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雨桐:文化引领夜间经济 科技支撑市场拓展

智库观点
海峡文创
海峡文创
Mar 17, 2020 2:05:53 PM
[ 海峡文创导读 ] 当前,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关注夜间经济,积极开发夜间旅游市场,上海、南京、天津、北京等城市相继推出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政策,大批优秀的夜间经济创新产品涌向市场。

  【观察思考】

  文化引领夜间经济

  科技支撑市场拓展

  当前,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关注夜间经济,积极开发夜间旅游市场,上海、南京、天津、北京等城市相继推出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政策,大批优秀的夜间经济创新产品涌向市场。夜间经济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文化形象的展示窗口,夜间消费也逐步发展为一种现代生活方式,把人们从白天的工作和虚拟的网络中拉出来,人们也在翘首期待更高质量的夜间生活。因此,发掘夜间经济新业态,打造夜间经济新品牌,研究夜间经济新技术,提供夜间经济好服务,成为各地政府关注的焦点。

  各地推动夜间经济政策

  目标明确 各有特色

  2014年重庆市发布《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夜市经济的意见》,提出通过打造夜市街区,释放夜间消费潜力,到2020年,全市市级夜市街区达到80条以上,创造就业岗位10万个以上,新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0亿元以上,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5%以上,并打造出具有全国影响的夜市品牌,走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夜市经营简化审批程序,建立审批“绿色通道”。

  2017年南京市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将重点引导夜间经济向7类区域集中,分别是:商业中心区、旅游景区、人员密集区域、城市休闲功能区、有消费传统的背街小巷、历史文化街区和文体娱乐功能区,将“夜金陵”打造成全国知名的夜间经济品牌。提出到2020年,南京全市夜间经济比重占社零比重达到9%左右。

  2018年天津市发布《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2019年底前打造形成6个市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并形成夜间海河、夜赏津曲、夜品津味、夜购津货等系列夜间旅游活动。

  2019年上海市发布了《关于本市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围绕打造“国际范”“上海味”“时尚潮”夜生活集聚区的目标,鼓励业态多元化发展,建立“夜间区长”和“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制度。丰富业态种类,增加文化旅游项目供给。根据季节特点积极开发浦江夜游、博物馆夜游等多元化都市夜游项目,打造一批常态化、特色化的夜间特色体验活动。

  迄今为止,全国已有十余个城市出台了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意见,这些政策目标明确,根据各地地理、文化、经济的特色设计了不同的夜间经济发展模式,夜间经济的大舞台已缓缓拉开序幕,各地政府在带动产业升级,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

  北京夜间经济发展

  潜力十足 任重道远

  2019年7月12日,北京市发布《北京市关于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增长的措施》,着力发展“时尚活力型、商旅文体融合发展型、便民服务型”夜间经济形态,打造夜京城地标、商圈、生活圈,具体措施包括夜景亮化,打造夜间消费文化“IP”,开放夜间旅游消费“打卡地”,培育精品夜市,编制《北京夜京城消费指南》等。

  《北京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年末北京市共有公共图书馆24个,博物馆179个(其中免费开放82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20个。北京地区27条院线238家影院,共放映电影309.5万场。根据北京演出行业协会统计的2018年北京演出市场数据,2018年北京市演出市场观众人数达1120.2万人次,增加44.4万人次,增长4.1%。截止到2018年12月底,北京共举办营业性演出24684场,较2017年上升了0.5%;全市演出市场票房收入达17.76亿元,增加0.59亿元,增幅为3.4%;戏剧类和音乐类演出占据市场主体,票房合计占整体市场的八成。

  从数据可以看出,北京夜间经济发展潜力十足,从供给侧到需求侧都有很好的基础,但目前夜间经济仍然面临来自制度、市场、企业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及挑战,发展现状与当前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没有完全匹配。这就要求政府、相关产业各方面做出积极调整,为夜旅游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

  政府推动夜间经济发展

  产业带动 多措并举

  一、观念转变,坚持“文化引领、科技支撑、需求导向”

  夜间经济打造的不是一两个景点的延时开放,也不是单一功能的消费,如餐饮、购物,而是培育文旅综合体。当地群众、外地游客能够在以特色文化为主题的综合体内实现夜间2-4小时餐饮、购物、文化体验、娱乐的综合性消费体验。政府要做好文化供给侧的引导培育,将文化机构、大学、科研机构、媒体这些文化领域主力军纳入“夜间经济智库”,成立夜间经济发展基金,每年征集优秀文旅思路、方案、优秀单位,并予以评奖。

