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观众为导向,能否打开中国音乐剧市场?

戏剧演艺
海峡文创
海峡文创
May 27, 2019 9:12:53 AM
[ 海峡文创导读 ] 一个剧目是否能经受住市场的考验,关键还是在于观众是否允许这样的作品存在于市场。

  自湖南卫视的重磅音乐综艺《声入人心》播出后,一批优秀的音乐剧演员逐渐进入大众视野。音乐剧这个在国内之前相对来说较为小众的领域,渐有“门庭如市”的趋势。而一个剧目是否能经受住市场的考验,关键还是在于观众是否允许这样的作品存在于市场。

  大型音乐剧运营团队北京环球百老汇在官博宣布,将选择演员白百何,作为李宗盛音乐剧的女主角。在制作团队上,选用了由“戏剧界奥斯卡”托尼奖最佳导演得主——美国百老汇导演John Rando执导并参与编剧工作。旨在打造最优质的原创头部华语音乐剧作品。

1.jpg

  官方宣传称,目前团队正倾力打造“超级明星版”李宗盛作品音乐剧:“邀请业内一线艺人加盟,让更多的观众了解,音乐剧是一个大家都可以走进去,去欣赏的精神享受。”

  而自湖南卫视的重磅音乐综艺《声入人心》播出后,一批优秀的音乐剧演员逐渐进入大众视野。音乐剧这个在国内之前相对来说较为小众的领域,渐有“门庭如市”的趋势。

  近日,该节目组联合保利剧院,进行了演唱会巡演。除了六名首席,其他人气选手也将作为嘉宾参与到巡演中来。不菲的票价仍然在开票后迅速被一抢而空。仅衍生文创产品环保袋的销售额就达40万元。

2.jpg

  聚橙集团的董事长在采访中声称:作为音乐剧在中国才刚刚开始起步。要得到很多“一般人”的关注,让他们走近关注音乐剧,没有人会排斥用明星去引导观众进入剧场。

  投石问路,知名度与关注度成为主要矛盾?

  国内音乐剧的商业模式目前主要有三种:引入国外剧团驻演、原创音乐剧以及引入制作中文版音乐剧。

  然而,不可否认的现状是,当前无论是观众还是市场,都远远谈不上成熟:国内音乐剧教育存在着不少盲区与误区,对音乐剧的认知过分局限,仅限于一般熟识的四大名剧《猫》《歌剧魅影》《悲惨世界》和《西贡小姐》。在综艺《声入人心》的播出期间,上海文化广场曾举行过一个随机采访,询问“歌剧”与“音乐剧”的区别——回答正确的受访者寥寥无几。

3.jpg

  在大部分观众还处在“懵懂”的阶段时,如何吸引观众走进剧场成为了“长夜漫漫路迢迢”的第一步。

  从演员入手,培养粉丝效应

  音乐剧演员作为剧目的表达者,在一部作品的完成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音乐剧演员需要具有声乐、舞蹈、表演等综合技能,对演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因此,演员的选择往往关乎到一个剧目的成败。

  在韩国,最常见的方式是邀请娱乐界的明星跨界参加音乐剧的演出。韩国严格成熟的艺人培养模式,让每一位出道的韩国艺人都具备演、唱、跳全方位的专业素养。能够满足音乐剧行业对演员声乐、舞蹈、表演的专业素质要求。同时,韩国音乐剧的发展主要依托大型娱乐公司。这些娱乐公司拥有横跨传媒、电影、电视的完整生产链,能在很大程度上为音乐剧目提供票房号召力度,节省制作与宣传成本。

4.jpg

  △5月9日,根据OSEN的独家报道,EXO的队长金俊勉当选于今年6月21日至7月8日期间举行的第十三届大邱国际音乐剧节(DIMF)的宣传大使

  国内市场中,这样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目前在国内中文版音乐剧或是原创音乐剧的制作时,在卡司选择时愈加倾向于选择一些具有更高社会知名度、拥有更广大粉丝群体的“明星演员”,来为剧目赢得更多的市场。

