均科研经费和国际交流方面有比较明显的改善,在政策支持方面,三省分数提升幅度分别达到了40、34、26分。此外,重庆在生产力方面进步显著,其中文化资本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十年来文化资本指数增加了35分。

  7、近十年来各省市文化企业对公共服务、政策支持、知识产权保护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我们对各省市文化企业经理人进行了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近十年来文化企业对公共服务、政策支持、知识产权保护的满意度得到提升,特别是近五年满意度持续提升,由一般上升为较满意,近两年对文化形象和文化氛围的满意度提升幅度也比较大。公共服务方面,文化和旅游部打造了文化产业项目平台、人才培养平台、文化消费平台、园区管理平台等一系列公共服务平台,各地方也纷纷把优化公共服务作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政策支持方面,文旅部发布《关于2019年全国优选文化和旅游投融资项目的通知》、《关于开展2019年度国家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等政策,为文化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版权是文化产业的核心要素,随着知识产权相关政策和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如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知识产权重点支持产业目录(2018年本)》重点支持27类文化产品、国务院最近发布《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有利于推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8、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均衡度显著提升,四川、河北、陕西等均衡度较高

  从均衡度分析来看,我们用变异系数衡量文化产业发展的均衡度,变异系数越小,均衡度越高。2010到2019年,我国各省市文化产业发展变异系数由8.7%下降至4.03%,均衡度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且近三年来均衡度持续提升。大体上来看,全国各个省份的文化产业都呈现均衡化发展趋势,但是目前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均衡问题。

  从各省市均衡度变化情况来看,十年来四川、宁夏、西藏文化产业发展均衡度提升最快。2019年,陕西、安徽、四川、福建等省份均衡度排名靠前,这些省份分别位于东、中、西部地区,说明东、中、西部地区整体发展趋于均衡。

  (二)2019中国文化消费指数

  文化消费指数主要从各级指数变化情况、区域特征,以及不同消费群体、不同文化产品类别等方面总结文化消费的调查结果,主要有以下几点结论:

  1、文化消费环境逐年上升,文化消费能力有下降

  通过分析近7年的文化消费数据,文化消费环境指数逐年上升,反映出近年来文旅部通过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创建工作以及各地方通过惠民文化消费季等活动,逐步改善了文化消费的环境,丰富了文化生活,增强了大家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近五年文化消费能力停滞不前,今年的文化消费能力指数甚至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与这几年经济增长持续下行有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消费的快速扩大。增强文化消费能力,激发文化消费意愿应成为今后促进文化消费的重要发力点。

  2、东中西部地区差距仍然较为明显,但在环境和满意度上趋于均衡

  东部地区的文化消费综合指数以及能力、水平两个分指数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区域不均衡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在综合指数排名前十的省份中,有7个省份位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安徽和湖南进入前十,西部地区只有重庆进入了前十。而在文化消费环境和满意度指数上,东、中、西部地区比较接近,表明各地文化消费环境、满意度趋于相对均衡,但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是文化消费的主要矛盾。

  3、文化消费城乡差距有所缩小,文化振兴乡村应引起高度重视

  从城乡角度看,近七年的数据显示,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差异非常明显,不过今年城乡差距在去年扩大的情况下有所缩小。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国家战略,指出要“科学有序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可见文化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因此,城乡文化消费差距应引起高度重视,要重点通过文化艺术的植入和文化旅游的发展,尤其是文化资源丰富独特的乡村,要传承和创新性发展乡村特色文化,实现文化富民,使文化振兴乡村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

  4、25岁以下居民偏爱动漫产品、娱乐活动、游戏、网络文化活动,40岁以上更偏爱电视广播与文艺演出

  从各个年龄段居民消费的文化产品可以看出,动漫、游戏、网络文化活动等新兴文化产品主要得到25岁以下居民的青睐,40岁以上居民更偏爱电视广播以及文艺演出等传统类文化产品,此外17岁以下居民相对更喜欢购买文化消费终端。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40-65以及65以上的中老年人对网络文化活动的选择率持续提升。

