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研发避“坑”指南来了!

前沿观点
海峡文创
海峡文创
Oct 26, 2021 5:08:12 PM
[ 海峡文创导读 ] 抓文旅融合,促文创产品、旅游商品开发是一件好事,但并非是一项新生事物,而是历经多年的探索与波折,不少地方“折戟沉沙”,仅有少数地方有所破题,症结之所在是对市场知之不深,运用市场机制不灵活,因而在市场上走得磕磕绊绊。

建议以下四个方面,在思考和决策文创研发时应予重视:

一、善挖资源,找准优势

此处所说的找准优势,最要紧的是有好的市场前景,而非讲资源头头是道、谈文化底蕴源远流长、论奖项得了一大堆,但就是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卖得不好。问题在于好的资源,不等于好产品;研发得好,不等于就能生产好;主管者认为好,不等于市场就认可。相反,有些产品看似不起眼,但研发创意足、价格较为合理,则市场销路就不成问题。例如,云南的鲜花饼、苏州周庄的“万三蹄”、宁波奉化的“千层饼”、黄山的蟹壳黄烧饼;像安徽芜湖的铁画、福建南平的建盏、山东潍坊的风筝,则是地域名片性的文创产品。

△新疆博物馆和田玉平安扣手链

二、立足生活,广开思路

文创或旅游商品的范围很广,其中生活类的相当于地方名优土特产品的概念。较显著特点是开发起点不很高、但市场需求很大。只要品质有保障、渠道能畅通,销量是不可限量的。

例如,王麻子、张小泉剪刀是历史知名品牌;广西、云南的切菜砧板,安徽、河北一些地方的药枕、茶枕,南北方的藤编、竹编、草编等,则是取材于地方的优势土产。

△摩登主妇水果篮藤编

三、找准依托,借巢孵凤

市县一级的地方企业大多弱小、创意开发实力不足、对接市场能力一般,而适当地寻求对外协作,找到好的合作伙伴,更利于建立起富有市场前景的文创中心、文创基地。

河西走廊各市县广泛销售的“夜光杯”,大多由当地小作坊加工,由于雷同化、低档化,生产与销售的附加值一般。而颐和园、莫高窟、上海博物馆等文创研发,则是借助外力或品牌,而不是自搭炉灶,因而具备更大的竞争优势。

四、从小入手,循序渐进

这是文创发展在国内外的共同规律,即使法国的凡尔赛宫、卢浮宫,所销售的大多数旅游纪念品和文创产品是价格低廉的;像印度、泰国、斯里兰卡、埃及等发展中国家也是如此。

因此,可以先从价格低廉的文创做起,如冰箱贴、钥匙链、手机壳、餐巾纸的外包装,再逐步过渡到大件、价格高的文创开发,如颐和园开发的联名款的手机、首饰,湖北随州出土编钟的仿制品。

△颐和园大白兔奶糖联名创意糖果礼盒装

当前,各市县推进文创和旅游商品开发,在理念和认识上尤其应注意几点:

第一,靠市场。旅游部门之前集中精力抓了20多年的旅游商品,组织了很多的设计大赛,但都未取得改善销售格局的成果,原因就是没有打通市场销售的环节。政府部门对文创予以重点支持,固然有较好的推动性和引爆力,但关键还得抓住市场的“命门”,真正贯彻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

第二,靠客流。没有旅游业的大发展和城市人流的兴旺,就不会有文创销售的大市场。任何地方要推动文创发展,绕不开大力发展旅游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繁荣城市经济这个主题,否则就是投机取巧或缘木求鱼。

第三,靠网络。文创产品的网上销售已占很大比重,这是与前10年的很大不同。

第四,靠品质。不管旅游商品是多么土气,还是多么靓丽,都必须品质好、品牌响。例如,江南的冬笋、青藏的松茸、浙江的杨梅、云南的松露、云贵的火腿,都讲究地道的一流品质。

注:作者高舜礼,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旅游报社原总编辑、社长,来源丁说旅游,有删节。本文仅用于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来源 | 文创中国周报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SCCTT海峡文创智库网的内容所有权归属原作者。SCCTT海峡文创智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SCCTT海峡文创智库对观点赞同或支持。部分经网络转载内容,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删除。

参与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400个字符

关闭

海峡畅想文创集团

586篇文章  |  155次浏览

  • 精彩推荐
  • 广告6
  • 广告7
  • 广告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