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这一年各大主流媒体关于文物工作的宣传报道和热点新闻数据,可以盘点2020年文博行业的十大“关键词”,这些关键词贯穿2020年文物事业发展始终,虽不能全面概括行业成就,但却能一窥文物行业发展要点。
抗疫
2020年,文博行业抗疫取得重要成果。
新年伊始,疫情扩散,党中央作出统一决策部署,全国5000多家博物馆及时暂停对外开放,文物工作者下沉各地社区乡镇,投身防控一线,安徽天长文物管理所副所长王晓东英勇牺牲,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带领76名文博人80个日夜守护国宝,彰显文博人精神。闭馆不闭展,停业不停工,文博单位通过“云展览”“云考古”“云课堂”等方式服务社会公众,2000余项博物馆线上展览访问量突破50亿人次。“5·18国际博物馆日”南京博物院主会场活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桂林主场城市活动线上线下联动。
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变化,文博单位有序复工复产。为感恩白衣天使,全国上千家文博单位旅游景区向医护人员免费开放。全国文博机构开展疫情防控代表性见证物的征集保存和展示利用工作,展示全社会抗疫正能量、传播抗疫精神。
考古热
2020年,考古学从冷门变热门。
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全国掀起学习热潮,社会兴起“考古热”。2020年考古工作重点推进,亮点频现,夏文化研究(2020-2024)等7个“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启动实施,浙江井头山遗址、河南二里头遗址等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考古中国”考古成果定期发布,引发社会和媒体关注。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高分填报北大考古专业引发舆论热议,“考古圈大佬集体站台支持实力宠粉”,樊锦诗先生亲自送上祝福,考古话题持续上热搜。
文物安全
2020年,文物安全挑战与成果并存。
文物安全挑战不断。浙江温州永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司马第大屋突发火灾损失严重。内蒙古武安辽塔、应县木塔修缮引发舆论关注。夏日暴雨频繁,多地发生洪涝地质灾害,江西、安徽、湖南、四川、广西、湖北、重庆、广东、福建、贵州、浙江等11省份有5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因洪灾不同程度受到损失,其中涉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7处。文物保护监督持续完善,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告公示制度实施,文物保护工程安全检查督察办法试行,文物行政执法规范化管理加强,全国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收效显著,第五批A级通缉令10名重大文物犯罪在逃人员全部缉捕到案,文物犯罪发案量同比下降;严肃查处一批重大法人违法案件。
石窟寺保护
2020年,石窟寺保护利用不断加强。
1月31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重要讲话,全国掀起学习热潮。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大同云冈石窟考察时强调,要坚持保护第一,在保护的基础上研究利用好,为全国石窟寺和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对石窟寺保护作出全面部署,明确10大主要任务。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出席全国石窟寺保护与考古工作座谈会,强调要提高石窟寺保护与考古工作水平。全国性专项资源调查全面铺开,58项抢救性保护项目抓紧实施,严厉打击盗窃盗割石窟寺违法犯罪行为,石窟寺保护科技研发重点计划布置开展,石窟寺景区游客承载量核定公布工作推进完成。
流失文物返还
2020年,流失文物返还成果丰硕。在国家文物局的推动和各部门的积极支持下,流失海外中国文物追索返还工作方案持续发力,流失文物追索返还部际协调机制成效凸显,一批又一批流失海外文物重返祖国。经过几代文博人的努力追索和多部门的通力协作,流失英国长达25年之久的68件文物历经漫漫归程,重新回到祖国怀抱。埃及向中国返还31件文物艺术品。5件流失海外的古画通过上海“进博会”回流。圆明园流失的十二生肖兽首之一的马首铜像归藏圆明园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媒体争相报道,网络点击量超20亿。
国家文化公园
2020年,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高位推进。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全面高位推进,积极贯彻落实《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方案陆续编制完成。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各项工作有序推进。9月27日,国家文物局联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编制的《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项规划》发布。11月14日,32家博物馆组成“大运河博物馆联盟”在南京成立。国务院批复同意“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定名。
11月26日,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座谈会在山西召开,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在会上强调,要贯彻落实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和即将印发的《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12月,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会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召开,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会在贵州省遵义市召开,媒体持续关注。
机构队伍建设
2020年,全国文物机构队伍建设持续加强。
在党中央的重视和关怀下,全国文博机构不断增强,人才队伍持续增长。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挂牌成立,全国2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单独设立文物局或加挂文物局牌子,地方革命文物管理部门持续增设。山西省11个地市和部分县市区增加行政编制129名,专门用于文物保护;甘肃省14个市州、文物大县全部设有文物局并增加文物安全监管内设机构;陕西西安市文物局恢复单独组建,宝鸡市单设文物局、12个县区文旅局加挂文物局牌子。甘肃补齐各市州、文物大县综合性文物保护事业单位,敦煌研究院、甘肃简牍博物馆等增加183名事业编制,重庆大足石刻研究院提级增编,新疆成立自治区政府直属正厅级文博院,内蒙古成立正处级长城保护工作中心,河南洛阳组建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和二里头遗址管理处、理顺龙门石窟研究院管理体制,河北正定县文物保管所增加48名事业编制。
《文物保护法》修订
2020年,《文物保护法》修订顺利推进。
《文物保护法》事关文物事业全局发展,经过几年的努力和推进,2020年,《文物保护法》修订工作得到中央和国家机关88个部门以及社会民众支持和媒体高度关注。7月30日,国家文物局在山西召开文物保护法修订座谈会,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强调,修法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文物事业发展中长期存在但未得到解决的问题,力争拿出能促进文物事业长期稳定发展的修订方案。
9月1日,国家文物局在河南郑州召开文物保护法修订座谈会,再次征求意见。11月10日,国家文物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结束后上报司法部。
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2020年,博物馆事业持续发展。
出台《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非国有博物馆备案登记管理工作的意见》《国有博物馆藏品征集规程》等系列政策文件,促进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与国家民委联合推动《中国少数民族文物图谱》编纂出版。组织开展第四批博物馆定级评估,新评出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520家。100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引发社会持续关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紫禁城建成六百年特展、辽宁省博物馆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文物的时空漫游”等一批大展引发观展热潮。博物馆线上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总结“十三五”规划“十四五”
“十三五”收官之年,文物事业成就受到社会高度关注。
“十三五”期间,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物工作,出台了《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等系列重要文件,《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全面实施,各项重点任务全面完成,文物事业改革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文物助力全面小康取得重要成就。
2020年,国家文物局全面推进国家文物事业“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谋划未来五年改革发展。国家文物局在安徽召开“十四五”规划专题座谈会,广泛征集地方文物部门、高校和专家学者意见,举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班,广泛征求意见,高标准编制“十四五”规划。来源|文物之声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SCCTT海峡文创智库网的内容所有权归属原作者。SCCTT海峡文创智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SCCTT海峡文创智库对观点赞同或支持。部分经网络转载内容,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删除。
参与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4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