  5、居民倾向打折卡与储值卡补贴方式,更愿意将补贴用于电视广播、图书/报纸/期刊、电影

  关于更倾向政府提供哪种文化消费补贴方式的问题,去年我们根据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促进文化消费的新做法,添加了河南郑州和湖南岳阳等地实施的“一元剧场”、山东推出的会员卡补贴、成都推出的App优惠等选项。通过调研结果可以看出,打折卡和储值卡依然是居民最喜欢的两种补贴方式,政府财政补贴与举办文化惠民活动是居民比较喜欢的两种促进文化消费的举措。在希望将补贴用在哪些文化产品的问题上,电视广播、图书/报纸/期刊、电影排在前三位。

  6、实体类文化产品受欢迎程度和满意度相对较低,创意和科技含量亟待提升

  今年我们根据最新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调研了12类文化产品的受欢迎程度和满意度。电视广播、文化娱乐活动、文艺演出服务类产品受欢迎程度和满意度相对较高,而公共文化场馆、工艺美术品和收藏品、文化消费终端等实体类文化产品受欢迎程度和满意度比较低。对于公共文化场馆来说,虽然近年来发展很快,硬件设施建设水平很高,但如何优化软性服务、提供为大众所喜爱的文化内容值得各级政府深入思考;对于工艺美术品、文化消费终端来说,要重点提升这类产品的创意设计和智能化水平,增强产品的美感和体验感。

  7、国产电影受欢迎程度快速上升,国产动漫崛起

  在更倾向于国内文化产品还是国外文化产品的消费选择上,今年调研的四项文化产品电影、文化旅游、动漫、游戏,都是国产的更受欢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国产动漫,首次超过日本动漫,更受居民喜欢。近几年,社会一直在说“国漫崛起”,尤其是今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在中国动画史、中国电影史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总票房高达49.7亿,这也意味着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优秀的国产动漫买单。

  8、网络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成为文化消费的最重要渠道,且呈现持续加速态势

  通过调查12类文化产品的消费渠道发现,电脑、手机、ipad、kindle等网络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成为居民文化消费最重要的渠道。大家通过网络购买纸质版或电子版图书已明显超过图书馆、实体书店等传统渠道;对于游戏来说,手机端更是高居第一位,选择率超过了七成;通过电脑、手机观看电影也得到了半数以上消费者的选择,仅次于电影院。而且,近五年来,这种趋势在不断强化。随着5G网络即将大规模商用,可以预见以网络为主要消费渠道的数字创意产业将迎来更快更好的发展。

  9、短视频相关活动成为最受欢迎的网络文化服务,网络社交和新闻app紧随其后

  通过对网络文化活动的深入调查发现,短视频相关活动,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成为最受欢迎的网络文化服务;短视频因创作门槛低、社交属性和互动性强、碎片化消费与传播力强的特性,自2016年兴起以来短短两三年时间发展速度非常快;新闻app、网络音乐同样受到了半数以上受访者的青睐。

  10、文化产品内容是消费者最期待改进的方面,同时表现力和传播力也得到较多关注

  通过调查消费者最希望文化产品做出哪些改进这一问题可以看到,文化产品的内容质量是大家普遍希望能够得到优化的。比如电影,大家最期待改进的是丰富题材和内容质量,得到了超过半数受访者的选择;图书/报纸/期刊的内容质量和题材成为最受关注和希望优化的方面;游戏画面、内容质量、音乐音效的提升也得到了将近一半受访者的选择;动漫产品的画风、画工是最多消费者期待改进的方面,说明大家对文化产品表现力也较为关注。

  三、文旅数据

  2018年3月,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合并为文化和旅游部,为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升级以及扩大文化消费提供了的重要机遇。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去年我们把文化消费指数调研当中涉及文化旅游的数据单独拿出来,做了一些分析,今年我们在此基础上新增加了相关问题,希望对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