  2000年之前的香港地区音乐剧的发展,其中就少不了流行乐坛歌手的贡献。香港和华人地区第一套广为人知的原创现代音乐剧《雪狼湖》,由张学友参演,《我和春天有个约会》金牌作曲人钟志荣在幕后参与制作。经常为TVB唱主题曲的罗文,曾参演音乐剧《柳毅传书》。

  2018年的音乐剧市场中,不少在歌坛、荧幕中活跃着的艺人们,出现在了音乐剧舞台上:中文版音乐剧《周日恋曲》的主演谭维维、娄艺潇;IP改编剧《白夜行》的主演韩雪;中文版《妈妈咪呀》主演TVB演员陈松伶……

5.jpg

  “出圈”路上不断“吸粉”

  在音乐剧发展成熟的地区,如百老汇、伦敦西区等地,音乐剧演员的选拔与竞争体系非常健全。音乐剧演员更像是一种“自由职业”。每一部剧在筹备初期会发布演员招募信息,演员通过面试来获取角色。

  这几年,西区音乐剧演员的选拔也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即“人气选手”和普通人参演的“电视选秀”。虽然这种做法也有争议,但吸引了很多首次进剧院的年轻人。2006 年底至今上演的几个大型音乐剧《邪恶女巫》《音乐之声》《雾都孤儿》等,其主角都是通过BBC电视选秀选出的。

  《声入人心》的爆红,将一批优秀的音乐剧演员推到了大众的视野范围内。在综艺中表现出众几位的演员郑云龙、阿云嘎等人,在节目播出后,微博关注量几乎直线上升,主演的几部剧目在开售后屡遭“秒空”——从连刷二三场为起步,到乐池票区最贵的座位也一抢而空——粉丝们几乎上演了一出“迷恋式消费”。

  在不久前刚刚落下帷幕的“演艺大世界—2019上海国际音乐剧节”中,上海文化广场举办了为期三个月的音乐剧歌唱大赛。该比赛在各大社交平台进行了宣传,并声称,人气演员将参与“演艺大世界—2019上海国际音乐剧节”的闭幕式演唱,选拔出的优秀选手将有机会参与文化广场未来两年内制作的音乐剧目,入围决赛的选手将全部吸纳进入文化广场音乐剧人才库。

  可以预想到,在这样“参与式”的方式下,观众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参与感与归属感——或者说,是一种内心认同感。

  无论说是立杆见影也好,说是厚积薄发也好,这样的方式在今年取得了显而易见的“丰收”:上海文化广场2019年第一季度会员增长达3万人;原创华语音乐剧六剧套票在一小时内售罄;下半年的引入剧目《巴黎圣母院》经三轮开票之后依然供不应求。

  名气决定观众是否走入剧场?

  18年前,《悲惨世界》第一次走进上海,为中国观众打开了海外音乐剧的大门。当时,《悲惨世界》节目册上的广告语写得比较模糊,把这出诞生于英国伦敦西区,也曾在美国纽约百老汇上演过的音乐剧,笼统称呼为“百老汇之王”。哪怕到了现在,这样的现象也很明显——“大家都知道百老汇,但是100个人当中95个人根本说不清楚什么是百老汇,这只是一个文化标签。”

  甚至,即便是“百老汇”的抬头,在一些音乐剧市场尚未完全打开的地区也会遭遇“遇冷”——2018年原版《吉屋出租》巡演到四川地区时,遭遇“售票难”的情况——不少四川当地演出管理人员表示,观众“只认大IP”的现象尤其明显。而在今年,不久前世界经典原版音乐剧《猫》在四川首轮开票时,不出半个小时便售罄,多价位门票不出两分钟被抢光。

