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峰:文旅跨界的特点和策略

智库观点
海峡文创
海峡文创
Dec 18, 2019 9:22:04 AM
[ 海峡文创导读 ] 大家经常讲旅游、休闲还有娱乐,有个概念叫做“休闲娱乐”,有时叫“旅游休闲”,把旅游和休闲等同起来,有时也把娱乐和休闲等同起来。

  旅游、休闲、娱乐

  大家经常讲旅游、休闲还有娱乐,有个概念叫做“休闲娱乐”,有时叫“旅游休闲”,把旅游和休闲等同起来,有时也把娱乐和休闲等同起来。我给休闲和娱乐下了定义,什么叫休闲,什么叫娱乐呢?紧张刺激的活动叫娱乐,放松的活动叫休闲,让心脏病发作的活动叫娱乐,把心脏病治好的活动叫休闲。休闲是一种生活方式,不是一种业态。娱乐是一种业态,旅游是一种业态,休闲不是一种业态,休闲是一种生活方式。

  旅游和休闲又有什么不同?旅游是自己走来走去,休闲是看着别人走来走去。你有什么样的动力能让人家走出门,乘上交通工具,进入到旅游的状态?这个时候你要用一个什么概念去吸引他?

  成都人最会享受,他们经常到城市周边去,把脚放在山里的流泉里,上面摆一个桌子打麻将,周末过得很快乐。他们把旅游当成一种体验,当成一种生活方式。所以,旅游一定要有很强烈的体验性。

  文旅融合和文旅跨界

  文旅融合和文旅跨界的视角是不一样的,前者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为主,而且融合更偏向于产业链的延伸和收入模式的持续性;后者是“功夫在诗外”,至少要懂两个行当,又要懂旅游,又要懂体育,最少要跨一个业态的界,跨一个行业的知识。

  影视带动旅游

  影视带动旅游,不需要景区自己做,只要跟拍摄的人谈好植入就可以了,投入很少,但是效果很好,比如当年《冬季恋歌》带动济州岛的旅游、芬兰的圣诞老人村。大家有没有发现,想象力可以跟资源相匹配,所有的资源都能用于旅游跨界。

  修行旅游和宗教旅游

  有一群专门艰苦修炼的人,需要选择环境恶劣的地方,所以戈壁在冬天很吃香,在戈壁里挖一个洞,盖上玻璃,底下的人面壁修行,这就是戈壁旅游,叫修行旅游。

  世界上还有很多以宗教为目的的旅游,比如宗教讲座,各种宗教活动,这也是很大的一类修行旅游。

  考试旅游和上学旅游

  上学旅游是全世界最大的旅游项目之一,特别是在中国,孩子每年两次上学,全家人一起送孩子上学,游客够多的。很多中国孩子要到国外考学,国内没有考点,只能在海外考学,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部分。还有每年艺术生带动全中国的考学,必须要来面试,有的可能还要来好几次,就是一个非常大的群体。

  互联网旅游

  旅游产业搬到互联网上,面临很多问题。现在很多民宿面临越来越麻烦的局面,以前自己很难做营销,做了民宿只能靠一些线上平台帮你做,如果它不断提高分销的价格,你最后都没办法。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尽可能要自己在互联网上有空间,而不要全部依托于营销公司或者营销平台。

  动漫旅游

  动漫旅游包括动漫发生的场景,还包括动漫里出现的美食、动漫的衍生品等。

  会展旅游

  瑞士的达沃斯是通过论坛养活一个小镇,我们的博鳌跟它学,但是博鳌的收入可能还是以地产为主,会展收入不多。达沃斯的收入很高,主要是靠会展旅游带来的收入。会和展是不一样的,展的次数相对比较少,但规模比较大,会可以一年到头都有,包括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比如你举办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到这儿来学习就相当于开会,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领域。

  艺术节旅游

  现在最火的就是音乐节,还有各种戏剧节、艺术节等等。 研学旅游

  研学旅游

  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就是如果学校组织周一到周五来的话,就可以解决淡季的问题。

  体育旅游和爱国主义体育

  体育旅游有巨大的市场,全世界每年有70万人去英国看英超联赛,顺便去旅游,体育可以带动旅游。中国有两种体育旅游,一种是高水平体育旅游,比如世界杯;另外一种是爱国主义体育的旅游,中国队参加竞争,很多人会去支持。

  健康旅游

  现在全世界的健康旅游会越来越多,韩国有整容旅游,我们现在做的有些是体检旅游,有一些是慢性病理疗的旅游,健康旅游和健康旅游基地的建设可以混搭在一起,我认为将来会是一个比较有前途的领域。

  商务旅游

  在北京、东京、纽约、巴黎、伦敦、深圳、上海这种大城市,商务旅游都占非常大的比重。

  婚庆旅游

  日本某个城市,有三家做婚庆的公司上市,它们做的是一条龙服务,从宴席一直到婚纱拍照,服装租赁等等,中国将来会做成一个婚庆基地加全套的服务,做成综合基地。

  跨界旅游基地的打造

  以足球产业来看,可以既有足球旅游,又有研学旅游,足球旅游可以做产业链,也可以做赛事的传媒。我认为足球产业总共有50个盈利点,现状是大多数人只做其中最不盈利的,就是做俱乐部,剩下的盈利点都不好好做。如果我们做一个产业基地,把这些东西都结合在一起,它就既是一个旅游目的地,也是一个产业园,也是一个体验中心,各种各样的功能全都有。来源|峰火文创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SCCTT海峡文创智库网的内容所有权归属原作者。SCCTT海峡文创智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SCCTT海峡文创智库对观点赞同或支持。部分经网络转载内容,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删除。

参与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400个字符

关闭

海峡畅想

1,103篇文章  |  3,076次浏览

  • 精彩推荐
  • 广告6
  • 广告7
  • 广告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