  (一)文化旅游的实际支出和意愿支出有较大差距

  从2019年文化旅游消费支出来看,不包括交通、住宿、餐饮,受访者用于景区门票、景区游乐项目以及带有特色文化体验属性的食宿等文化旅游的年支出多集中在500-3000元,比例超过受访者一半,支出在3000-5000元以及5000元以上的明显较少。而在文化旅游支出意愿的问题上,受访者希望每年用于文化旅游的最大支出集中在1000-3000元,但意愿支出在3000-5000元及5000元以上的比例明显增多。因此,意愿支出和实际支出有较大的差距,也反映出文化旅游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居民期望用于文化旅游的时间远远多于实际花费时间

  从用于文化旅游的时间来看,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每年用于文化旅游的时间为3到10天,能够达到15天以上的明显较少。而在文化旅游时间意愿的问题上,近一半的受访者希望每年用于文化旅游的时间在10-15天,15-30天及30天以上。今年江苏、河北等省份发布意见鼓励“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的2.5天休假模式,这将会让人们有更多时间休闲旅游,对于鼓励消费、刺激内需有积极意义。目前,已有江西、贵州、浙江、广东等10余个省份出台了鼓励2.5天休假的意见。

  (三)文化旅游满意度较高,但离高质量发展目标有一定差距

  从文化旅游的满意度来看,受访者对文化旅游的满意度在所有类别文化产品中排名第二,处于相对靠前的位置,说明大家对文化旅游的总体情况比较满意。在希望国内旅游在哪些方面改进的问题上,对于我们列出的五个选项,受访者选择比较平均,其中超过40%的受访者提及交通便利性是其最希望改进的方面。其它选项包括服务水平、文化体验、景区配套服务、门票价格都有1/3左右受访者选择,说明我国旅游在这些方面都需要提升。

  (四)时间与金钱是影响旅游目的地选择的重要因素

  今年,在文化旅游部分我们添加了新问题,如果不涉及经费和日程问题时,最想去的旅游目的地与如果涉及经费和日程问题时,最想去的旅游目的地,可以看到受访者的选择差异是非常大的。如果不涉及经费和日程问题时,大家最想去的国家排名前五位的是:日本、澳大利亚、意大利、美国、加拿大,由此可见国人还是非常喜欢到西方发达国家旅游的。如果涉及经费和日程问题时,最想去的国家排名前五位的是日本、泰国、新加坡、柬埔寨、韩国,由于金钱与时间的限制,我国居民比较偏爱亚洲国家。如果不涉及经费和日程问题时,受访者最想去的国内旅游目的地是北京、澳门、台湾、香港与海南。当考虑到经费与日程时,受访者偏爱北京、海南、陕西。

  (五)居民旅游类型丰富,相对偏爱观光型旅游

  在选择哪种类型的旅游时,除了以美食、修学、医疗保健等主题的专项旅游外,观光型旅游、度假型旅游、文娱消遣型旅游、特种旅游、公务型旅游均有30%至40%左右的受访者选择,其中,观光型旅游更受大家偏爱。

  (六)旅游纪念品需提高实用性与设计感,旅游演艺需挖掘特色文化内容

  在旅游纪念品需要提升哪些方面的问题,超过六成的受访者先择了实用性和设计感,约三成选择需要提升旅游纪念品的文化内涵与性价比。对于旅游演艺需要提升的方面,挖掘特色文化内容获得最多选择,其次是应用高科技手段与提升演职人员水平。来源|元浦说文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SCCTT海峡文创智库网的内容所有权归属原作者。SCCTT海峡文创智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SCCTT海峡文创智库对观点赞同或支持。部分经网络转载内容,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删除。

参与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400个字符

关闭

海峡畅想

1,103篇文章  |  4,342次浏览

  • 精彩推荐
  • 广告6
  • 广告7
  • 广告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