  以观众为导向,打开市场的开始

  《声入人心》之后,很多人都觉得:现在无论是演员还是剧目本身,都越来越呈现一种“偶像化”的现象。

8.jpg

  其实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一个剧目如果本身不具备一定的知名度,演员缺少名气,在市场没有完全打开,很多观众尚不了解这个领域时,怎样吸引他们进入剧场呢?——尤其,相对于其它娱乐方式来说,音乐剧高昂的票价和两三个小时的观剧时间,带来了相当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

  音乐剧偶像化,或许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音乐剧的质量,但对于整个音乐剧产业来说,这种稀释是一种市场必须经历的、以观众为导向的发展之路。弊,有之,但利,也许更多。

9.jpg

  对观众来说,这本就不是一个低门槛娱乐方式。而对制作方来说,吸引观众进入市场,培养起观众养成观看音乐剧的习惯,只是一个开始。

  我们必须承认,音乐剧这种艺术形式:且唱,且舞,且演,是一种非常有感染力的表现方式——“情动于中而言于行,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当观众亲临感受过这样的表达方式,他们会用这样方式表达出来的故事产生一种情绪共鸣——这也是吸引观众反复走进剧场的关键所在。

  评判一部音乐剧作品是否成功要看它能演多久,那么一部持续上演的作品就不能仅仅停留在是否能讲一个明白的故事:在社交网站,垂直兴趣平台如此发达的当下,要得知一个剧目的情节实在太过容易。当好故事已经不足以支持下去的话,一部剧目应该怎样做到“余音绕梁”?

  七幕人生音乐剧的创始人杨嘉敏曾在采访中表示,如果一个剧的生命力在中国市场可以达到五年以上,才会去选择这个作品。因此,好故事是最核心的;在此基础上,看能不能有观众走出剧场哼的歌;能不能对中国观众有共鸣和普世价值。

10.jpg

  我们可以大胆地总结,国内音乐剧市场的“长治久安”,需要具备的是一种“中国式娱乐精神”——尤其是面对音乐剧这样一种集唱、跳、演于一身的表演艺术,它是一种解放天性的娱乐方式。我们有那么悠久的人文历史的积淀,如果能用这样的方式唤起并且感知,才算是真正回到本源去探讨问题。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面对以观众为导向的趋势,尤其是音乐剧演员日益偶像化的现象,有观众隐隐担忧:大量尚未成熟的观众涌入市场,对音乐剧的发展真的是一件好事吗?

  其实观众的不成熟,尤其是为知名度而来的这群观众的不成熟,带来最大的一个问题,是行业评价系统的紊乱。小到一个剧目的质量评判,大到触犯行业底线的行为,没有办法有一个明确的体系和标准。

11.jpg

  但其实反过来想想,所有的一个行业标准,都是慢慢试探;所有的观众培养,都是从不成熟到成熟。艺术作品本无对错,英国音乐剧文本的考究、法国音乐剧的浪漫洒脱、美国音乐剧的华丽炫目,在不对胃口的观众眼里,可能都有“质量问题”。作品与事件的争议声,其实就是行业不断试探、不断规范的过程写照。

  至于因为观众的涌入带来的种种行业弊端,缺乏专业度的事件——须知在一个行业奔向市场,野蛮生长的过程中,永远不可能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之前没发生过,要么是圈层外的观众不知道,要么是市场太年轻,尚未经历这些。

  一个剧目是否能经受住市场的考验,关键还是在于观众是否允许这样的作品存在于市场。面对这样的趋势,观众与市场一起经历这些争议,这些挫折——不良的现象与问题一定会得到反制。这是一个共同成长的过程。

  音乐剧市场的成熟之路道阻且长,需要长久的关注度和从始至终的正义感。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观众。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SCCTT海峡文创智库网的内容所有权归属原作者。SCCTT海峡文创智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SCCTT海峡文创智库对观点赞同或支持。部分经网络转载内容,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删除。

参与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400个字符

关闭

海峡畅想

1,103篇文章  |  2,980次浏览

  • 精彩推荐
  • 广告6
  • 广告7
  • 广告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