  同时做好科技支撑工作,一是做好智能化、生态化的景观照明,不是硬性打亮,而是根据环境,打造氛围式、艺术性,同时兼具环保的高科技照明。二是吸收近年流行的艺术形式,如沉浸式体验的文化艺术形式:通过全景式的视、触、听、嗅觉交互体验,使游客能够“身临其境”感受所营造的氛围,如主打剧情场景体验或科技场景体验的沉浸式戏剧。

  一切以需求为前提,深入调研当地居民及外来游客需求,针对夜间本地市场主力人群——青年及情侣市场、家庭市场,分别进行研判和分析,打造有青年特色、有家庭特色的夜间产品。如西安交响乐团针对家庭、特别是有儿童的家庭打造的“睡觉音乐会”,给观众浸没式的娱乐体验。还要针对夜间外地游客需求,打造特色北京游览项目,如夜故宫、夜王府、夜胡同、夜前门、夜王府井等等。围绕游览项目,设计线路。

  二、顶层设计,把握“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分层培育”

  针对现有北京各地特色,设计出多中心的文化旅游综合体,在综合体内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针对现有北京不同层次的景区、商圈实施规划改造,分层次进行部署。

  1.如已经是综合体的三里屯、后海、前门、中关村、王府井,做好综合体完善,针对缺失的功能进行补充,丰富游客文化体验。如三里屯工体区域,是时尚消费和文化体育消费的核心区,但是缺陷就是交通不便利,经常堵车,离地铁站相对较远。建议建立地上多层停车场,或在核心时段限车仅允许公共交通设施进入。针对餐饮、购物、文化体验、娱乐进行分类整理,出三里屯地图,为消费者更加快捷地筛选出适合自己的线路进行帮助。譬如成都市与腾讯公司合作开发了“YOU成都”手机App,采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手段打造了一款传播天府文化、营销城市商业、发展城乡旅游的营销服务与互动数字产品,将推动传统的走马观花转变为沉浸式的旅游消费体验。此App内关于成都夜间经济的地图就有6个,分别是“夜赏成都地图”“夜动成都地图”“夜购成都地图”“夜读成都地图”“夜食成都地图”以及总体概况的“成都夜间经济地图”。

  2.针对还不是综合体的单一功能的景点、商场、文化场馆,进行深入调研规划,有条件的开发成综合体。更新城市和改造既有建筑,提供一些高质量的夜间产品,引导百姓文化夜消费。如根据地理位置,串联相近的文化旅游地,打造“前门—国博”文化圈,“王府井—人艺—美术馆”文化圈,“大剧院—北京音乐厅—西单”音乐圈,改造原有商业综合体,开发文化场馆夜游产品,便利交通接驳方式,在大的文化IP下统一运营,将文化、旅游、休闲、商业、演艺融为一体,真正打造百姓夜间文化消费聚集地,让本地居民、外地游客能够有尊严地享受夜晚,不要遇到没地方停车、没地方吃饭、打不到车、看不清路的窘境。

  三、打造品牌,坚持“升级消费、打造品牌、带动产业”

  如打造夜间北京文化艺术节,将多中心的北京夜间文化活动场所进行串联。升级单一的消费活动成为文化旅游深度体验,用品牌思维去运营整个北京城的夜间文化。如新加坡仲夏夜空艺术节、日本花火大会、泰国水灯节等等都是以夜间这个时段为主打的文化艺术活动。在这个时间段,全城所有的文旅综合体都会从同一个主题发挥,呈现出主题品牌的异彩。

  又如“上元夜京城”艺术节等首都特色品牌节庆活动,向全世界推广,以国际化高标准打造艺术节,让全世界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走进历史、获取知识、感受文化,既要有文化内涵又要有娱乐属性。不断创新,将新事物与真正好的服务进行规范化融合,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弘扬中国精神。

  “夜经济”是伴随现代城市人生活方式转变而产生的城市消费经济的延伸,涵盖第三产业中的餐饮、购物、旅游、娱乐、教育培训等多种行业,是一种经济与文化相交融的产业新业态。(文创前沿-CQH)

  来源|文创前沿 版权《北京文化创意》杂志2019年第6期刊发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SCCTT海峡文创智库网的内容所有权归属原作者。SCCTT海峡文创智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SCCTT海峡文创智库对观点赞同或支持。部分经网络转载内容,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删除。

参与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400个字符

关闭

海峡畅想

1,103篇文章  |  2,727次浏览

  • 精彩推荐
  • 广告6
  • 广告7
  • 广告8